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好;小富不是富,要富大家富。”12年来,他一直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忠实地履行着一位人大代表、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依靠种植红椒发家致富,使昔日落后的穷山村发展成为大棚总量12000多个,年产红椒2000余万公斤.年实现销售利润50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的“鲁南最大的红椒种植基地”。他就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大代表、桑村镇王庙村党支部书记——陈庆华。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晓坪乡广泛流传着一位“土专家”的故事,他就是柑橘、冬枣种植大户杨顺寿。初中毕业进入农广校学习的杨顺寿,凭着一股勤奋、刻苦、肯学、肯钻的精神,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柑橘、冬枣等特种水果的栽培技术,不但自己富了,还帮助本村及邻村的300多户村民致了富,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山寨里的“土专家”。  相似文献   

3.
在集“三区”(老区、山区、贫困地区) 于一体,融“三穷”(县穷、民穷、干部穷) 于一身的仪陇县,有一只依托市场奋飞的鸿雁——思德乡,率先在穷乡僻壤的山沟里“飞”了出来,成为山区发展市场农业的领头雁。思德乡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的故乡。全乡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17个村,116个合作社,4748户人家。过去这里1.6万多人,人均不足8分耕地,年景不好时,人均收入不足100元,有30%的户要靠返销粮度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富民政  相似文献   

4.
<正>9月18~21日,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优质水果推介活动在广西展览馆举办,各地水果会聚一堂,广西水果备受称赞。今年广西水果总面积预计达1700多万亩,产量可达1350万吨,其中柑橘产量突破500万吨,在全国排位第二;蕉类年产量320万吨,在全国排名第二位。这两大优势水果占广西水果总产的60%。对东盟有互补优势的柿子、葡萄、李、梨、桃等发展迅速,柿子产量60多万吨,列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永安市西洋镇是全国闻名的水果之乡,全镇共有水果3.2万亩,主要有芦柑、水蜜桃、油桃、李等多个品种,水果产量达1.6万吨.居永安市第一。  相似文献   

6.
年产水果43万吨的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利用中国与东盟日益密切的关系,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市场,从去年冬天至现在,出口东南亚的水果已超过5000吨。恭城是水果生产大县,种植面积达37万多亩,水果年产总量和人均产量均居广西各县前列,被命名为“中国蒰  相似文献   

7.
简讯集锦     
生态农业 前景广阔 周廷锡 林启源 唐绍才 恭城县大力发展“养殖——沼气— —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他们把养殖牲畜所得的粪便投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供人们作燃料,剩下沼液作种植用的肥料,这不仅解决了农村的能源问题,又解决了生产的用肥问题,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仅水果一项,该县 1998年水果种植面积达 260850亩,人均 1.09亩,水果总产量达 214490吨;农村社会总收入达 186946万元,人均 7789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 70564万元,人均 29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2865元,昔日的老少边山穷县,一跃成了全区的农业先…  相似文献   

8.
身材魁伟、中等个儿,一说话左脸边儿便露出一个朴实的酒窝.就是这样一位中年人,硬是把又穷又乱的大黄埠村变成“全国一村一品先进村”和“青岛市文明村庄标兵”,去年大黄埠村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2011年3月,他又被任命为前黄埠村党支书.他叫范再森.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科学发展,他的三句顺口溜引入深思.  相似文献   

9.
一、水果生产的现状和问题南宁地区水果业历经多年努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支柱产业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八五”后期南宁地区水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全地区“七五”期间新种的水果面积不足20万亩,年均种植4万亩左右,到“八五”头三年新种的面积19.96万亩,年均种植也仅为5万亩,而1994年至1997年新种的水果面积共114.93万亩,年均种植28.73万亩,一年的种植面积相当过去5年种植的总和。到1996年底,全地区水果面积已达166.8万亩,投产面积71.6万亩,总产量25.23…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今年1月,灵山县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生产的灵龙牌鲜食荔枝、龙眼、香蕉、柑桔、芒果五大类水果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获准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批准产量42.22万吨,占全县去年水果总产量的86.9%。灵山县是钦州市水果生产主产区,是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最近被广西区农业厅评为2005年广西“水果第一大县”。全县现有水果面积118万亩。灵山县创建“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始于2004年春,围绕以“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为水果生产目标,一是加强水果生产基地环境整治,2004年12月,示范基地通过…  相似文献   

