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必要确立劳动争议双轨处理体制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又称劳动争议处理体系,是指由劳动争议处理的各种机构和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各自地位和相互关系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劳动争议的处理体制属于国家纠纷解决程序的一种,顺畅、科学、规范的处理体制有益于快捷、公正地解决劳动争议。各个机构的配合、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有设置在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三机构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或调解、或仲裁、或诉讼.我国劳动争议中的调解制度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法院处理劳动争议中的调解.<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4条规定着重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第6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第27条规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可见调解在劳动争议的处理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之所以重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国发〔1987〕69号),到1997年7月31,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恢复10周年.10年来,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伴随着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走过了不平凡的10年.这10年,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迅猛发展,取得辉煌业绩的10年.为了充分展示我省劳动争议处理工作10年来的成绩,总结劳动争议处理工作10年来的经验,振奋全省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者的精神,完善三方机制,进一步推动我省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陈春玲 《企业导报》2013,(12):176-177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具有多元化程序模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虽然回应了现实的部分需求,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处理,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我国劳动争议中的调解制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法院诉讼中的调解。《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四条强调: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着重调解的原则。第六条规定: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笔者赴韩国参加了“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国际培训与研讨会”,对越南、韩国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在此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借鉴。韩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韩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韩国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是劳动关系委员会。根据1953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之年。可以预见,随着三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劳动争议将大幅度增加,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继续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劳动仲裁工作新机制,不断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之年。可以预见,随着三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劳动争议将大幅度增加,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继续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劳动仲裁工作新机制,不断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8月3日,全省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建设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推广青岛市劳动争议处理实体化建设的经验,研究部署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任务。省劳动保障厅厅长矫学柏到会作重要讲话。矫学柏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作用将日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入世,必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给我们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包括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而对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一、入世对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影响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入世将有助于促进整个劳动  相似文献   

11.
3月18日,全省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以来全省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交流经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任务。省劳动保障厅厅长董国勋到会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2.
(记者创人特约记者宝关)深圳市宝安区各乡镇劳动争议仲裁派出庭于1998年5月中旬正式投入运作。这是当时宝安区为适应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新形势,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力度,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率,更及时、全面地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劳动争议频发,且企业方的败诉率较高,其原因在于企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存在诸多误区,如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模块,轻劳动争议(关系)管理;重劳动争议的外部处理,轻内部处理等。为了完善企业劳动关系,降低企业劳动争议的发生率和败诉率,企业应该采纳人本管理理念,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强化企业的内部处理,建立并完善预防、自查自纠、和解和内部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劳动争议的结构性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的主要是工会和企业在集体谈判过程中产生的集体劳动争议,解决集体劳动争议的制度比较完善,而处理劳动者个人与企业或管理者之间的个别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则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双方的局部利益矛盾日益凸显,劳动争议数量大幅度上升,在争议起因、争议类型和争议内容及标准等方面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现就当前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如何适应新形势变化提出以下看法。现存劳动争议体制的弊端劳动关系市场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劳动争议已进入“多发期”。在案件数量急增、案件内容复杂、处理难度加剧、侵犯劳动者的权益仍较普遍的形势下,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弊端日趋明显。1.适用范围偏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1987年伴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而恢复的,1987年国务院《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劳动争议处理的体制为"一调一裁两审"制。这一体制可以概括为自愿选择企业调解,必经地方劳动仲裁,最终地方司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中,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是企事业单位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改进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争议处理课程的培养模式也随之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就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争议处理课程的定位、开设需求、现实问题与处理办法等做一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积极预防和依法处理了大量劳动争议案件,较好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的稳定。但是,在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现就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处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各级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以调解的方式处理了大批劳动争议,较好地落实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双维护”原则,但在调解中暴露出的一些弊端也不容忽视。本文对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我国第一部从法律层面上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范。在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争议大幅度增加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际出台这部法律,非常及时和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