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法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是一个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通过对世纪之交我国宗教现状的分析,提出世纪之交应大力加强宗教法制建设,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并阐述了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宗教法制建设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我国宗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妇女与宗教的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本文试图从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等方面分析、揭示产生诸特点的原因,指出宗教对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有助于更深入地开展妇女与宗教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宗教具有保守性与开放性两种倾向,本文尝试运用美国的宗教市场论对这两种倾向加以解释.并期望不同风格的宗教共同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民众服务。  相似文献   

4.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而现实中,宗教法制建设部分方面的不完善,却可能使国家的宗教政策不能够得到全面的落实。本文将试图对当前的宗教法制建设背景进行分析,发现和解决当前宗教法制领域内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中宗教法律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当前农村宗教问题研究的现有成果,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和梳理,择要论述了农村宗教活动发生的原因、农村宗教活动的特点、农村宗教活动的影响及对策问题,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农村宗教问题研究的状况和有关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6.
宗教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从根本上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宗教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能否根据社会性质和状态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是决定宗教生存状态和变迁的历史规律。同时,宗教的精神慰藉功能、道德教化功能以及以其特有的方式对科学的填补,反之也为社会所需。因此,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和社会需求双向关系的基础上,汲取宗教中的有益因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加勒比被发现虽仅500余年,却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不同种族纷至沓来,宗教信仰因此异彩纷呈,成为世界上种族和宗教最繁杂的地区之一。不同的宗教教义与信众都大不相同,共同构成多元化、种族化却和平共处的加勒比宗教形态。其中,基督教、非裔加勒比人宗教、拉斯特法里教等流传最广,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也有很大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和功能主义这两种关于宗教社会功能的主流分析方法,解析加勒比宗教在阶级矛盾、身份认同、价值和文化构建等多个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特定的文化现象是由特定的地域民众所创造的.楚文化中巫傩祭祀宗教活动,影响着这块神奇的土地和憨实耐劳的老百姓生活,探求挖掘其中的奥秘有着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代宗教批判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上帝的自然化。上帝的理性化和上帝的人本化三个阶段。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同时又超越了他,马克思对宗教采取了人本化的理解,他认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它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宗教的根源在于人的现实世界的苦难。马克思的贡献在于把宗教产生的根源归结于世俗基础.他认为人的彻底解放和作为人的异化表现的宗教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运动过程,作为非理性的异化的宗教只有在理性科学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明白而合理的条件下。才能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宗教财产保护体制以政策调整为主,法律调整为辅,宗教财产权的归属一直没有得到法律上的明确,实践中的宗教财产权属关系不明导致的社会乱象比比皆是,对宗教财产的保护,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宗教财产权既是政治问题,也是法律问题,应在法治轨道上解决,重构宗教财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理论创新问题是我们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关键。只有理论创新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停顿,才能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的实践。理论要创新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两者是不可分的。与时俱进是理论创新的观念动力,而理论创新则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没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就不可能进行理论创新;没有创新,与时俱进就变为一句空话和套话。  相似文献   

12.
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低保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农村低保对象、低保标准及管理办法等,导致农村低保在各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均衡。在新农村建设中构筑立体的农村低保资金筹措体系、确定客观而合理的农村低保覆盖面及促进农村低保与其他农村保障制度合理衔接是解决现存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强调人的意识、情感、意志等精神性因素的表现及功能,它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哲学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主体性,改革前呈现集体主体性;改革后则更多表现为个体主体性.本文欲在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下分析他存在的合理性,同时指出人类理性发展所需要的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转型的演进可以从改革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思路的角度进行分析。激励机制的转型是中国改革的逻辑起点,社会博弈的推进反映了中国改革的动力和阻力的较量。政府是推动中国转型的最重要的动力,但政府作用的局限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在新阶段转型的过程既是一个政府推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政府完善自身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农村宗教发展迅速,呈现出“民众宗教信仰呈多元化趋势”、“宗教种类以基督教为主”、“宗教信仰极易出现异化”、“不同信仰存在潜在矛盾”、“境外势力加大宗教渗透”等五大特点,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必须采取“加强管理、充分尊重农民宗教信仰选择”,“弘扬主旋律、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实际、切实关心保障广大农民利益”,“铲除腐败、努力营造良好农村社会风气”等措施。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从历史观看,这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必然要求;从价值观看,这是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本质体现;从认识论看,这是认识活动规律的根本要求;从实践论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努力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命题作为一个叙事,一个宏大的顶层的叙事,既是对中国正在发生的社会变化的概括,也是对中国即将发生的社会变化的规划。它是中国领导者基于人民群众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集体认知智慧与成果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处阶段作出的伟大战略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命题的提出,意味着我国的发展到了一个要适当地对受到新自由主义干扰的政策、策略、路径作出调整的新阶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叙事开辟了其它重要叙事变动的可能性。在党的新的核心的领导下,在消解了新自由主义对中国影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完全能够开拓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有新城镇、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新管理等具体指标。在以往的评价中,经济发展指标所占比重较大、数据为平均数的问题往往掩盖了一些现象,需要在新的评价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即将并正在面临一些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这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思想政治工作应与时俱进,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切实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