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关系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该文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进行总体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权重构建模型,定量化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潜力。利用多因素评价法,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土地投入产出水平较高,土地承载相对合理,土地利用生态效应良好。对土地投入产出潜力和土地承载潜力的测算,得出土地利用潜力增加的空间较小,土地供应已经无法跟上苏州高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的结论。在上述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些城市用地模式粗犷,城镇等级体系和规模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与落脚点。以山地城市宜昌市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空间评价模型。通过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安全格局构建、经济性建设用地识别等空间与网络分析技术,评价识别城市发展优先利用的建设用地。最后,依据城镇和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不同的土地利用情景,提出人口与用地规模建议,从空间上构建与生态安全相适应的城镇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行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虽能较为全面地考察开发区整体土地集约利用表现,但不能具体反映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益。文章以江苏省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考虑开发区企业生态环境效益,在现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中引入碳排放概念,增加表征"生态环境效益"的指标——"产业用地碳排放强度""单位用地面积碳排放量",对开发区进行新的评价,并分析评价结果,提出开发区产业调整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厉斌  许漾 《中国经贸》2010,(8):46-47
在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背景下,随着开发区建设的不断加快,对土地特别是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致使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愈加突出。因此,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科学合理地评价开发区存量土地潜力对限制开发区盲目扩张,缓解耕地保护压力,节省城市建设投资,加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等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因而也就成为当前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黄石经济开发区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在对建成区完备的数据处理的基础上,根据其土地利用现状,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分析计算法对集约利用潜力进行宏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当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所选择的各项评价指标。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权重,计算评价因子总分值,最终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6.
土地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对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了其合作开发模式,并结合本轮广东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已经是土地资源持续有效利用的关键手段,在以前的研究中,土地节约利用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存在理论基础较弱、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较为单一、对土地利用中的环境效应问题不够重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标准还不够完善。因此,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水平势在必行。文章在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湖北省多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构想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的改进和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状况对其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开发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地效益是否受影响,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需要进行探讨。为此,选取36个市级以上的开发区(块)为研究样本,综合利用GIS技术与空间句法、层次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在对上海市开发区用地效率与交通通达性进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开发区具有较好局部范围被感知程度,分布于中心城区环线、城市快速道以及对外高速公路周边区域的开发区具有较好交通通达性的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测算进一步发现,开发区的用地效益与其交通便捷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大部分开发区二者表现出较高协调等级,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二者均呈现较高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部分市级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滞后于其区域交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通过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5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Moran’s I指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省域尺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在2009年之后集聚程度减弱;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资源禀赋、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产业结构、研发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则明显促进了全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另外,人力资本与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正相关,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国平  李治  张祚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32-36
将"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能较好地揭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②陕西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显著;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较高正相关,充分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同时模型可信度也比较高.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法朋 《西部大开发》2018,(收录汇总):6-12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建设用地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为开展旧村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空间配置结构。本文以乳山市南黄镇为例,选取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模型,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汇总后得到各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度,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大部分村庄处在适度利用和低度利用状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影响南黄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利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公共空间面积比重、农村道路密度、单位面积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建设用地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为开展旧村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空间配置结构。本文以乳山市南黄镇为例,选取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模型,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汇总后得到各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度,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大部分村庄处在适度利用和低度利用状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影响南黄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利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公共空间面积比重、农村道路密度、单位面积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3.
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地集约利用是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开发区)成立以来,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国家级开发区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也走在全国的前列.因此,总结国家级开发区的成功经验,研究探讨新时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思路,将为我国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文章结合研究区的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条件,使用特尔斐法和定量评价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集约利用分值为49.53,建设用地仍处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过渡的阶段。芜湖市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其他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为例,以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依据土地集约利用指标选取的原则,科学、合理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特尔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总分值一极限修正模型计算评价单元综合集约度分值,进行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并就评价结果,提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芹芳  陈玮  段刚 《乡镇经济》2008,24(8):40-43
文章以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为例,以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依据土地集约利用指标选取的原则,科学、合理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特尔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总分值一极限修正模型计算评价单元综合集约度分值,进行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并就评价结果,提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皖江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评价数据库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GIS技术,通过对该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等需求的分析,以及对数学评价模型与空间数据动态关联,实现土地评价功能。文章讨论了土地利用评价空间数据库构建的研究与设计,为皖江示范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规划决策管理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城市,其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土地的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视角,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贵州省2010—2014年的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并定量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效果。结果显示,人口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内生动力,优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提高二者耦合发展的关键,质量提升是二者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突破了原有的城市土地限制性因素分析,从城市土地经营的行为主体的角度,开创性的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促进性因素,对城市土地的集约类型进行了划分,划分为了主动性土地集约和受动性土地集约,进而细分为内生性主动集约和外生性主动集约、相权性受动集约和调控性受动集约。并将这些因素置于私人收益、私人成本、社会收益、社会成本的复合坐标体系之下作了进一步的区分与研究,分别对其形成的原因和表现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描述,同时对控制土地集约度的重要性子以强调,最后对土地集约促进性因素的分类及其运作做了相关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济南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曲凯 《山东经济》2006,22(6):138-141
在阐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宏观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上,建立城市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评价单元,进行区域比较分析来评价济南市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并提出若干有益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