11.
乡镇连线     
《江苏农村经济》2004,(10):48-49
溧阳平桥:山区开发结富果地处溧阳市最南端的平桥镇,是一个山区穷镇。八年多来,为改变平桥的贫困面貌,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大搞丘陵山区开发,终于从十万亩大山中开拓出一条富村裕民之路,目前全镇形成了3万亩竹、3万亩板栗、1.3万亩桑、8千亩时令水果、6千亩茶等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并日渐显示出良好的生态效应。该镇通过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促农业向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镇已办起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继杨村茶场的“长峰寿眉”获得省陆羽杯奖和全国金奖后,“伍员山”牌野山笋、板栗等农产品先后获得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12.
父亲爱鱼头     
小时候,妹妹常常指着我说:“你呀,是小姐身子丫环命.” 这是因为我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吃水果一定要削皮,不然就咽不下。小时候日子穷,吃个水果不容易,别的孩子捧着狼吞虎咽,我却要削净了皮才肯吃。当母亲责怪我“为什么非要削了皮吃?”我会答:“削了皮才能吃出水果的甜美味道。”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情况巴中是一个“老、边、山、穷”地区,辖三县一市,总人口338万。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去年粮食总产量160.05万吨。全区粮食系统共有独立核算的企事业单位163个,其中粮食收储企业62个、粮食加工企业17个、商业性经营单位30个、从收储企业...  相似文献   

14.
1月份,市场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总计成交2801万公斤,成交额5368万元。其中,水果品种异常丰富,市场内“货满为患”。主要品种包括河北的鸭梨、雪梨;山东烟台的红富士苹果等,品种多达100多个,1月末的日成交量已达到80万公斤以上,并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其中苹果、梨、香蕉、西瓜等品种的涨幅在4%-30%。与上年同比,香蕉、西瓜、弥猴桃等低于同期2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水果是我国农村最早市场化的产品之一,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八五”期间,全国的水果产量已由2176.1万吨增加到4190万吨,1995年是1991年的1.92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17.8%,其中主要的如苹果产量由454万吨增加到1263万吨,1995年是1991年的2.78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9.1%,其余还有柑桔由485万吨增加到700多万吨,梨由235万吨增加到400多万吨,都大大高于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当前我国是仅次于巴西的世界第二大水果生产国,其中苹果和梨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柑桔居世界第三。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全国的水果产量将达6500万吨,成为全球第一大水果生产国,主要品种苹果、梨、柑桔都将名列首位。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三避”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广西农业部门推广的一种农业实用新技术体系。如今,“三避”技术几乎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每一种作物,在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等主要农作物栽培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眼下正值靖西市南坡乡的夏橙上市。家住南坡乡逢鸡村弄逢屯的黄昌盛种有5亩的夏橙,今年挂果约2万多斤,预计可收入4万元。作为曾经的贫困户,在2012年南坡乡政府动员发展水果产业之初,他就积极参与,在村里承包了为期10年的土地种植水果。经过政策扶持,加上自身的努力,黄昌盛在2018年成功脱贫出列。  相似文献   

18.
农经信息     
广东省充分发挥地处亚热带的优势,大规模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注重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促进了全省水果生产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据省农业厅统计,1999年,全省水果种植面积达1440万亩,总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每年都有数十亿元的水果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种水果基地1000多个。 为了给水果生产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几年来广东省有关方面共投入2亿多元,建起一大批储运、保鲜、加工、流通基地。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丹麦人开始注重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因此,水果、蔬菜进口大量增长。丹麦水果进口量年均增长5.5万吨,水果进口量增长明显高于蔬菜进口量。这主要因为丹麦人越来越注重对水果消费的宣传,强调每人每天至少吃掉6个水果。同时,丹麦蔬菜的自给率相对比较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当前,家庭农场作为国营农场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新发展,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冲破各种阻力迅速地发展着。1983年黑龙江省垦区只有十几个自发产生的家庭农场。今年在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鼓舞下,家庭农场发展到4,907个,参加的职工和非职工有2.1万多人,有耕地150万亩。短短的时间里,黑龙江省垦区的家庭农场如此迅猛地出现和发展,是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的。一是国营农场干部职工迫切要求改变农场“一死二穷”的面貌,他们之中蕴藏着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