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农村,在农业,没有9亿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致力于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从深层次来看,相当多的农民生活,生产还是延续着农耕社会的方式,社会结构、化层次与现代社会相差甚远。截至1998年底,全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为:100个农村劳动力,盲、半盲为9.56%,小学化程度的占34.49%,初中化程度的占44.99%,高中化程度的占9.15%,中专和大专以上化程度的分别占1.46%和0.37%,平均受教育程度年限为7.4年,而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化程度80年代末为11年,目前已达到12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国家对农村供电网络进行改造.改善了很多地方农村的供电状况,减轻了农民的电费负担,这是德政工程.深受农民欢迎。但是.也有些地方的农网改造,农民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一是改造中偷工减料,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架设线路.电线等设备以旧代新,以次充好。二是在改造中向农户集资没有一个标准,有的地方除了国家投入的资金外,农户每户还投了好几百元.感到有些不明不白。三是改造过后的供电质量没有根本好转,电压仍然偏低,不能正常使用。四是改造过后的电费仍然较高,有的地方把供电部门经营中因管理不善增大的成本转嫁到农民头上。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对于发达地区农村来说,化建设因其教育教化和娱乐休闲等功能,不仅有助于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发展乃至群众致富,而且直接对应着发达地区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进一步凸显出来的更高的精神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一、“三难”、“三缺” 当前,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民生活不断提高。但相比而言,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农村文化建设却显滞后,在不少地方文化投入明显不足,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出现只见新村不见新风的现象。表现为:一是农村文化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5.
闫岗 《理论观察》2006,(3):164-165
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的农村群众文化越来越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千千万万个农村基层文化站在开展农村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时。与众多的城市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等诸多的大文化、多元化、新型化的文化格局相比,失去了它应有的亮色和繁荣.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影响的地区尤其严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找出症结采取对策解决。  相似文献   

6.
张程 《新财经》2009,(9):54-54
我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偏僻的农村,上完中学后曾回乡做拖拉机手,插过秧苗。1977年冬,国家组织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这对我们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不过,我当时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我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7.
旺国松 《魅力中国》2014,(17):30-3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生活,那将是脆弱的。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支点,它直接影响农民素质的提高及三个文明建设。因此,作为地方政府和负责群众文化工作的单位以及文化工作者,应担当起保障农民群众享有文化成果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闭幕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昔日偏僻、贫穷落后的甘肃省华池县五蛟乡南湾村被这股春风吹绿了,吹活了。中共华池县委、县政府以整村推进项目为平台,以探索纯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为目的,在南湾村进行整村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使该村农业基础条件有了新改观,农民增收有了新途径,文明程度有了新提高,生活环境有了新变化,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呈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山区农村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沈永富 《发展》2014,(4):87-88
正一、边远山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农村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农家书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新农村文艺会演等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向各村配发了许多文化设备如影视、网络、锣鼓、乐器、演出服以及文化体育器材,还配套补助一些经费,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为农村文化生活注入了活力,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而且农村环境状况堪忧,具体表现为:有工业的地方工业污染严重,没有工业的地方生活污染严重。该文在对江苏省农民环境意识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增加农民教育机会、建立群众性的农村环保组织、积极申请国务院“以奖促治”环境治理项目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垃圾集中收集系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乡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有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任,还有完善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急需。宁海县岔路镇是宁波16个欠发达乡镇之一,地处山区、半山区,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几年来,在市、县的高度重视和部门的结对帮扶下,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力转向二、三产业,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近年来,岔路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从农村人口渐趋集中、山区村落分散等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2.
西部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建平 《特区经济》2006,(1):232-233
本文就西部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西部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阵地萎缩、设施简陋,经费匮乏,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贫乏等严重问题。切实加强西部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马倩 《理论观察》2011,(4):155-156
充分理解农村文化对于研究农村文化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构建的问题逐步得到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而新农村文化建设与高度发展的农村经济已不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农民文化整体素质提高上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远、稳定的进行。我们应该更新我们脑海中的理念,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满足于保证农民生活衣食无忧、更要注重农民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胡筝 《特区经济》2005,(2):118-119
西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西北地区农业基础十分脆弱,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普遍存在自然经济及半自然经济,特别是一些离城市较远的、偏远落后的地区,几乎是一种孤立于整个社会生产之外的自我封闭、自我维持、凝固、停滞的生产生活方式,市场化程度极低。在这样一种经济态势下,发展西北经济不把农业放在基础地位,不优先安排农民和农村,整个区域经济就很难启动。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物质生活日益富裕了,但精神文化生活还远远滞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需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扶持民间社团组织,培育文化能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投入机制、管理体制、经营方式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一些地方涌现出了一批水制改革的典型,充分证明了农村水制改革的可行性和生命力。但是,由于“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和价值长期背离,国家对农村水利投入长期实行行政化扶持和公益化政策,加上人们传统观念的束缚,“水”的市场化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许多地方“国家、集体负责建,农民无偿用”的旧有格局依然存在,产权不清晰,投资无收益,管理不科学,责、权、利不清,建、管、用脱节,水利工程仍为“福利工程”,农民用水仍为“福利水”、“大锅水”,严重阻碍了民间资本向农村水利产业聚集。水利工程设施因管户不善,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日渐老化,致使许多设施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村水利体制改革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总体改革的要求,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和实施扶贫攻坚以来,朝阳市各级党委、政府从全国重点贫困地区之一这个市情出发,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市山区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有很大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有较大发展,群众科技文化素质逐步提高,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民生活变化最大的历史时期。   但是,朝阳市的扶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全市人均收入低于 1500元的贫困乡 42个,低于 1200元的贫困村 655个,低于 1000元的贫困人口 60 53万人 (含固定返贫人口 ),分别占全市现有乡、村和农村人口的 38 5%、 38 7%和 24 5%。农村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农民的投入能力不高,已经解决温饱的乡村户多数基础还不稳固,遇到严重灾害极易返贫。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都处在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的地方,解决温饱的难度更大。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   江泽民同志向全党提出了实践“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8.
《开放潮》2006,(1):20-20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福建省农村文化建设已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现了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基础设施很不健全,不少地方文化站(馆)是有名无实,乡村文化活动场所甚少,文化设施简陋且管理混乱。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而农产品流通是农民增收的最大制约。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京郊农产品的“四化”流通,即顺畅化.安全化、高效化和法制化流通,构建完善的京郊农产品流通体系,才能加快京郊农村改革步伐.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在全国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其中,农村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尤其是始终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的创业化,作为一种敢于善于开创农村事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灵魂,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