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智颖 《中国广告》2012,(8):88-89
省会电视台是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的一个群体,它们没有放弃锐意改革,而是选择在艰难中前行。背景资料:2008年10月28日,由南京电视台牵头组织的7家省会城市电视台广告经营负责人在南京齐聚一堂,共话发展,并组建了广告经营联盟。这7家省会城市电视台分别为南京、杭州、成都、广州、武汉、西安和沈阳,其广告创收总量在我国城市电视台中均位居前列。为进一步探讨省会城市电视台面临的问题,拓展城市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7家电视台一致同意组建广告经营联盟,并发表了联盟宣言:决定在广告经营合作中互利互惠、精诚合作,共同抵制虚假信息,联合谈判,互相代理本地广告品牌,对普遍认为信誉差、资信不好的客户进行联合抵制。这被认为是省会电视台一搏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1996年到1999年省会电视台作为城市级别的电视台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过程。现实看,城市台的处境仍然不容乐观。因为各个省有省级的电视台,从一个省来说省级电视台的总体实力肯定比省会台要强。况且,每个省级台都有一个可以覆盖全国的上星频道,只从覆盖面这一方面讲就比城市台胜上一筹。这样,省会电视台与中央台和省级台相比,不管是人力、资金还是技术都处于劣势。但与此同时,处于中心城市的这个特点决定了省会电视台主要服务于其所处的城市。最主要的特点在于省会台是在省级台的"包围"中求发展的,两者也在争夺城市这个共同的市场。鹿死谁手,就  相似文献   

3.
徐海清  张苗 《广告大观》2004,(3):20-21,22-23
2003年12月20日,沈阳召开了一次号称2003年国内传媒界规模最大的招商会议——全国省会电视台广告招商会暨省会台广告经营论坛。全国27家省会电视台及计划单列市电视台负责人率队参加,国内包括大型跨国媒介购买公司在内的几十家广告代理公司及1000余名客商云集沈阳。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省会城市电视台还是地市城市电视台。在轰轰烈烈的传媒变革中都很少被提及与重视,人们关注中央电视台如何脱胎换骨走向新的高点,关注省级卫视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联合出击。然而作为中央级媒体投放的有力地面补充,作为卫视频道在省域范围内最有力竞争者的省会城市电视台的广告经营,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009年的实际情况如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到沈阳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张怡。  相似文献   

5.
成珈乐 《广告导报》2004,(1):113-114
本份报告系对省会城市协作体部分成员单位及部分国际4A公司进行抽样调查而来,共有15家省会电视台和5家国际4A公司参与。  相似文献   

6.
10月底,全国省会电视台广告协作会2005年会在西安隆重召开,各省会台广告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各台节目特色、传播优势、发展思路,同时介绍了2006年的广告经营政策。  相似文献   

7.
对于各个电视台来说,需要应立足于需求,不论是媒介还是客户,都要寻找一个对大家有利的共需点。电视台和客户既各取所需又壮大自我。在广告这样一个范围里讲,实际广告最后的分别还是目标群,中央台也不例外。可能会存在一些重叠和交叉,也可能会有一些盲区。但总的来说,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弱点。省会台的最大优势是它面对的是一个密集的人群,这个人群消费集中,消费层次也相对较高。全国的、省的电视台都不可能把这些人群全面覆盖。这样,省会电视台就凸显出它的不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告》2012,(8):91
1、定义:我国省辖市(包括地、州、盟)级台录制播出电视节目的大众传播机构,它所担负的任务一是向覆盖区域公众播出各类综合节目,二是转播中央或省级电视台有关频道节目或者有关电视节目。直辖市电视台属于省级电视台。2001年国家出台相关规定,县级电视台不再保留自办电视节目频道。故城市电视台指:省会城市电视台、副省级城市电视台、计划单列市电视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04年初曾提出了省会台广告经营对策应基于长远战略目标:巩固省会主流媒体地位,建立强势品牌传播平台。如何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我们尝试通过市场营销的角度,结合整合传播的理念,并针对电视台经营现状,提出一些具体的经营思路。  相似文献   

10.
谢鸿鹤 《广告导报》2004,(5):128-129
作为省会电视台。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越来越强大的中央电视台频道群、省级电视台各频道、“全心全意”与我们拼抢“奶酪”的都市报纸、广告经营重新崛起的电台。还有铺天盖地的户外广告以及店头或商场POP。  相似文献   

