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险、不确定性与社会资本对促进农民工迁移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新会 《经济论坛》2008,(9):127-130
农村劳动力迁移是指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城镇的转移过程,涉及到产业与空间的双重转移。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过程的基本内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城镇转移是城市化的主要特征,而工业化与城市化本身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取决于农村地区发展的层次、农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城乡社会制度的衔接、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2.
义乌市的快速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洪豪  陈修颖 《经济地理》2007,27(5):790-795
义乌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推动力,其城市化过程亦主要由专业批发市场的升级和规模的扩展而获得持续的动力。义乌市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受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发展的产业集聚和产业连锁机制的影响而得以实现。大型专业市场具有产业转型效应、空间结构重组效应和人口空间集聚效应,这些效应推动了义乌市实现快速城市化过程。在小商品市场的推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产业实现快速空间集聚是义乌市快速城市化的两大机制。  相似文献   

3.
尽管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状况还不尽人意,但发展中小城市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实践表明,只有通过中小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将乡村劳动力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结合起来,并有利于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  相似文献   

4.
乡村城市化机制研究:以浙北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人口的产业转移和空间集中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愈来愈成为影响根本国策的重要问题。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政策、一直鼓励的是乡村劳动力的就近转移。导致原来广大乡村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小城镇的迅猛增加。面对这种情况、乡村城市化的问题将不仅仅是探究乡村应不应该实现城镇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广大乡村地区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于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集中的问题。所以、乡村城市化的焦点问题是农村小城镇发展及其发展机制的问题。1乡村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分析1.1历史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994年…  相似文献   

5.
跨地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一致,这也是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跨尺度、跨区域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格局的一个重要方式.文章从当前的“城市农民工”现象分析了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民自身生活提高,迁入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迁出区生态环境改善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作用,并从“区域”视角分析了“地方权利边界”对农村人口转移的“机制性”限制,从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城市资源约束及城市发展空间约束等分析了城市化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客观限制”.文章提出,在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区划框架下,应通过加大中西部农村教育支持,提高农村人口人力资本水平,从长远考虑实施教育移民战略,改革区域性农村土地生产关系,在中国东中部地域扩大重点开发区范围,积极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化解城市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限制,从而在实践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产业梯度转移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低梯度产业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阻碍了产业梯度顺利自发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就业结构滞后现状的分析表明,产业梯度转移困难是我国典型城乡制度分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帆  曹玉峰 《当代经济》2008,(8):102-103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的重庆.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期,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解决好农村人口转移难题。要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安川金 《生产力研究》2005,(7):57-58,91
从全面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这一全局战略考虑,从解决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一根本性的问题着眼,锁定我们必须实现广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一根本目标,我们必须建立二元工业化结构模式,开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首先必须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新生城市增长点”;其次要在“新生城市增长点”上通过招商引资、企业扩张和政府开发反哺新型工业园(或产业园);第三,新型工业园的建设发展,必将带动第三产业并举跟进,由此实现劳动力正态转移,城市化的趋势日渐显现;第四,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实现,农村土地日渐集约化,“农场主”逐步开始了现代农业产业之旅。  相似文献   

9.
工业园区建设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最佳结合点,它对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的快速集聚,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战略。小城镇发展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在于农民收入的提高,而农民收入提高之关键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最低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城市的产业需要劳动力;二是城市劳动力的收入比农村劳动力的收入高。发展二、三次产业和城市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而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前提是存在较为旺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不仅要促使农村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更为核心的是要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有序转移。当今,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不完全性、非正规性,甚至各种"流于形式"等问题,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管理的难度,还阻碍了农村人口有序转移良性循环机制的构建。因此,以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重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析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海霞 《时代经贸》2008,6(2):3-4,13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战略。小城镇发展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战略.小城镇发展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新 《经济学家》2012,(9):48-55
中国的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1.4亿多农民转移到工业部门的同时,却没有离开农村地区,因而显示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转移和工业化路径:其一是城市化,其二是发展农村工业。中国农村工业的高度发达不仅得益于改革和制度创新,也得益于农村要素市场所具有的广度和厚度——既存在着剩余劳动力,同时也存在着资本市场和隐性土地市场。但由于农村工业多数属于"技术短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汇率和劳动力成本的改变,农村工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使得农村工业这种廉价劳动力转移模式又具有了浅化和不稳定性质。未来农村工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还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乡的选择偏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进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农村劳动力理性选择的结果。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发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客观地制定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建立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户籍政策,才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积极地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统筹城乡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束缚和现有政策的限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对实现农村城市化具有指导作用,实现农村经济、人口、社会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本和目标。推进农村城市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农村城市化适度发展、以市场化为取向、以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为依托.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推进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劳动力转移的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俞万源 《经济地理》2011,(7):1113-1118
从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1978年以来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与非剩余劳动力转移并存、异地转移是梅州市劳动力转移基本特征。人口本地城市化与人口异地城市化并存、人口异地城市化活跃是梅州市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劳动力异地转移导向下的人口异地城市化促进了梅州市人口城市化与劳动力非农化协调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必须提高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转移劳动力吸纳能力、提高人口城市化质量水平,以促进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有着特殊的发展背景、特殊的发展路径和特殊的发展困境,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必须从制度安排和经济基础层面进行战略转型,总体思路是城市化发展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由纵向投资向横向拓展转型、由行政主导向产业支撑转型、单一城市向网络城市转型、由人口转移向结构转换转型,转型路径是农村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小城镇、中小城市在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基础上拓展为大中城市、中心城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优化升级,实现西部地区在产业联系和产业链条基础上的城市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实现城市化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城市化的过程是与农村工业化,农民职工化、市民化相互交织联动发展的过程。城市化的具体实施步骤,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和比例,受到经济、政治、社会、传统意识和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从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看,发展小城镇和中小城市群(圈、带)应是我国城市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