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一、理论框架——劳动法与民法的关系 在现代法的体系中,民法与劳动法是彼此独立的法律部门,虽然《劳动合同法更加强调对劳动关系的规制,当涉及职位工作量、工作时间、劳动条件等具体劳动关系情形,《合同法》没有适用的余地。然而劳动合同独立于民事合同不能一概而论,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来全部劳动关系的引发机制,劳动合同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契约自由理念。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法学家哈特认为法律定义作为一种文字上的启示,是对一个独立的词进行语言上的界说,进而使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问题。如何定义“劳动者”一词,是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主体基础理论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我国,无论是根本法的《宪法》还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都未对这一概念进行抽象的词句标界,只是明确列举使用劳动者的主体,且不再定义劳动者的定义方法。而我国早期的劳动立法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立法对“劳动者”的定位不仅不能反映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甚至带有顽固的历史缺陷,这在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劳动者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跨境流动,随之而来的涉外劳动纠纷也不断增加,许多国家为了维护自己本国劳动者在本国范围之外的权益,开始进行本国劳动法的域外适用,劳动法的域外效力问题随之产生。当纠纷发生的时候适用哪一国的法律,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如何维护我国劳工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分析劳动法的性质以及域外效力,厘清其社会法的性质以及劳动法域外适用的背景缘由,分析劳动法域外适用的基础背景,为我国在立法司法执法方面构建劳动法域外适用的路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对劳动关系主体进行了更加全面、系统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粮食企业如何贯彻《劳动法》国内贸易部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曹毅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第一条明确指出:”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由此可知,《劳...  相似文献   

6.
《劳动法》上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劳动合同为标准,《劳动合同法》不再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确立的标准。虽然后者让更多的劳动者进入制度保护范围,但是依然无法从实质上认定劳动者。家政服务者、大学生兼职、农民工等非典型劳动者全体被阻挡在法律调整之外,引发了"非典型劳动者是否应纳入劳动法保护"以及"劳务关系也应由劳动法调整"等问题。农民工是一个特殊而又复杂的劳动者群体,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也是关注的重点,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当从农民工的劳动者性质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7.
胡睛 《商》2013,(15):188-188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劳动法理念在实践中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研究劳动法理念的发展,对于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劳动司法与执法的进步,以及更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劳动者的类型也日益多样化。2008年1月,备受各界瞩目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劳动关系规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劳动法》的比较,同时提出《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的一些局限,并对未来劳动者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高源 《商业科技》2014,(22):143-143
公司高管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时有发生。在我国现有劳动法体系中,公司高管人员应依劳动法解决劳动争议。但是,高管人员因其特殊的工作职能区别于普通劳动者,完全依劳动法解决劳动争议在实践中遇到种种困境,对此文章提出高管人员分层适用劳动法或者公司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旨在规范企业和劳动者之间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它在《劳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员工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施行,考虑我国当今不断变换的就业情况和形势,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实属必然。劳动者就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试用期进行相互适用,而用人单位也正好利用这个试用期来对劳动者实施各种权益侵害。对于这个试用期的性质及立法目的,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
现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同时兼职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的郭军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国劳动法学会副会长,从事了24年工会工作的他,长期致力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工作和企业民主管理的研究实践,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企业民主化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3.
田丽娜 《消费导刊》2012,(5):178-179
劳务派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第一次为《劳动合同法》所规定。劳务派遣连带责任的制定是立法上的创新,符合我国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和谐劳动关系的立法目的,存在立法上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但此规定过于笼统,尚未细化,存在制度设计单一的缺陷,对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不区分雇主责任,是一种扩大适用范围的连带责任规定,存在显失公平的立法弊端。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立法经验,试着提出对劳务派遣连带责任规定的完善建议,力求为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4.
《销售与管理》2006,(2):72-72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且应以书面形式对诸如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做出约定。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5年在全国施行以来,在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用工制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国家、集体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在贯彻执行《劳动法》方面,雷厉风行,付诸实施,使劳动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然而,我们也发现,《劳动法》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中,还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和执行,劳动者的权益无端被剥夺的事也时有发生.因此,有识之士指出,个体、私营企业,是《劳动法》施行的“盲区”.  相似文献   

16.
劳保 《致富天地》2007,(12):8-8
(接上期)14、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及《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具体赔偿标准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熊晖 《商场现代化》2006,(17):232-234
对于我国劳动法赋与劳动者的辞职权,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并影响了实务界的正确理解及裁判。在《劳动合同法(草案)》向全民征求意见并即将出台之际,正确认识其权利基础与权利实现有重大意义。辞职权建立在劳动关系的人身属性和保障劳动者基本人权基础之上,其实现无需取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其制度架构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立法例。  相似文献   

18.
政策法规     
《光彩》2007,(8)
热点新《劳动合同法》颁布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在1994年《劳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提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体育俱乐部与职业运动员之间纠纷不断,而发生纠纷时,界定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性质以及选择适用何种法律又常是案件争议的焦点。在体育俱乐部改制后的今天,作为享有独立法人主体地位的体育俱乐部与职业运动员这类特殊的劳动者之间应当是劳动关系,应受《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张杨 《消费导刊》2010,(3):153-153
就劳动合同法是依据劳动法,还是依据合同法进行立法的争论,我们应尽可能划定一个保护劳动者的合理标准和界限,以此作为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基准,这个基准要比立法依据更为重要。就劳动合同法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的争论,我们应明确对劳动者的保护是适当的保护,这种保护是为了让天然不对等的劳资关系尽可能达到平衡,从而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