11.
2004年8月12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视协)城市电视台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议程虽然是围绕换届工作而设置的,但来自国内20余家省会电视台、计划单列市电视台及个别发达地市电视台的台领导们,更关心的似乎是如何联合城市台的力量,切实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合纵连横之道。  相似文献   

12.
何文晔 《广告导报》2004,(1):107-107
《办法》在短期之内的确会造成各省、市电视媒体的收入减少,省台,尤其是省卫视受《办法》影响最大,其次是省会电视台,二线城市的电视媒体受到监督的压力可能会略小于省台及省会台。  相似文献   

13.
曾路  崔长书 《广告导报》2004,(27):96-99
如果把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省会电视台三者的关系比如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话,应该很容易就能看出这三者的关系。那么,随着国家广电总局的“17号令”的颁布,以及在这背景下的“中原之盟”到接下来的中央电视台招标的空前成功,无一不在告诉我们电视传媒呈现出一轮火热的竞争格局,在这种竞争格局下,作为不等边三角形一边的省会电视传媒该怎样立足和面对现实,面对机遇与挑战,寻求再跨越的发展之路呢?  相似文献   

14.
星罗棋布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数千家地方电视台,构成了中国媒体生态链的重要一端。它们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它们也拥有吸引品牌投放广告的充分理由。然而,它们发展的空间在哪里?城市电视台如何改革,这是一个不新的话题,自从中国各大省会电视台的上星运动兴起,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铺开,城市电视台改革的声音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如何改革,却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城市电视台联盟曾经试水要打破僵局,但是几年过去了,收效却寥寥。每家电视台的掌门人都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把自己的这块自留地耕耘好。他们也到处取经,希望能借鉴  相似文献   

15.
比起中央台,省市台的发展都比较艰难。在艰难的环境中前行,虽然目前境况还不是很乐观,但电视台的成长还是比较快,这和大家所处的环境不同有关。可是,既然各个台有这么高的收入增长记录,说明成长空间依然很大。长春电视台作为省会台只能覆盖一个城市和它的周边地区,收视空间很有限,但优势也在于此,因为它是本地同步电视台。比如说,一个产品,只在其他电视台播出了,没有在长春台播出,在长春的百姓看来,似乎很遥远;如果在长春台播出了,百姓在身边见到了,那么,销售就会自然上升。简而言之,如果想让产品在长春打开市场、销售商品,在长春台  相似文献   

16.
张治祥 《中国广告》2004,(12):178-180
作为一个有着媒体和广告两栖身份的从业人员,时常感受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压力一方面源于惯性的、作为"刚性"指标的创收量的考量,要知道,在国内绝大多数电视台,广告创收仍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另一方面,作为全国省会城市台中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17.
省会电视台广告协作会正在倾力打造一座平台,这座平台就是"省会电视传媒"。总局17号令的生效执行,将使全国电视传媒的广告运营格局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电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成长,已经建立起一种平衡机制,或者叫固态模式,我们传媒人自己熟悉,广告公司,客户也都熟悉。而现在,准确地讲是从2004年新年伊始,这种固态模式将有许多新的变化,电视传媒也将为我们自己和广告公司、客户重新认识和熟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14: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震动了整个中国。面对突发的灾情和民众的关注,各个电视台以最快速、最及时的速度调整原有节目编排、推出相关新闻报道,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自地震发生后,各个电视台播的节目类型调整相对变动较大,特别是哀悼日期间,新闻类节目的播出时长比重增加显著,5月19—21日,13个省会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杭州、济南、福州、成都、武汉、长沙)内播出的新闻类型节目占所有播出节目类型的97.44%,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进入“战国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云峰 《中国广告》2004,(5):137-141
一、群雄四起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电视媒体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中央台一生二,二生四,迄今已经开设了15个专业化电视频道,不断跑马圈地,横向扩张;省级电视台完成了耗时十年的频道上星工程,一张空中大网层层覆盖全国,并在频道特色定位上有了更多进展;各地省会及地方电视频道,深挖地方市场,涌现了不少优秀的节目类型和电视频道。从全国层面上来讲,最为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介于中央与地市  相似文献   

20.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5,(4):i003-i003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成立后首次亮相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旗下东南电视(卫星)台、公共频道、新闻频道、体育频道及东南电视台国际频道首次联合召开的大型新年广告客户联谊会,于3月10日在福建省省会——美丽的榕城福州隆重举行。这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的大型媒体联合推广活动来自全国的近五百家知名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