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主体意识,是指在对象性的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本质意识,即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主体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身躯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基本特征有:一是独立意识,即主体能够自主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自我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自尊、自信,具有自我控制、独立判断的能力。二是主动意识,即主体主动自觉地对客体发出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在思想上表现为较高的成就动机、竞争意识、积极参与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兴趣广泛、表现欲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部门所独有的范畴 ,它的构成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即经济法主体 ,包括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两大类。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仍然是权利义务。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行为 ,它可以分为经济活动主体所从事的基本经济行为与经济管理主体所从事的经济管理行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受教育者能动地接受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双向互动的过程,即:主体积极的教育过程中客体能动的受教育过程的统一,亦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过程的统一的过程,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美建立在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体验和翻译的美学标准基础上.审美容体是判断原文的审美价值,观察原文的美学表象要素,主要表现为文字结构和组合形式的形式美及音乐结构和音位组合形式的音乐美.审美主体必须具备审美素养、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在审美体验中应该遵循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的认识,转化、加工和再现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5.
一、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是掌握编辑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之一。编辑主体指具有一定编辑素质和编辑技能的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编辑客体指编辑活动中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在掌握的编辑工作过程中,编辑是当然的积极能动的主体,而稿件、作者与社会则是被编辑主体所选择、影响和  相似文献   

6.
当今都市化生活中,每个人都生活在规则中,任何规则都是对人的意识和行为的约束,要真正得以践行规则还须经过主体对其认识、接受、转化和自觉遵循的过程,这也是规则意识养成中的自我规约过程。即"疆学而求":主动学习规则知识,懂得自己为自己立法,将外在规则内化为个体道德品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企业形象是企业这一。特定主体的综合表现和周围客体即企业相关者对其评价。这里作为主体的企业不必要有法律上那样严格含义,是个组织就行。因此企业形象的概念可以引伸为组织形象.任何组织包括企业在内都有形象问题。这里作为客体的企业相关者是指与企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关系包括非直接关系的社会群体和个人,如消费者、中间商、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建立起的心理上的联系.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具有不同的思想、观点、作风和生活情趣,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便形成人际关系.这种广泛的人和人之间的心理相互关系是由相互影响的四个成分,即:认知、情感、行为、人格这四个因素调节制约的.这种调节和制约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人际关系调适.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相反,人际关系不好,只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客体孤立起来,甚至出现"单干"、"对着干"的现象,从而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调适的研究,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编辑学中,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矛盾是编辑活动的最基本矛盾。因而,研究编辑的客体意识对于提高学报的编辑质量和学术水平、提高编辑素质更具有现实意义。学报编辑的客体意识主要包括读意识、作意识、信息意识和稿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论《玫瑰花亭雕塑》美与审美之间的辨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既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并共同推动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大了人类的审美范围,提高着人的生活质量. 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能动的反作用,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决定性作用,都是以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前提的,它们都以审美活动为共同存在体,具体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仅从自发的角度来阐述导游工作的独立性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为此,以游客、其他导游以及旅游车司机3类客体为出发点,从技巧创新、个性发展及独立自主3个角度论述导游这一主体在讲解过程中应如何做到"有意识独立",即自觉的独立.  相似文献   

12.
大学行政化催生了大学组织成员所特有的组织政治行为、组织政治认知(知觉)、组织政治技能。我国大学中的组织政治行为集中表现为“名实分离”的特征;组织政治认知表现为大学中普遍存在的印象管理、圈子意识、边缘感;组织政治技能表现为大学的沉默、行政与学术互为资本、关系运作。为此,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一是高校资源分配的主体,即如何把提供资源与分配资源这两个相连环节适当分开;二是高校资源分配制度的再完善,包括分配原则、制度设计、信息公开等方面的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13.
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商业秘密所有人对商业秘密的所有权,或者是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对商业秘密的使用权;其客观方面有四种行为方式,即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不能片面地以“造成重大损失”为划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其主体为混合主体,包括一定的特殊主体和一般主体;其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的,又可以由疏忽大意的过失构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分析了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不仅是主动的客体 ,也是发展的主体 ,指出了“主动的客体”与“受动的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关系主客体界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是实施生态补偿的先决条件.本文对生态补偿关系的主客体进行了系统化地梳理.认为生态补偿是一种给付关系,其关系要件可以分为补偿关系主体(即补偿运作主体)和补偿关系客体.补偿关系主体包括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双方.补偿主体包括支付主体和责任主体,生态补偿对象也分为直接补偿对象和基本补偿对象.我们界定补偿关系主体主要是界定补偿责任主体和基本补偿对象.在很多情况下,由当地政府作为生态补偿的支付主体和直接补偿对象是较好的选择.补偿关系客体包括补偿客体和各种形式的一定数量的补偿支付,其中补偿客体是补偿支付数额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原则,就是作为人的主体和作为物的客体以作为人的主体为中心、作为个体的主体和作为整体的主体以个体为本位、人作为目的和作为手段以作为目的为归宿。人作为主体在不断创造客体的同时也不断创造自身,不断提高自己的主体性。人的创造性和为我性相互创造,主体性和客体性相互创造,以及两种相互创造的互为中介,使主体和客体不断发展,人的主体性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主体性原则,即必须把主体性原则作为国有企业人事制庭的根本原则、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和改导成功的根本方法。一、国有企业人…  相似文献   

17.
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了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不仅是主动的客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指出了“主动的客体”与“受动的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哲学价值范畴是一个关系范畴,而非实体范围、价值即不存在于单独的客体中,也不存在于单纯的主体之中.价值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是主体需要与客体、本体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关税纳税义务因何产生,归属于何种主体,是关税法的基本问题.关税课税客体,在税法理论上有“应税行为”和“经济财产”类型之分,“应税行为”模式下根据不同行为类型又分为“进出口”和“报关”模式,“经济财产”模式下又区分为“所有权”和“占有(权)”模式.不同的课税客体类型,可依据一定的归属原则,归属于不同的主体,从而确定不同的关税纳税义务人.各国关税法或海关法对关税纳税义务人的不同规定,正是不同的关税课税客体及归属理论和立法思想的产物.我国关税法律实践中关于关税纳税义务归属问题的争议,根源在于“关税纳税义务的产生”这一问题上的认识模糊,应恪守税收法定主义,回归到《海关法》的立法本意中来.对海关法中相关规定的理解,应结合其历史渊源、立法目的及规范文义进行综合考察,借用概念的税法解释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限度,以维护法律的安定性和法律秩序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共同侵权行为已经成为侵权行为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而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又作为共同侵权中一种特殊的情形值得我们关注.致害人之间并无事先的意思联络,行为之发展是独立的,只是在时间和地点上偶然发生竞合,致同一主体损害.于此情形,如何公平地分配损害,如何充分地弥补受害人的损失,正是侵权法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