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作为西方哲学的经典问题也困惑过中国现当代哲学,马克思的主体性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可寻之路,但能否正确彰显主体依然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主要归纳为:人的本质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人的本质是"人"自身发展的各种需要;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当代价值值得深入发掘,尤其对解决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主体性缺失、贯彻落实以人文本的发展战略以及对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科学定位和战略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抽象的人和现实的人的比较分析,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指出,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遭遇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既与机械唯物主义区别开来,又与唯心主义区别开来,解决了在抽象理解人方面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4.
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前提在于正确认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本质含义,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人的异化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入手,阐释马克思经典著作中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含义,说明个人在社会分工协作、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分析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中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为指导,通过长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制度建设,才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人的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生活现状之后得出的。今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人的异化理论,对于当代人深化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思考,探讨人的异化现象及摆脱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西方主体性思想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英 《理论观察》2004,2(4):18-19
主体性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中,哲学家们对主体性做了不同的解释,从对主体性的超验性理解到先验性概括,主体性的内涵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马克思在对前人思想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赋予了人的主体性以生成性的内涵,科学地揭示了主体性的本质.马克思的生成性、主体性在当代仍是不可超越的科学的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7.
刘长军 《黑河学刊》2007,1(3):13-14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人的主体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框架内,正确理解人的主体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如何理解人的主体性建设的要求和人的主体性建设的途径,这是当前理论界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笛卡尔以来,哲学上出现了主体性的觉醒,即认识论的转向。单纯局限于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性成了自我封闭的主体性,主客二元的悖论最后不得不以客体消融于主体的方式结束。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的主体性是以人的实践性为基本内容的。人的认识的主体性也是基于人的实践的主体性之上的。这样一种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现实的主体,而不是理论的设定。...  相似文献   

9.
人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马克思关注的核心问题。正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把握,才使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思想的转变。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探索才最终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马克思的人本观启示我们:要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尊重人的精神属性、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马克思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理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以及改革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生作为一个关乎人类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问题,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是相伴而生的.马克思的民生思想沿袭了西方主体性哲学的发展路径,扬弃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民生思想,把解决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作为根本立足点,凸显了人的主体性意识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对当代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研究应该根植于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拓展“现实的人”的需要的文化向度,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交融中考察人的全面发展,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现状,寻找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与伦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二者的契合建立在人的主体性这一基础之上。社会治理的要义是发挥党委政府、基层组织、民间组织、公民个体等所有社会治理主体的主体性,通过合作协商,实现社会共治。而伦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也要通过人的主体性。因此,人的主体性是社会治理与伦理相契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周耕 《魅力中国》2010,(21):14-1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的伟大理想,是马克思的主导价值取向,是人的解放的最高境界。人的全面发展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手段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根本目的,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社会主义应当立足于本国基本国情,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为指导,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     
各个时代哲学家所了解的人的本质角度各不相同.人的本质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变化,从神话传说开始,到朴素的解释,中世纪的偏有唯心的理论,最后的经典的被大家认同的马克思的解释,人的本质问题得到了完美的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在对费尔巴哈人学思想批判与“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马克思和费尔巴哈都是从人的“对象化”关系入手揭示人的本质与人性问题的,但是,由于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对人的存在的“对象化”事实与“对象性关系”所指的理解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因而决定了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学思想的根本分野。  相似文献   

16.
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可以发现和说明,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外在体现和发展结果.因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作为人的类特性,使人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可能,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一;社会属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二;而自我实现作为人的一种高级需要,是人类本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关于人的需要问题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分析和研究人类全部历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深层次解读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交往,在当今理论界叙述比较多,诸如生态伦理学等,但是他们大都强调二者之间和谐交往的关系,本文主要立足于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界和谐交往的基础上,人作为自然界的主体,如何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界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丰富和深化唯物史观的内容,指导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人的本质的探求,是每个时代思想家不断追寻的永恒的话题。马克思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将对人的本质认识建立在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关系之上。简单概述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并探讨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地位,这对促进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