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初新疆农村扶贫标准及主要目标和任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绝对和相对的两重性,即存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之分。同时,贫困也是一种社会经济的多维现象,可从收入角度观察贫困,也可从非收入角度衡量,具有极其复杂的内涵及外延。如何确定新世纪扶贫标准,是21世纪初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极为紧迫的现实课题。因此,根据新疆目前扶贫开发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总结多年贫困监测经验和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我们认为,21世纪初新疆农村扶贫标准应重点放在对相对贫困标准的确定,同时兼顾绝对困标准的重新划定。无论是相对贫困标准还是绝对贫困标准,首要问题是对其核心收入贫困线的确定,这也是制定贫困标准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世纪末中国能否脱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贫困标准635元1.贫困的概念。世界各国研究贫困问题,有多种测量贫困的方法和众多的贫困线,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贫困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从不同的范围和角度看,贫困可以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即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所  相似文献   

3.
贫困线也称最低生活保障线,是指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因自然、社会、经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原因收入减少或中断,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而制定的社会救济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给予经济或实物方面的救济,使其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制度,即贫困线救济制度。贫困线在国际上并不是新概念。  相似文献   

4.
<正>1.减贫的快与慢。按十三五扶贫攻坚规划,到2020年中国要消除贫困,这个消除贫困并非是2020年以后就不会再发生贫困了,而是国家要对所有低于贫困线的农户进行社会救助的兜底,避免困难农户落到贫困线以下。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现象,当前世界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口仍然有10亿左右,按国际通用贫困线标准,中国还有大约5000万贫困人口。改革开放之初,按国际标准,中国一半以上人口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绝大多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已经从世界上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行  相似文献   

5.
贫困线的确定是贫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与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不同,主观贫困线是基于个人主观福利指标从而确定贫困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主观贫困线方法的以往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评述此方法的现实意义及在中国贫困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十年里,贫困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学家们的关注。消除贫困已成为社会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用于区分贫穷和非贫穷的标准,在计量贫困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贫困的定义和计量方法作一概述。贫困线是一种收入水准,低于该水准的称为穷人,高于该水准的则称为非穷人。贫困的定义大致可分为绝对定义和相对定义两种。  相似文献   

7.
一、对贫困概念的界定贫困是一个历史的、地域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贫困内涵的认识是不同的。我国在传统理论上和具体实践中使用的贫困概念主要是指经济意义上的贫困即收入与消费贫困,而且强调的是绝对贫困。将贫困定义为“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  相似文献   

8.
关于贫困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贫困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究竟什么是贫困?贫困的标准是什么?这是关于贫困话题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什么是贫困,人们的认识并不统一,但对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划分则相对比较一致。所谓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它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状况,即生存临界点以下的生活状况,也叫生存贫困。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和绝对贫困相比,相对贫困是一种更宽范的概念,它应该包括绝对贫困之外的所有贫困。第一,相对贫困是指生…  相似文献   

9.
关于贫困的概念至今尚没有统一的表述,因而也出现了许多贫困线测定方法.例如:预算标准法、食物比例法、相对贫困线、混合贫困线、主观贫困线.还有利用剥夺指数来分析贫困的方法等。本文将对既有贫困线测定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1985年至2007年间上海经济增长与城市贫困水平的变化发现:总体上经济高增长带动了绝对贫困发生率的下降,但同时相对贫困发生率却在1990年后逐渐上升。总的来说,上海经济增长1985-1999年间属于亲贫困的增长,但2000年以后,尽管上海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收入差距的扩大和不平等恶化造成相对贫困总体趋势日益严重。因此,本文认为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除城市贫困标准外,相对贫困也应成为衡量城市贫困问题的标准。政府在注重减少绝对贫困的同时应关注相对贫困问题,制定有利于贫困人群发展的战略以减少不平等,使贫困者能够从经济增长中更多受益。  相似文献   

