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逐渐上升,但是辽宁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较差,随着创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也加快了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发展当中,随之出现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给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时空差异.本文主要对我国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寻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指导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市域的角度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5年和2015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从县域的研究尺度上对河南省2005-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区域内发展存在着差异,且差异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表现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达而东南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空间自相关性趋势会增强. 相似文献
4.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1995—2008年人均GDP和GDP为基础数据,结合传统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与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GEODA,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整体经济趋同趋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的二元化结构严重且空间惯性强,形成了以成都市为核心的发达区及川北、渝东北落后地带区,核心区的经济极化作用占主导且极化趋势有所加深。川渝内部差异和五个次级经济区之间差异及成都经济区内部的差异分别是成渝经济区总体差异的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非均衡演变的时空差异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运用测度区域差异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采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等指标,分析了1992—2006年山西省11个地市的旅游经济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总体水平及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呈在波动起伏中缓慢下降的总体趋势,并存在局部两极分化的现象。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正确看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确定旅游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方向和任务,构建合理的区域旅游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范式框架。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但由于历史规律与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前区域经济的差异仍然显著。本文立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以西方区域经济学经典理论为依据,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与特征,进而提出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因此怎样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对比分析了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提出从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人力资本、产学研合作和投资环境等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主要以省为单位,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通过人均GDP来衡量总量收入和产业收入,采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来衡量居民收入问题,分析方法上采用泰尔指数对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进行分解,利用吉尼系数对产业进行分解,得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利用R/S法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情况得出2000~2021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在中国区域发展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将于1978~1999年间有相同的发展趋势,其区域发展差异将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9个地(市)州为研究的地域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3个侧面,定量分析了1990年以来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描述了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的现状,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国外相关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等系列数理公式,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2000-2010年连续11年为研究时段,定量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演变过程和格局.结果表明:近10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演变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演变格局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极化较为显著,西部地区经济差异与极化扩大增强较快,东北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极化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经济差异和极化较小,却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就省域而言,大部分省域内部差异和极化的变化正向关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认识,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县域单元为评价对象,对滇中城市群2004-2013年42个县(市区)进行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同时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滇中城市群各县(市区)经济发展质量存在的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近十年间,滇中城市群42个县(市区)的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但区域差异在不断增加.在空间上,经济发展质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形成以五华区、西山区及周边县(市区)为中心的较明显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文章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差异: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也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区域,东、中、西三大地带在全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出现一定的波动,各地区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方式、对外贸易结构等差异也非常明显.文章还定量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水平、教育水平、外商投资等,其中外商投资对外贸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大.区位因素是对外贸易的基本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区域投资环境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缩小我国东西部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缩小区域投资环境差异。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20倍,平均每年以约10%的增长,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依据定性研究结果对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制度变迁、资本等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1978-2012年,市场化程度等对我国经济增长都起到正向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东部受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水平等具有正向作用;中部受市场化程度等正向影响;西部受外贸水平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00、2005和2010年的数据,计算出山东省17地市当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ESDA法进行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山东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拉大,处于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状态,表现出初步的“俱乐部趋同”现象;青岛、济南两热点区的经济核心地位明显,济青高速和胶济线对沿线地区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鲁西地区经济仍处于低值区,山东省域经济发展水平边缘性特征明显;各时段区域发展战略是影响山东省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力资本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逐步凸显出来,成为驱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和人力资本利用效率,通过回归分析等实证方法,探求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差异的深层原因,以求促进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2000-2013年服务经济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贡献差异演变。以旅游业为例,基于面板数据,运用Theil指数、混合OLS模型对区域间贡献差异进行实证测度与影响因素检验,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提升服务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与缩小区域间贡献差异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历史过程分析(1952—1995)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间在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成为社会关注(包括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区域差异的状况及其可能引发的后果、众说纷坛。在此背景下、回顾分析建国后我国区域差异的历史过程、将有助于对我国区域差异现状的正确判断。反映区域差异的指标很多、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系列完整性、本文选择人均国民收入(1978年后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作为分析指标。另外、尽管小的地域单元描述的信息更细微.由于数据可获得性的缘故、本文只分析省际区域差异。进行区域差异过程分析一般采用统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