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来研究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模型和文献,按照目前理论界普遍接受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总结.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来研究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模型和文献,按照目前理论界普遍接受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总结。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传染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国际金融危机传染路径分为实体经济传染和金融市场传染两大路径。首先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这两大路径中的贸易传染、FDI渠道传染、金融市场跨国传染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对中国实体经济传染等传染机制,其次通过构建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传染路径。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实体经济传染路径中的贸易渠道及金融市场传染路径中的信贷渠道是国际金融危机传染中国实体经济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期间国际资本市场传染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九个国家(地区)的资本市场指数在次贷危机期间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危机前,美国对除中国外的7国(地区)在危机发生时冲击力更大,资本市场出现单向传染效应。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交叉传染的存在,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检验揭示了危机传染的动态效应。在危机期内,美国次贷危机对其他国家市场的影响强度迅速增大,持续时间比传统过程相对延长。本文还通过高低波动率机制的比例系数伽玛检测了这些国家(地区)资本市场间的转移传染和纯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5.
丁妍 《金融纵横》2012,(4):19-24
金融系统是一个开放、非线性的复杂系统,金融风险传染过程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变异性、运动性等特征,一般研究方法难以全面揭示金融风险传染机制。文章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在梳理已有研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各类金融风险传染机制的动态模型,着重对货币市场传染机制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并创造性地将国内金融机构间风险传染纳入研究范围。最后从所构建模型出发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公司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风险是否传染、如何传染以及风险管控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而且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均存在传染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内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公司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最后借助集团管控的数据分析显示,集团金字塔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高管兼任会加剧风险传染,上市公司风险治理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财务或法律背景、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缓解风险传染。本文的研究为集团风险传染机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了独特视角和重要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伴随而来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因特网的流行,有些计算机病毒借助网络爆发流行,如CIH计算机病毒、“爱虫”病毒等,它们与以往的计算机病毒相比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给广大计算机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和损失。什么是病毒,怎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虚拟化的深入发展,影子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建立了另一个平行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失,影子银行体系的全貌并不能清晰地为人所知.影子银行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繁荣.然而,影子银行体系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本文研究影子银行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分析风险传染渠道和传染效应,梳理有关风险在影子银行体系内外部传导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虚拟化的深入发展,影子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建立了另一个平行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失,影子银行体系的全貌并不能清晰地为人所知。影子银行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繁荣。然而,影子银行体系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本文研究影子银行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分析风险传染渠道和传染效应,梳理有关风险在影子银行体系内外部传导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大幅增长,其中部分新型同业业务在加大银行杠杆和期限错配等风险的同时,还可能通过风险的传染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鉴于此,本文对新型同业业务的潜在风险传染机制及效应进行了研究。文章在"Allen-Gale银行间风险传染模型"的基础上对新型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并运用矩阵法对2008年年末及2013年6月末银行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新型同业业务存在风险传染效应。其中,相比2008年年末,2013年6月末国有大型银行对同业资产损失的吸收能力有所加强,风险传染效应有所减弱;股份制银行的情况则与之相反。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97年一场震惊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人们近距离的体验到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破坏力。而在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到底从那场危机中得到了什么?假如危机再次来临,我们又是否做好了准备呢?本文旨在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三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历史回顾,来进一步揭示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原理,并透过其原理表层找出当今中国可能面临危机的引致因素。最后通过对原理以及我国实际国情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可行、有效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传染渠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研究金融危机的传染渠道,使人们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国际性,从而在面临危机时,我们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减轻或隔离危机的传递,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型进行比较,来分析由于建模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对信用期权定价和对冲的结果的不同.如果将违约风险传染考虑进去,类似德隆帝国崩溃的事件,或许就能避免.  相似文献   

14.
从2007年起,我国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支出由传统的按经费性质设置"类、款、项、目"科目体系,改为按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二维体系综合反映,功能分类下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经济分类下设置"类、款"两级科目。改革后的收支分类更加科学、直观、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全貌,是里程碑式的重大改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预算法》对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建立  相似文献   

15.
所得税制通常根据其计税方法的不同而分为三大类,即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分类综合相结合的混合型所得税制。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实行单一的分类所得税制,经济发达国家多采用综合所得税制,更多的国家则采用混合型的分类所得税制。  相似文献   

16.
流动性冲击与金融危机传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流动性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把流动性划分为资金流动性、市场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阐述流动性的扩张和收缩与金融危机的相互联系.重点分析流动性与金融危机纵向和横向传染的四条机制,包括银行同业市场中流动性危机的传染、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相互传导、预期传染和心理恐慌以及跨国溢出与挤出.文章进一步对流动性的国内和国际监管及流动性危机的救助与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矩阵法对我国商业银行(2013.6~2015.6)新型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测量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新型同业业务具有较为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且与其规模密切相关。其中,在经历2008年至2013年6月的高速发展后,商业银行开始主动或被动调整新型同业业务的规模与结构,相关业务规模的增长大幅放缓甚至萎缩。相应地,2015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风险传染效应较2013年6月出现了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胡可为  安毅  高源 《征信》2023,(2):81-86
科学评估金融脆弱性的溢出效应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事关国家金融安全和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选取我国股票、债券、货币和外汇市场的关键指标构建国内金融脆弱性指数,基于TVP-VAR和BK溢出指数法研究金融子市场的脆弱性外溢效应,并分析国内外金融脆弱性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市场的脆弱性外溢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极端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溢出效应增强;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长期,股票、债券和外汇市场是长期脆弱性的净传递者,货币市场是长期脆弱性的净接受者;国内金融脆弱性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抑制作用最大,国外金融脆弱性的中期抑制作用最大。因此,对金融脆弱性的监测,不仅要考虑市场本身的脆弱性累积,还要考虑跨市场的脆弱性外溢效应,并加强对国外金融状况尤其是极端事件的关注,增强国内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自80年代成立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大幅度提高。但是,近几年来,乡镇的财政收入似乎得了一种怪病。其临床症状是收入块头猛增,毛多肉少,可用财力不够,乡镇运转失常。这种怪病传染速度快,危害性大。直接威胁到县市财政的正常运行机制。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