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借鉴国外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并就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增加,从1979年国家批准招收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会计学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连年增长。回顾30年来的发展历程,虽然我国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没能随着教育形势的转变而适时调整,从而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衡:  相似文献   

3.
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清刚 《财会月刊》2010,(8):97-100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质量、课程设置、教学教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变化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其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会计人才市场的现状是“总量过剩,结构失衡”。高级会计人才是指具备一定学历和现代会计知识、一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财务人员,研究生培养是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分析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探讨高等院校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有关问题,为有关高等院校进行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分析我国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专业型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改革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问题成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发展现状的分析,深入挖掘了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高校会计研究生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会计研究生学位类型单一、培养模式单一的状况,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会计研究生教育制度。但随着会计硕士招生规模扩大和结构的变化,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也需要创新。培养单位应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与学位论文评价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会计高等教育和科研单位,培养中高层次财务、会计、审计专业人才的摇篮和会计、财务管理学科的研究基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1978年开始招收会计学专业本科生,1982年开始招收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现有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3):257-259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正式招生以来,我国的教育硕士吸引了众多培育单位参与,专业领域不断拓展,培养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教育硕士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教育硕士培养中的教学方式、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影响教育硕士质量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地方院校尤甚。了解和学习国内外高水平教育硕士培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地方院校在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面的差距,构建相对完善的地方院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这也对提升本地区基础教育层次和教育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当今科技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需要,贯彻执行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大力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规模成为必然.而如何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优化其培养模式也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对经济科技都比较发达的美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比较,以便为提高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作用日益重要,更加凸现了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的重要性。然而我国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期间,要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环境的营造,在学校、导师和硕士研究生的自身努力下,实现创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3,(11):249-250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科学与否将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优劣。本文在重点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进一步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3,(24):286-28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需要加大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根据煤炭行业发展的需要和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发展定位,学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上突出煤炭行业特色,实施"六个一"的培养模式,积极创新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从1984年开始招收会计学专业会计信息化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从1996年开始招收会计信息化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我国多年来会计信息化硕士、博士教育状况进行了梳理、汇总,得出了一些结论性的成果,包括如下3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硕士点及博士点在我国高校及研究所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截至2008年,我国拥有"会计信息化"研究方向的硕士点、博士点的高校共34所;二是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硕士点及博士点在我国的招生考试科目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对各高校的招生考试科目进行了总结与综合;三是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硕士点及博士点在我国的培养情况进行了研究,包括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内容、学习年限、培养方式、课程开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综合。  相似文献   

15.
《天津财会》2010,(2):F0003-F0003
傅建设 男,1958年4月出生,安徽省亳州人。中共党员,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会计学教授,管理学(会计学)博士,会计学硕士生导师兼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组组长。1983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现安徽财经大学)工业会计专业。获经济学学士,1996年考取天津财经学院(现天津财经火学)会计学博士研究生.师从于玉林教授,1999年取得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3,(6):256-258
科教融合,强调的是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二者在资源与政策上的协调与平衡,以和谐共进的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效率。正是基于这样的框架与思路,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学术实验班在不断摸索中实践着科教融合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实验班建设的概况出发,阐述了学术实验班建设中科教融合的方式和方案,并指出了科教融合导向下学术实验班建设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冬梅 《会计之友》2012,(6):109-111
基于作者从事十届MBA会计学教学实践的经历,系统地总结了如何在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中有效地开展会计学的教学并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希望文章总结的教学方法能对各位同行的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 cc)研究生热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是我国批准的首批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 j研究生的21家单位之一,现面向全社会招生。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是国家学位主管部门2003年底正式批准在全国设立的专业学位MPAcc教育是面向会计职业界的硕士层次教育,有别于会计学术性学位类型,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更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  相似文献   

19.
培养实践能力是审计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审计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过程走形式、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弱、与审计行业联动协同不够等问题,并且研究生实践能力中的发现问题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尤显不足.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方法探究当前审计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可从强化研究生实践动机、培养沟通表达能力、夯实会计理论和方法基础、优化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升审计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成为全国首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MPAcc)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之一。我校MPAcc研究生教育工作,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会计学"所在的会计学院,由MPAcc教育中心具体组织实施。2004年MPAcc研究生招生即日开始,热忱欢迎注册会计师行业和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系统的广大从业人员及社会各界有志之士咨询和报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