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一直以宽广辽阔的草原、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著称于国内外。草原民俗是内蒙古的特色资源、优势资源与主体旅游资源。多年来。草原风光、民族风情一直是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草原民俗旅游产品更是内蒙古的主导旅游产品,是内蒙古旅游业的支柱产品,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产品不仅要应对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竞争。而且要应对其内部严重的恶性竞争,草原民俗旅游发展举步维艰。草原民俗旅游产品的内部竞争问题是否能够解决,直接关系到今后内蒙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产品需要采用创新机制。以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实现内蒙古旅游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产品内部竞争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一直以宽广辽阔的草原、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著称于国内外,草原民俗是内蒙古的特色资源、优势资源与主体旅游资源.多年来,草原风光、民族风情一直是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草原民俗旅游产品更是内蒙古的主导旅游产品,是内蒙古旅游业的支柱产品,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产品不仅要应对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竞争,而且要应对其内部严重的恶性竞争,草原民俗旅游发展举步维艰.草原民俗旅游产品的内部竞争问题是否能够解决,直接关系到今后内蒙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产品需要采用创新机制,以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实现内蒙古旅游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民俗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俗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个亮点.发展民族旅游业应做到:自觉地执行民俗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原则;旅游开发商应注意保护民俗文化;注重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4.
杨娇 《北方经济》2009,(14):78-78
随着世界旅游业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在逐步加强和不断深化。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本文重点探析内蒙古民俗旅游深度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新疆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丰富、品种全、潜力大。丝绸之路为新疆旅游资源铸就了雄厚的文化底蕴,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流、融合形成了新疆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名胜古迹、情趣盎然的民间文娱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新疆民俗旅游的内容。但是,我们对其在新疆旅游业及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往往采用粗放式经营、破坏式开放,没有从一个长远的、发展的角度来对待这个问题。因此,如何把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其更好地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促进新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是我们当前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辽宁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具备开发民俗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然而,目前辽宁的旅游业发展却很不均衡,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地方、民族特色;高品位开发,避免庸俗化;避免民俗文化商品化。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鄂伦春族在我国众多民族中发展始终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8.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以迁徙游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他们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被称为"山岭上的人","使用驯鹿的人",鄂伦春族早期以狩猎文化为主的服饰文化,显示出民族的风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标志。鄂伦春族艺术中的"狍皮制作技艺"已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看出研究鄂伦春族服饰具有的划时代意义。鄂伦春服饰的所体现的多重价值包括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也都十分重要,然而鄂伦春服饰的礼服化和商品化发展的趋势不容忽视,对鄂伦春服饰的的保护也刻不容缓。其服饰文化的价值,发展及其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俗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一个亮点。作为青海独有的民族——土族,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文章在对土族民俗旅游资源及旅游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土族民俗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俗旅游审美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以参观了解或参与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民俗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其特征具有民间性、地域性、民族性和融合性,中国民俗旅游产生与发展是其具备社会审美功能、艺术审美功能、饮食审美功能和区域审美功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石莉萍 《发展》2010,(12):118-119
兰州城市民俗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对兰州城市民俗旅游开发提出五条对策,以期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增添城市文化底蕴,发展兰州特色民俗旅游,为兰州城市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独一无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我国民俗文化宝库中具有重要地位.随民俗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内蒙古民俗旅游的深入开发十分必要.不仅能调整经济结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而且还能促进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对弥补旅游业结构单一的缺陷,提高旅游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疆的民俗旅游资源为新疆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疆发展民俗旅游,在内容和形式上应具有鲜明特色,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结合新疆实际,突出其民间性、民族性、地方性、神秘性和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郭瑶 《魅力中国》2013,(34):61-61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每一个少数民族都独具特色。本研究主要对鄂伦春族的民族歌舞进行赏析与探讨,根据教育学与舞蹈学的相关知识,对鄂伦春族的舞蹈构成及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希望鄂伦春族的民族歌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传承与发展,同时丰富我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天津民俗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现状,论述了天津民俗文化与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关系,探讨了民俗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理念与要求。指出民俗旅游纪念品开发应突出时代性,显示情趣性。要适应旅游业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和大众审美取向的日益提升。  相似文献   

16.
鄂伦春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鄂伦春族在我国众多民族中发展始终比较落后.如今,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人口较少民族更是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度,可以说,鄂伦春自治旗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鄂伦春族能否把握住这一大好时机,加快发展步伐是一件关系到该民族前途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共同富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唐蕾  章牧 《特区经济》2011,(3):155-156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较为常见,而民俗旅游已经是国内较为成熟的旅游产品。通过分析两者之间差异,认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借助旅游开发方式促进其活态保护,并以广州沙湾飘色为对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开发与保护互动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新疆喀什地区发展民俗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旅游是喀什地区大旅游业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保护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牧民尽快脱贫致富,而且也能够尽快解决喀什地区的“三农”问题,推动喀什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喀什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优势、表现形式入手,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旅游业尤其是民俗旅游更是面对着机遇和挑战。本文就在"互联网+"的视角下,剖析了河南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况,深入分析了河南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从而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河南民俗旅游开发的对策,以期对河南民俗旅游指明方向,进一步扩大河南民俗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带动河南旅游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昌平区作为京郊旅游资源大区,结合区情,因地制宜,以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作为山区农民致富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及农业产业化成果,积极培育和发展民俗旅游业,推动了山区旅游富民工程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