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国内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之下,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相关研究表明:镉、铅、汞以及砷等重金属元素在体内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便会危害人的中枢神经、血液以及各类脏器,不仅会诱发疾病,而且也有可能会引发癌症。近些年虽说人们一直在整治食品安全问题,但食品中重金属超标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食品中超标的重金属,大都直接进入了人体之中。这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从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入手,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上文中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安阳 《化工管理》2013,(10):193-194
我国工业发展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要加强对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的检测,罗丹明化合物在重金属检测中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此研究将制作一套土壤淋滤实验模拟装置,同时结合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化学实验对其展开研究。主要实验内容为:研究环境化学中的"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状况。通过此次试验研究,能够实现对该领域知识内容的进一步了解,而且还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以及其他环境化学实验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研究数据与经验保障。  相似文献   

4.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食品安全和人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加工技术也不断进步,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添加食品添加剂,给食品检测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文章主要针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理论进行概述,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有毒害食品、以及食品检测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发展中,工业生产中重金属对我国土地产生了十分严重的污染,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威胁,所以需要加强土壤重金属检测,然后采取合理措施,对土壤污染进行预防。在土壤重金属检测中,需要加强对土壤重金属的检测创新,让检测数据更加可靠,更好的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防治。文章主要对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的应用和重金属检测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环境水质检测的角度出发,详细的阐述了几种重金属检测技术的方法,同时针对我国重金属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法。期望通过文章的研究,为环境水质重金属检测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攀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食品行业的发展也在迅速地增长。由于近几年来食品事故的频发,越来越多的人对食品行业给予了更多地关注。造成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环境的污染、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原因。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应用来控制和检测食品中的重要成分。本文主要对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做具体地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结合当前中国食品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来看,主要应用到的快速检测方法有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半定量法,此方法通常用于测量食品中的Cu、Pb、Hg、Sb、Cr等微量元素。文章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求证食品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半定量法,通过实验分析结果显示,此方法测量结果较为准确,可实现对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水体重金属污染是破坏水文环境、降低水的质量、影响饮水安全的重大问题。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会给环境和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加强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健康风险的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包装工业》2005,(9):54-54
世界各国和联盟组织均对食品包装作出了相关管理规定。例如,目前欧盟对我国食品包装的贸易壁垒已从几项上升到几十项,制约了我国食品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食品包装业形成新贸易壁垒。欧盟现行的《94/62/EC法规》中规定,2005年,包装产品的重金属含量将受到欧盟各国的严格限制。其中,规定最严格的是铅、镉、汞、六价铬4种重金属。它还对这4种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和计算方式做了详细解释。以一个矿泉水瓶为例,可将其分为瓶身、瓶盖、标签3个部分,对这3部分分别检测,铅、镉、汞、六价铬的含量均不得超过100ppM。检测方式主要是通过生产厂…  相似文献   

11.
郭超 《化工管理》2022,(34):53-55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更好的保护环境,才能带来可持续的良性经济发展。土壤中的重金属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污染物,重金属汞的污染对土壤、农作物及人们身体健康都有着严重影响,给经济发展带来弊端。汞是受污染土壤中分析的重要指标,文章就如何高效准确测定土壤中汞的污染,为土壤污染治理做好引路,通过参考HJ 923—2017 《土壤总汞的测定催化热解-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GB/T 22105.1—2008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经过实验比选了汞的两种分析方法及其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伴随着我国经济时代如火如荼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加工技术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而且食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以此来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于食物的需求。虽然目前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来选择不同种类的食品,但是其中也有非常多的消费者会根据食品的安全程度来选择有益于自己身体健康的食品。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所有的食品生产部门和厂家都需要高度重视所有食品的安全检测问题并确保所有的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而食品生产部门想要有效的检测食品的安全性就必须要使用较为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化学技术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食品检测方法。因此文章对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有效运用就行了分析研究,然后提出了相对应的意见,以此来保证我国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逐渐加强我国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食品检测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色谱分析技术的原理,重点从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营养成分检测,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污染检测以及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等方面,对食品检测中色谱分析技术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环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而重金属污染更加严重,因此,对重金属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重金属污染的阐述,具体分析探讨了重金属的检测方法,相信可以为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徐苗青 《化工管理》2013,(6):147-147,149
探讨目前电化学分析实验研究的现状,为该方向的教学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电化学分析实验研究的现状进行分类整理。结论:电分析化学已应用于环境中多种物质的分析,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药物、农药残留等,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验和控制生产食品中的酵母菌、霉菌、致病菌、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等生物指标,实现对生产食品的质量检测与管控,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目标与主旨。作为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管理者,应当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从现阶段国内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等环境条件,分析实现食品微生物菌群控制的内部手段与外部策略,从而避免外部与内部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食品中含有的微生物菌群死亡或者抑制其生长,确保国内食品卫生安全,提供相关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稀土矿长期开采导致矿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尤以重金属污染问题更为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简要分析了离子型稀土矿区重金属的来源及重金属对土壤、植物、人体产生的影响,并对稀土矿区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特征的影响因素(土壤质地、pH、有机质、稀土元素)进行详细综述。针对重金属污染问题与矿山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提出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建议,以期为土壤生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不难看出都是以牺牲环境换来的经济腾飞,虽然近些年各国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但是当前的环境态势却仍不容乐观。我国当前讨论最多的大气污染问题,尤其是PM2.5。当PM2.5中的重金属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会给人体的各种机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就从PM2.5出发,探讨PM2.5中金属物质的检测技术,为更加科学的测定空气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社会大众开始日益关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生产、流通的全过程,如食品生产原料、食品加工工艺、加工环境、食品包装、储存环境和运输等,然而人们常忽略了直接接触到食品的各类包装材料的质量。本文简要介绍了食品塑料包装的安全性问题和评价内容,分析了目前我国食品塑料包装的管理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靳玮 《化工管理》2024,(2):29-31
在土壤重金属检测中,原子吸收法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分析技术,其利用被检测元素基态原子蒸气对共振辐射线吸收特性进行元素的定量分析,如测量结果显示异常,则表明土壤可能被重金属污染,需要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原子吸收法可以为土壤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性的参考,检测数据可以作为评估土壤环境的依据。文章对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进行阐述,对其在土壤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发挥原子吸收法在土壤检测中的重要价值,提高土壤重金属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