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用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天天在奋斗来形容他和吉利的生存状态。这个美丽的追求李书福已经说了快一年,现在他准备拿点东西出来给大家看看。抛弃寒酸、落后的最初形象2007年5月,李书福对外宣布吉利进入战略转型期,但近一年过去了,我们似乎看不到太多变化。  相似文献   

2.
No.15↓5位综合得分:3.687在收购沃尔沃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李书福变得不太像"李书福"了。他比以往更少地出现在公开场合。某中央媒体邀请他担任一次重量级评选的颁奖嘉宾,要是在五年前,他或许会认为这是对自己莫大的认可,但现在他却有点犹豫,因为他觉得"录制现场的秩序有点乱哄哄的"。在吉利内部,他也开始着手淡化个人色彩,要求取下办公楼里的个人照片和各种语录,以及在大小屏幕上播放的个人视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汽车业,李书福向有"狂人"之称.而且,发狂是他的常态. 9月,李书福再次大出风头,吉利旗下5款新车型将亮相德国的法兰克福车展,是中国惟一的一家.此前,包括法兰克福车展在内的世界公认的5大车展,中国汽车企业从来没有独立涉足过.而吉利,只是一家进入汽车业不过5年的民营企业.这点,足够使李书福骄傲.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的未来出路是在民营企业。民企造车的惟一出路是国际化和出口。”在过去的一年中,李书福不止一次的如此表示。1998年,当李书福正式宣布进入汽车领域申报汽车项目时,他的口号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吉利汽车充当的是汽车业的鲶鱼角色。而如今,他的注意力不仅仅放在中国。如果你问他:“将来吉利会以哪些国家和区域为销售重点?”他说:“全世界嘛!”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2005年,李书福和吉利可以说是斩获颇多。这一年,吉利集团在香港成功借壳上市,解决了资金问题;这一年,李书福还穿着唐装带领吉利汽车两…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经营者》2013,(4):14-15
考验智慧的时刻读贵刊3月号封面故事《李氏武器》,我有两点感受:第一,文章虽然以尊重、沟通和协同三个方面来阐释收购沃尔沃后,李书福如何试图融合国外企业文化,并谋求更大的发展,但不难看出,"人的使用"亦是这篇故事的主线。配合《跟李书福谈幸福》、《李氏人才线路图》两篇附文,这一点更加明显。回顾李书福的用人历史,"运气"一直是其不可或缺的因素。比如他能够撞见实为企业人才,却屈就门童职业的刘金良;比如他1998年能够把技师学校办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凭借当时浙江省的"技校毕业生享受本科生待遇"政策提供了生源保障;比如  相似文献   

6.
企业建言     
《房地产导刊》2016,(4):34-35
李书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五险一金"已占工资总额约40%制造业的利润已经比刀片还薄了"。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3月10日的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发表大会发言时直言。他表示,根据调查,劳动力成本十年来上升了2.7倍,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超过银行基准利率2倍以上,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2倍,许多企业"五险一金"占工资总额的40%左右。有的制造业自嘲:"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如在资本市场讲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7.
冰莹 《企业文化》2007,(8):16-20
出生农民家庭的李书福曾经立志"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他已经在四个城市建立起自己的汽车王国,计划到2015年达到年产汽车200万辆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焦点人物     
《新前程》2010,(1):4-5
最诚恳 李书福不再做"山寨劳斯莱斯" 在2009年12月5日召开的第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谈起了"山寨劳斯莱斯"——吉利卓越。李书福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从心底里面看不起你,这是很大的问题。打官司赢了不算,你还没有赢,你已经失去的是用户的心、同行的心、未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时代》2007,(4):88-88
采访手记:两会期间,想见政协委员李书福一面并不容易。记者先致电吉利副总王自亮,而后又致电总裁助理。2007年3月9日晚,记者接到王自亮的电话,告知10日下午3点,李书福在京丰宾馆接受采访,时间为一小时。  相似文献   

10.
野孩子吉利今非昔比,而李书福口出狂言的习惯却依然不改 2001年10月,登上《中国企业家》 封面的李书福一脸焦容。让他感觉有如 挣扎于“生死”之间的是那张把吉利排 斥在汽车制造业之外的准生证。 当时的李书福是一个拥有堂·吉诃 德式的勇气却不合时宜的人。造汽车、 办学校,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民营企业 不被允许做的。他超然而无所畏惧,但 酒喝高了后也会质问自己“何苦一次次  相似文献   

