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灵活目标规则条件,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通货膨胀目标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在降低通货膨胀偏差、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等方面相比其他货币政策规则具有优势。为检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否适合当前我国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文章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短期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及通货膨胀指标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国实际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尚未完全具备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所需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取得良好实施效果的货币政策实施框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货币政策当局的推荐.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与实施前提,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以价格稳定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目的是实现和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通过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通货膨胀的目标设计、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及责任追究制和通货膨胀的预测与长期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等方面对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利于中央银行的制度性改革,透明度高、可责性强,但也存在对短期灵活性有一定制约的缺点.当前,由于我国还存在一些制约条件,不太可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4.
于璟怡 《大众商务》2010,(12):64-64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的实施困难,结合货币政策的本质作用,得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性。然后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探究通货膨胀目标值在中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的实施困难,结合货币政策的本质作用,得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性.然后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探究通货膨胀目标值在中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从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及通货膨胀指标的选择等方面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降低通货膨胀水平、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并以中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发现,我国尚未完全具备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所需要的条件,因而,现阶段通货膨胀目标制并非我国的最优货币政策选择,货币政策仍宜于将货币供应数量和价格作为混合使用的政策调控目标。虽然目前我国尚不完全具备实施通胀目标制的条件,但是大部分条件很快就可以满足,因此,在不彻底改变现行政策的前提下,可考虑先作为"影子政策",并切实稳步推行相关制度的完善,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推行,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框架,自1990年新西兰率先实行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探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构建思路等,认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可靠性变差的条件下,加强货币政策各层面的透明度建设,强化央行责任,积极推动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转变是一种可能的理性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8.
实现物价稳定是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名义锚有助于货币当局建立货币政策信誉,增强其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汇率目标制、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三种主要的名义锚。名义锚的演变历程表明,名义锚的选择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体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名义锚的选择更加关键和复杂。选择哪种名义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金融状况和背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下降、国内物价水平稳定以及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增强等政策效果.由于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践中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研究兴趣.这些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通货膨胀目标制进行剖析以使得人们能更加清晰而科学地认识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正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选择.采用Rogoff保守中央银行模型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效应进行规范分析,可以看出,当公众与中央银行都具有理性预期时,提高货币政策的目标透明度与操作透明度均可以降低通货膨胀与产出的波动,但不会影响通货膨胀与产出的均值.对照发达国家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估指标体系,我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中央银行应积极采取措施,对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作出明确的规定,提高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操作的的透明性,以加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实践的最新发展。这一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使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增加,货币政策操作更具前瞻性,并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其成功经验,对完善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等带来较大影响,同时,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实践操作中的固有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货币供应量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鉴于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够很好地实现规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抉择可考虑:短期内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等基础性工作,中长期内建立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在更长时期内向利率中介目标过渡。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惯性内生于通货膨胀动态演进系统中,并会制约外生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而导致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成本增大。纯前瞻性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不包含内在的通货膨胀惯性,无法用来描述和解释通货膨胀惯性问题。构建包含通货膨胀粘性假设的后顾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采用1996—2013年的季度数据来描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惯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惯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较高的通货膨胀惯性意味着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会导致较高的反通货膨胀成本,中央银行应该赋予控制通货膨胀目标更高的权重,并将市场型货币政策工具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系统回顾了股价与通胀、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发现研究者对股价与通胀之间的费雪效应是否存在以及股价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均存在分歧,但研究视角、研究深度和实证检验方法趋于丰富。  相似文献   

15.
就业歧视在各国经济实践中普遍存在,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就业歧视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较少关注其对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是货币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就业歧视可能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改变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现实经济中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众多,其中就业机会歧视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即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主观认定雇用某一类型劳动力将产生额外成本,导致企业对该类劳动力的雇佣量少于最优雇用量,进而使社会就业总量减少。基于此,本文构建无就业歧视和存在就业歧视两种情形下的两主体动态随机一般均衡(TANK—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和二阶矩匹配法等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无论货币政策当局执行何种货币政策(标准泰勒规则、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无论是否存在就业歧视,扩张性货币政策均会促进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物质资本租金率和整体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增长;与无就业歧视的情形相比,存在就业歧视情形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的促进作用变小,而对物价上涨(通胀)的促进作用变大,即就业歧视会弱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积极效应并强化其消极效应;就业歧视的存在会降低货币政策实施后产出和就业的持续性、提高通胀的持续性,同时也会扩大产出、就业和通胀的波动性。总体上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在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就业的目标;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促进效应在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产出增长的目标。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一是从经济政策有效性角度探讨就业歧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二是构建TANK—DSGE模型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三是从提高政策有效性角度为不同宏观经济目标下的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揭示了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减轻就业歧视不仅有助于就业和收入公平,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因而需要构建和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不断减少各种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6.
正确预测货币需求函数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基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运用我国1995年~2006年的货币资料,对长期的货币需求函数及其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广义和狭义的货币需求同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可以由这些变量构造出稳定的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并可根据他们之间的弹性关系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