11.
陈辉 《特区经济》2015,(1):65-68
贫困测度是研究贫困问题的基础,贫困测度的结果决定了反贫困对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而影响到贫困问题的解决。自森提出多维贫困概念以来,贫困测度的研究也从一维向多维扩展,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贫困测度方法。论文对一维到多维多种贫困测度方法进行分析述评,利用粤北山区农村家庭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一维收入贫困线、FGT指数及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的优缺点,结论是:收入贫困线及FGT指数适合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贫困状况的比较;而A-F多维贫困测度模型不但适合某一地方的贫困测度,还能通过维度分解找出致贫原因,利于制定科学的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我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消除绝对贫困,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完全消除,相对贫困、多维贫困将成为贫困主要表现方式,我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和方向必须转型. 一、我省扶贫开发转型的新特征 贫困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贫困线和贫困标准也在不断变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有效防止返贫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扶贫工作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时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从1981年到2004年的20多年间,中国农村的贫困率(人口数量比例)从18.5%下降到了2.8%;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从1.52亿下降到2600万。按照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按2003年农村价格计,平均每人888元)计算,中国在这个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所占比例从65%下降到10%,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由6.52亿降到1.35亿,5亿多人摆脱了贫困。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大石山区、水库淹没区、  相似文献   

14.
一、对贫困本质的一个界定对于象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显著的欠发达国家来说,“脱贫致富”无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共同的发展主题。如果说发达地区主要面临的是贫富差距拉大所导致的相对贫困问题,那么目前欠发达地区总数达6500万的贫困人口所面临的就是年人均纯收人不到530元的绝对贫困问题。就反贫困的历史任务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我国政府于1994年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计划目标是从1994年起,用7年时间,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数千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  相似文献   

15.
朱玲 《科学决策》2006,(7):18-18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增长。伴随着这一增长,以收入或消费衡量的贫困现象显著减少。然而极端贫困的现象依然存在。不仅如此,在市场化进程中还出现了新的贫困现象。例如,失地农民、城市中的农民工家庭,失业者的家庭、以及遭受疾病或其它收入损失却没有保险补偿的群体,等等。据世界银行专家使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所作的分析,2003年99.2%的绝对贫困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可以判断绝对贫困依然是一种农村现象。就贫困人口的地区分布而言,50%以上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在全国所有地区中贫困发生率最高,达21.4%。就住户的居住地形特征而言,全国一半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在山区。从山区居民的人口特征来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最高,达27.1%。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相对贫困线方法研究新疆城市居民2000年与2003年的贫困变化程度,利用FGT(Foster-Greer-Thorbecke)贫困指数分析了新疆城市居民的贫困率、贫困差距、贫困深度的变化,通过贫困指数FGT变化的分解分析,说明经济增长提高可支配收入有助于减少贫困,收入分布差距的减少也是减少贫困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一般来说,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都是贫困,都应该同情并给予一定的扶助。然而,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扶贫以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为主要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有快有慢,人们富裕的过程必然有先有后,能够解决温饱的地区,应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快发展,提高富裕程度。而连温饱还不能解决的地方,一般是条件特别困难的地区,特别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扶助,使他们解决温饱,具备自立的能力。因此,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规定的目标是消除绝对贫困。一些地方在扶贫的实践中并未完全澄清和认真地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而是把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搅在一起,这无疑分散了  相似文献   

18.
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可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是指某一个人、群体、地区的收入水平实际生活水准低于社会上其他个人、群体、地区的状态。绝对贫困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在长时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劳动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要求的、社会文化所接受的、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本文主要从后一种意义上研究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国家统计局(NBS)数据,本文测度了1980—2010年间中国农村贫困变动趋势以及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数据,本文估算了1988—2002年间收入增长与不平等对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类型农户贫困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以绝对贫困度量,农村贫困指数不断降低;以相对贫困标准度量,贫困指数有所提升;外出打工是目前农户摆脱贫困的有效方法,相比之下,务农农户贫困状况始终最为严重,增加组内成员收入,缩小组内差距对减少务农农户及农村贫困的意义重大;弹性计算结果显示,尽管收入增长是导致贫困下降的主要原因,但降低组内不平等程度对缓解贫困具有重要作用;四个组别当中,对务农农户组进行资金扶助将起到更大的扶贫效果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末中国开始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由此促进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使2亿多贫困人口在1979-1984短短的5年期间摆脱了绝对贫困状态。然而,在那些生态环境极端恶劣的山区或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薄弱的地方,依然有1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1/2为女性。从1985年始,历经10余年的扶贫行动,已使这些乡村地区的贫困人口降到6500万。然而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