11.
白天就全球金融危机、改革开放何去何从等关乎人类命运的话题进行深刻忧思后,晚上照例是要轻松一下的,那就去听听30年故事会吧。李书福是第二个上台讲他30年的故事的。操着一口台州普通话,一脸认真,带着一丝自嘲的微笑,李书福刚一开口,台下已是哄堂大笑。李书福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办汽车人  相似文献   

12.
宋家婷 《中国企业家》2016,(6):81-84,80,120,9
吉利今日已经成为李书福期待中的汽车帝国。收购沃尔沃,让其有了国际车企的身份,消化沃尔沃则为吉利带来了品牌与品质的跨越式提升。但是,它还未冲过所有险滩整整一天,李书福在会上没有做任何发言。这是3月6日,政协工商联小组讨论会现场。当其他委员慷慨陈词或者娓娓道来时,李书福只是安静地坐着,翻看文件,微笑,间或跟左边的委员低语几句。外界试图打破他的平静。有记者在会后拦着采访他:"你还是汽车疯子吗?"李  相似文献   

13.
一次,李书福到一个下属企业视察,竟被保安拦在了大门口,原因是这座大厦"谢绝民工进出"。原来,在保安眼里,李书福穿的衣服和民工差不多。如此看来,李书福的确“土”的可以。这位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老板的“土”故事还不止这些。他仅有一套稍好点的西服作为重要场合的“形象服”,其余的很少在500元以上;爱去茶楼谈事,却只喝免费的白开水;坐拥数辆名车,却只开自己企业生产的经济型轿车……李书福是中国富豪榜上的常客,但却守着自己固有的“土”气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在李书福看来,“抠门”的生活可以不让那些费用转移到汽车成本上,汽车价…  相似文献   

14.
“舒服哥(笔者注:李书福和犀利哥同是浙江老乡),1980年明25日晚,在台州路桥区李家村简陋砖瓦房中,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格投射在一个熟睡的少年身上,他质朴的脸庞上挂着坏坏的微笑。这就是李书福,那一天是他17岁生日,这个少年得到了一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相似文献   

15.
吉利临界点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6,(12):66-69
中国最特立独行的汽车厂商和它的老板都处于蜕变升级的关键时刻,但挡在“野孩子”面前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 2006年6月6日,北京。6款新车型的效果图摆在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和他的随行人员面前,它们是吉利即将推向市场的新产品。大家对其中4款的看法都很一致,只在两款车上意见出现了分歧。李书福喜欢前卫、夸张的造型, 这符合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但吉利控股  相似文献   

16.
刘宝华 《经营者》2014,(6):48-49
在3月的这10天里,吉利如何造车、沃尔沃如何卖车的问题退居其次,李书福最关心的是老百姓如何打车 此次进京,李书福没有让司机去机场接他,而是排队打出租车进城。进京是为了参加两会,今年他带来三份提案.最重要的一份是《关于改革出租车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提案》。  相似文献   

17.
读者     
请给企业家一个8《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3-4期《李书福真相》、《哀兵仰融的最后一战》、《又见他》拿着这本杂志,反复摩挲,恍惚中一个吉祥数字8在脑海里冒出,让我悲从中来。8年前,许多人是那么肯定,李书福是个异想天开的疯子,居然想在中国办民营企业造汽车;8年前,许多人也那么肯定,仰融虽然确实一举超越了那么多国有或合  相似文献   

18.
在未来几年,他必须率领吉利突出重围,在中国汽车的“3 6”格局中站稳脚跟,让他的老板李书福扛的“红旗”能一直打下去  相似文献   

19.
刘杨 《经营者》2011,(9):16-17
李书福越来越有范儿,或者说越来越有底。你看这张他在上海车展上的照片,一种气势由内而外扑面而来。4月19日,李书福带领沃尔沃团队高层观看吉林概念车发布。  相似文献   

20.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日程表上,2005年11月本来是吉利汽车马来西亚生产基地第一辆车下线的时候,他甚至在筹划着要去搞个庆祝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