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广东集中力量积极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狠抓资源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根据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本文测算了"十一五"时期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结果显示,广东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逐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社会和谐程度日趋上升,人民生活质量接近小康水平,民主法制逐步健全,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资源环境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目标,本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文化、民主法制和生态文明五个维度构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值的基础上,对2010-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一些可持续发展指标和公平、平等指标上,并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应在"全面"两字上下功夫,努力建成让广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的惠及全体农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农民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可分解为经济发展目标、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科教文化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全市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过程中,针对吴忠的实际,参照国家的标准,对吴忠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初浅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及人文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涵盖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科技教育、社会事业、资源环境、民主法制、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陈天英 《江南论坛》2012,(12):48-4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文化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加快推进嘉兴市南湖区文化强区建设,以文化引领南湖新的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推动南湖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提高公民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如今总体小康社会背景下,不少人的文化修养令人担忧,不利于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从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角度深入思考公民个人的文化修养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辩证关系,对于进一步提升二者的协调统一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民个人文化修养依靠社会文化环境的熏染,而公民个人文化修养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根本力量,为此,需要加强二者的建设,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评价系统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康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科教水平、社会结构和社会质量必将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图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小康社会的标准以及社会现代化的理论,构建一个统计评价系统,测评我国社会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以及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8.
一、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估基本情况(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及监测指标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十八大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地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居民物质生活将会更加丰富,精神生活将会更加充实,人民生活环境将会更加友好,社会环境将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10)
在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之上,围绕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文化建设和能源环境四个方面选取了17个指标,创建了适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以所建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取综合指标法、单指标评价法等方法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进行统计监测与评价研究,依据研究结果对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难点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的短板 根据广东省有关部门按照"小康国标"的测算,2014年广东小康指数已达94%,纳入测算的35个指标中,有30项指标达标或基本达标,其中与民生社会领域相关的"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四大类26项指标中有23项达标或基本达标,占比为88.5%,实现程度处于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2.
当前要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更高质量就业,关键是要加快推进其就业转型,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全面深化改革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转型要协调好其与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身技术水平、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关系,并统筹好小城镇的发展与农村地区的就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指标,而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建设工程,它包括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概括地说,就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是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其任务不仅仅是达到一个简单的中等生活水平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实现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过程。只有不断推进现代社会主义的制度化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4.
改善民生一直以来都是党的工作重心。十八大论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民生成就,并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改善民生是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另一方面改善民生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民生诉求,从制度建设、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三个方面着手来改善民生,进而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相似文献   

15.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的重点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最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山西资源型城市要走出资源衰竭的困境必须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支柱产业为重要突破口,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解决人居环境及民生问题,推进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城市功能和社会支撑的全面转型,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建成相对发达区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贫困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至关重要。陕南是我国贫困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绿色循环发展成效显著。在我国经济转型和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贫困地区资源约束矛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稳固脱贫成果的现实需要。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着观念落后、产业链短、产业耦合度低、发展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围绕新时期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需求,从理念变革、产业体系建设、循环型社会构建以及资金人才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贫困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为稳固我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其经济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江苏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但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相当有限。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高速增长,使得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压力日趋加大,持续发展的各种瓶颈和风险日见彰显。江苏作为中国沿海发达省份,要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固确立起“全面发展”观1992年2月,当江苏扬中县在确定“提前建成小康县”奋斗目标初始之时,一些同志认为,建设“小康县”主要是经济指标,只要经济指标达到了,可“一俊遮百丑”,其他各项指标就“自然达到”了。针对这种认识,县委发动并引导全县开展讨论,纠正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简单化,强化了全面发展观念:“小康目标,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要求,又对社会事业提出了要求;既要求充实生活内容,又要求提高生活质量;既需要抓好物质生产,又需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而,根据县情,提出了“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是河南在把握时代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判断河南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和谐文化,建设文化强省,是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中原崛起,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下,立足已有的中原文化资源,加大文化整合和创新力度,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以和谐文化的成果推进中原和谐发展和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