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琰 《生产力研究》2003,(4):219-221
新经济是 2 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基础上所出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 ,它对经济运行规则、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和市场规律与企业组织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股“新经济”浪潮。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关键时期 ,从新经济角度研究中国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实现新工业化道路 ,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总所周知,作为一种持续高效的经济状态,新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除此之外,新经济还以其通货膨胀率低、科更新换代快、经济效率高、资源共同配置等优点,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但就我国国情来看,目前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兼以发展新经济,并通过发展新经济来帮助中国传统产业的更新升级。而本文就旨在通过分析新经济与传统产业之间关系,来研究我国的传统产业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技术变革的深入,新兴技术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入,产生了以知识和创新为核心的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革,对新经济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对国外新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从技术变革与新经济的关系、新经济的理论基础、新经济形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及其新经济理论的应用领域等方面剖析了国外新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新经济领域可围绕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定位研究、技术变革发展方向的预测方法、技术变革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过程分析、新经济理论框架对产业结构影响以及新经济背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新新贸易理论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充分注意,但紧随其后产生的新新经济地理却受到忽视,而新新经济地理对空间经济理论的突破是:在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的框架下,放弃企业或劳动者同质性假定,从微观角度研究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质"(企业效率)的差异。在理论方面本文将当前研究归结为DS、OTT和BEJK三大分析框架;在实证方面总结了新新经济地理对新经济地理估计偏误的校正。并且展望了新新经济地理与企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中国转型经济特殊国情相结合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探讨互联网对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影响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改变,分别研究了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及新经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分析了互联网应用发展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的原因,从而说明了互联网与中国信息化及中国新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20年来,新经济地理学得到空前发展。它将空间概念纳入主流分析框架中,利用中心-外围模型研究集聚与分散的问题。比较而言,传统的区域经济学更多从区位理论角度,讨论产业政策、地区经济增长等话题。新经济地理学从一般均衡分析出发,弥补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的缺点。因此,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范式基础上,当前的区域经济研究多从实证角度讨论地区经济增长。中国的区域经济学研究更关注在改革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内生增长动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命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经济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但新经济在基本概念、统计调查方法、GDP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等方面给政府统计工作带来挑战。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统计局等国际组织,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政府统计机构已对新经济统计做了一定研究与探索。国家统计局也已在新经济统计方面开展工作,包括建立"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型商业模式)经济专项统计制度,研究建立"三新"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建立健全与新经济相关的统计分类标准,研究建立新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同质性企业假设,新新经济地理学以垄断竞争和企业异质性为切入点,分析企业成本差异、效率差异与集聚经济的关系,构建了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尽管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了极大反响,但仍需要在本地效应、城市集聚的微观基础、组织行为与企业布局关系等方面,进一步解析异质性企业与集聚经济的微观机理,以不断完善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经济”内涵的分析,揭示出新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传统产业的升级。新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传统产业的升级又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升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面对新经济的挑战,中国经济怎样发展,如何处理好新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要发展新经济,同时不能忽视传统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概说新经济     
孟永宏 《经济师》2000,(11):55-55
当前 ,在经济领域 ,新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人们不禁要问 :新经济、网络经济是什么 ?它们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 ?中国能搭上这班“快车”吗 ?新经济到底啥模样新经济也好 ,网络经济也好 ,尽管名称不同 ,但它们都是对同一事物不同侧面的反映。它们共有的、最为根本的特征是 ,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投资、生产、销售等。而信息技术中尤以网络技术最为典型。新经济的发展 ,主要得益于网络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两大力量的推动。正如 17世纪初蒸汽机的发明孕育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电力革命又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经济”内涵的分析。揭示出斯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传统产业的升级。新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传统产业的升规提供了新的契机,传统产业的升级又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升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面对新经济的挑战,中圉经济怎样发展。如何处理好新经济与传统经济之同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要发展新经济.同时不能怠视传统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讨论了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之间的关系。作者用劳动分工网络的超边际分析来研究经济转轨,并把这种超边际与宪政经济学、新经济史学派以及国家经济学派的观点结合,来研究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与学科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分别从理论规范、学科范武、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地理学、城市区域经济学进行比较,并就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名称进行了探讨.最后,从经济方法论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着重从微观企业层面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本文阐述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新"新经济地理学经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的拓展、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的完善以及与相关研究领域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总被引:149,自引:1,他引:149  
金煜  陈钊  陆铭 《经济研究》2006,41(4):79-89
本文使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讨论了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并利用1987—200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因素。我们的主要发现是(1)经济开放促进了工业集聚,而经济开放又与地理和历史的因素有关;(2)市场容量、城市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政府作用的弱化也有利于工业集聚;(3)沿海地区具有工业集聚的地理优势。我们的研究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提供了来自于中国的证据,同时也发现,除了经济地理的作用以外,政策也是导致工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尽管新经济地理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实证研究仍相对欠缺。新经济地理学试图解释区域要素价格和人口分布的关系,以及预测行业内的经济活动的选址行为。本文梳理的实证研究显示,市场准入和工资水平高度相关,规模收益递增、本地市场效应促进了产业的集聚,这些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预测。本文还指出了NEG与其他领域研究的联系,比如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识别问题、潜在的其他解释等,并认为未来的实证研究可能会更关注变量的识别和不同集聚程度的测量问题,并与城市经济学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在非典时期的非凡活力,让人们重拾信心。专家称,这种活力是新经济走出低谷、步入良性发展的重要契机,然而,能否抓住机遇却取决于各地自身的新经济品质。杨开忠教授是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教授率其学生王彩凤等人潜心研究,推出了我国首份区域新经济指数报告,对我国三十一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和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形成了新经济地理学派、制度学派和管理学派等三个主流学派。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很快,目前主要在区域经济理论、区域发展机制、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开发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New Economy)这一概念,在美国兴起,随后迅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与使用。在中国,“新经济”一词也正在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起来。究竟什么是“新经济”?我们可以从“新经济”中借鉴什么?新经济会给世界、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我们在投入到新经济的浪潮之前应该弄清的。究竟什么是“新经济”自1991年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长达110个月(9、2年)的繁荣。这是一个打破历史记录的超长增长周期。与经济高增长并存的,是低失业和低通胀。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美国,失业率的下降带来的是通胀率的上…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七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它以知识经济、信息价值、网络经济为核心内容。 一、新经济的发展对中国法治文明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经济的发展和法治文明进步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两大支柱,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新经济的发展对法治文明带来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法治文明又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新经济离开了法治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