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温州金融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改革之后,能避免类似吴英的悲剧和争议吗?从温州金融改革12项主要任务看,改革方案的主要突破是明确将民间金融纳入主流融资体系。这意味着长期处于"地下状态"暗流涌动的民间资本,有望走出阴影,开启阳光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越来越疲弱,致使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越来越慢。2015年11月高层领导人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针对这个问题,都明确指出要从供给侧方面去分析问题,从供给侧方面采取措施。经济学界、社会各界也对这个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吴敬琏等经济学界专家所著的一书《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对于供给侧改革怎么改?要点在哪里?中国新经济增长点怎么"发光"?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等一系列问题都给予了很好的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徐辉 《产权导刊》2018,(8):45-49
在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浪潮中,参与混改的各方主体,尤其是国有企业,要想混改出好的结果,必须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做文章,迫切需要找出制约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症结,弄清楚混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这就使得将综改试验区和地方的区域发展规划在地理分布上的情况同时考察变得必要——5年来综改试验区的分布图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新时期国家转型中"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既定改革探寻思路的现实路线图。  相似文献   

5.
刘琴  柴葳  柯进 《中国西部》2012,(9):57-59
"民办高校的教师同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培养的学生将来也要走向社会。但他们在校期间的待遇远远不如公办,更不用说退休以后的福利待遇,怎么能够安心教学?怎么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到民办高校任教呢?"——全国人大代表苏文金近年来,我国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校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6.
提笔忘字     
吴倩 《走向世界》2012,(4):88-91
"喷嚏、饕餮、鳏寡、羸弱……"如果对着一张白纸,你能记起这些词怎么写吗?脑子里呼之欲出却怎么也写不出来,对于这种或觉,许多人并不陌生——一项调查显示,在这个电脑普及的时代,八成人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越走越近"失写症"  相似文献   

7.
宋相魁 《魅力中国》2009,(18):80-80
我校"以赛课促课改"的赛课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那么,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呢?如何才能实现既要课改,又要教学质量呢?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社会氛围太过功利,不重视自身乐趣。没有养成对读书的热爱是很遗憾的,人生中少了很多乐趣。大学的教育要教什么,我认为简单地说,就是教三件事:怎么读书;怎么写论文;怎么思考。延展一下,像我的学科——社会学,还教怎么做社会调查,自然科学则要教大家怎么做实验。在这儿我就谈两件事:一是怎么读书,二是怎么思考。这倒应了孔子他老人家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带来的是乐趣而非利益怎么读书呢?我想从不喜欢读书开始谈起。我所见到的情况,无论小范围  相似文献   

9.
赵爱君 《发展》2007,(12):108
一、帮助教师改变观念,增强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新课程改革是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的,新课程带来的直接变化,反映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中.全面适应新课程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在改革前就准备好的,只能在改革实践中进行探索,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进行理论创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应牢固树立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教育科研意识,从而使新课程改革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改制后是否就"功成名就",可高枕无忧了?改革实践证明,改制确是一个迈向新目标的新起点,但改制本身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采用一种什么样的管理运作模式,使改前与改后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走到哪儿了?我的看法是,经济改革没改完,政治改革没起步. 经济改革没改完,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认为现在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垄断问题和垄断性收入、资源性收入的分配问题,以及要素资本化产生的收入怎么分配的问题.30多年改革,大体上形成一个市场体制,形成了市场竞争,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了,完全不同于过去旧的计划体制了.但是现在开始出现了一种倒退的趋向,政府调控资源、垄断性企业控制资源的程度在不断加大.为什么会是这样?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这个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与三十多年前"摸着石头过河"时相比,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对深层次矛盾和"成长的烦恼","改什么、怎么改",是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两年来,面对课程转型,历史教材由通史体向专题史过渡,教师中产生了一些困惑:构建系统知识结构的平台——教材已失去原有的框架,教学模式、学习方式难以从传统课堂中摆脱,考试分数仍然是困扰教师进行课改的"紧箍咒"……面对课程转型,教师如何应对?历史课堂如何从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14.
"营改增"的一项重要目的是消除重复征税,使改革行业的整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电信行业即将进行"营改增"的改革。通过分析一家具体电信企业,发现在"营改增"初期,可能出现税负不降反增的情况,影响企业利润。究其原因,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困难、企业视同销售情形较多、原有固定资产投资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增值税管理成本较高等。为此,电信企业应从管理发票、优化业务、积极更新固定资产、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做好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营改增"。  相似文献   

15.
对于历经争论、几易其稿的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而言,最后形成"共识"——业界统称的"电改5号文件",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电改5号文件的改革核心,也是改革难点包括:厂网分开、国家电力"一拆为五"、全国"一张网"还是"多张网"、成立专门监管机构电监会等。"任何一个改革都不是理想化的,它都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在不断进行调整、完善的,改革是不断深化的过程。"亲身参与电改方案设计、被誉为电改重要推动者之一的张国宝如是说。电改仍在推进,关于电改的争论仍会继续。"作为过来人、亲历者,我有责任把这段历史记载下来",张国宝说。  相似文献   

16.
李先云 《魅力中国》2009,(17):126-128
新的课程改革对现行的高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对高中教师的教育和教学理念、行为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要积极面对、适应和迎接新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涯,而且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教师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实现自身  相似文献   

17.
霍雨佳  贾伟 《中国西部》2014,(21):14-17
在现当代的教育教学大背景下,当我们开始带着审视的眼光重新思考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时,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究竟如何评价一个学生、一门课程才是正确的?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评价方式是否需要改革?怎么改?不难发现,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内容的封闭式评价方式仍然是主流,然而,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其结果往往是鼓励了极少数,打击了一大片,极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问题在西部地区乃至东部地区均有存在。此传统的学生培养与评价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评价改革迫在眉睫。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的2号文件,要求开展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绿色评价。这充分凸显了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1年以来,重庆市教委先后印发了"减负""提质"的规定,及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相关文件,开始针对目前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据了解,结合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该市石柱县创造性地制定了"135"教育工作目标,力图打造生态、和谐、全面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而提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原,"让评价成为撬动区域教育改革的杠杆,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张素雄 《魅力中国》2009,(11):32-33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旗指导下,广大教师深入研究三种新主流学习方式,并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确实,新学习方式正以强劲的态势改  相似文献   

19.
"营改增"已开始在我国全面实行,就此前试点行业来看,"营改增"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其中各行业受益情况有所不同。部分现代服务业受益最为明显,而交通运输业受益较小。文章回顾了"营改增"之前最大的一次税制改革,分析了"营改增"的必要性,并就目前中小企业的税务现状做了总结,并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白洪寿 《魅力中国》2009,(17):81-82
课程改革正在进程中,减负提质的精神却有所淡忘,许多地方为了"保质"、"提质","减负"反而"增负"了。而新课程实施所出现的新问题,让许多教师深感困惑。如何在新课程的环境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真正得到减负提质呢?笔者在多年教学,尤其是近两年的专题研究实践中,对学生课后的学习布置、落实及阶段评价等方面做了些尝试,发现对学生学习数学极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