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于2020年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脱碳举措已加快推进。本文研究认为,碳中和战略推进有利于促进外贸结构升级、降低贸易壁垒冲击、降低能源进口依赖,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带来契机。同时需关注碳中和对贸易带来的挑战,中低端高碳工业品的出口将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化石能源进口将显著下滑,钢铁行业出口结构产生分化,航运业成本上升削弱原有优势。此外,"碳关税"和"碳标签"等新制度的实施,可能催生新型贸易壁垒,将抬高外贸企业成本,削弱我国钢铁和金属制品等出口竞争力,影响国外先进技术的引入,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压力。最后,本文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强国际区域合作,完善低碳减排机制;促进出口产业升级,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加强低碳研发创新,提升减排技术应用;完善金融保障工具,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积极应对碳中和带来的挑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莹  黄颖利 《西南金融》2022,(9):94-106
碳中和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进一步推动人类发展模式的变更,因此分析国际碳中和实践的有益经验,可为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借鉴。本文首先梳理碳中和定义,厘清国家层面碳中和的概念,并介绍全球碳中和进展及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现实困境。其次,选取英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为样本,提炼了利用政策和制度化引领碳中和、聚焦能源转型推动碳中和、发展清洁技术助力碳中和,以及多主体嵌入参与机制促进碳中和的实践经验。最后,得出中国碳中和路径启示:立足国家战略部署,建立碳中和法律法规、碳中和制度标准和碳中和试点政策;利用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构建细化的能源体系,制定能源转型行业表和时间表;充分运用市场激励手段,以“碳市场+碳税”组合方式促进生产者低碳转型,以“自愿碳市场+碳中和认证”方式促进消费者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3.
朱民 《新金融》2023,(9):4-7
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的迅速展开,经济和产业结构将进行重大转型。这是金融业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范式转变”,也必然推动中国金融的“范式转变”,向中国式的零碳金融全面转型。零碳金融包括全新的零碳投融资体系:第一,为前所未有的规模大、期限长、风险高的碳中和转型提供投融资支持;第二,管理人民币存量金融资产的估值变化,并承担在碳估值变动过程中的金融重构的风险,重塑相关的资产负债表;第三,为碳中和科技创新提供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高风险投融资支持;第四,设计旨在帮助高碳产业适应碳中和政策环境的金融产品,支持高碳产业结构转型;第五,金融机构直接参加国际零碳金融标准设立、零碳金融市场建设的前沿竞争与合作;第六,金融机构逐步转型成为全新的净零碳排放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4.
<正>“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攻坚期和窗口期,也是促使高碳企业走向减碳脱碳转型发展之路的关键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充分运作,而碳会计为参与碳市场交易活动的企业提供衡量碳排放权经济价值的手段。在此背景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并适度具有国际低碳博弈话语权的碳排放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必将会对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企业低碳发展意识与行为,以及碳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朱民  彭道菊 《金融研究》2022,504(6):1-15
2020年9月,我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宣示了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货币政策起着极其重要的金融稳定、风险防控、融资引导作用,也将在其间经历相应调整。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理论探讨和政策实践,分析了构建与碳中和一致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提出在碳中和目标下货币政策应采取更为积极的立场主动促进经济低碳转型,走向包含碳中和目标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本文同时讨论了构建与碳中和一致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的理论和政策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我国确立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这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的里程碑事件。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力争在不到30年的时间减少排放,实现从达峰到中和任重道远。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范式转变”,也必然推动中国金融的“范式转变”,向“零碳金融”全面转型。零碳金融将包括建立支持中国经济碳中和转型的零碳投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联结国民经济各领域的纽带,金融机构净零转型将成为支持绿色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完善ESG信披体系将为零碳金融市场环境奠定关键的制度基础,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加速脱碳。本文介绍了ESG信息披露体系构建的全球发展经验与中国借鉴方案,为完善中国特色ESG信息披露体系提供理论支持。目前,气候变化已全面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与绿色发展相匹配的金融供给提出明确要求。文章通过构建碳排放绩效和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探讨绿色金融对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与空间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经济低碳转型与绿色金融发展在变化趋势、空间特征上存在相似性;绿色金融能显著推动经济低碳转型,其中能源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中介通道作用;绿色金融对经济低碳转型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影响,但作用效果并不显著,空间影响的异质性是降低绿色金融经济低碳影响的主要原因,未来需关注区域绿色金融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产业增加值构成差别显著的事实,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投资的产业构成,研究了投资影响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经济机制。本文理论模型能够很好拟合中国非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增长趋势。对模型进行的反事实数值模拟表明,中国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对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但投资率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部门生产投资品的相对技术是影响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以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使得金融机构气候环境风险日益加剧,金融体系面临着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两重风险,敲响了金融机构应对气候环境风险的警钟。但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绿色金融如何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却忽视了低碳转型中面临的隐患。本文对气候环境风险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剖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问题,推动经济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就金融机构如何防范气候环境风险展开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朱民  亓艳  宗喆 《中国金融》2021,(24):31-33
<正>在绿色金融全球领先的背景下,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揭开了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的序幕,也必然推动金融业从绿色金融逐步走向零碳金融。绿色金融至零碳金融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金融行业的监管者和参与者均需要充分认识到碳中和的重要战略意义、碳中和转型的潜在金融风险、碳中和过程中产生的巨大机遇以及国际竞争的压力与国际合作的动力。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整个金融体系的换道超车,构建全球领先的中国零碳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李昊源 《银行家》2022,(7):67-70
<正>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外是我国践行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彰显负责任大国的庄严承诺,对内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深度挑战的重要举措。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将不断迭代升级,经济结构将逐步高级化,这个动态演进过程将对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不仅是中国大国担当的具体体现,也对加速产业链调整及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和能源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通盘谋划,以市场机制为核心,构建低碳、减碳制度体系。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4.
《青海金融》2013,(10):27-29
理论和实证表明经济增长模式对一国货币需求具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高投资、高消耗、高出口、低消费”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受中国“人口红利”缩减、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束缚、全球经济再平衡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面临转型.本文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经济增长模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要利用数字技术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政务等领域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序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叠加的大背景下,为实现我国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实现经济增长和低碳转型协同共赢的绿色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数字经济将有效促进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利用数字技术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政务等领域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序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目标将对中国的产业、能源结构及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论文梳理了碳中和目标内涵、国际国内碳中和应对策略,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实际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总结和分析脱贫实践和经验,对于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世界银行的《中国农村脱贫与经济转型》一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近40年的脱贫历程,探究了中国农村脱贫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章认为,相比于收入差距的改变,经济增长对于脱贫的作用更加显著。在2010年之前,收入差距的扩大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对脱贫的正面影响。在影响渠道方面,起初农业发展是脱贫的驱动因素;但从2007年开始,私人和公共转移支付成为脱贫的主要因素,人口结构变化在这一阶段的脱贫中也发挥了支撑作用。随着官方贫困标准的提高,持续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包容性经济增长将对脱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刊编译了此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谢畅 《海南金融》2021,(8):74-82
本文对经济增长的核心内容即技术进步和创新进行了分类,发现绝大多数创新属于边际性的而非革命性的.这种创新带来的商品和服务附加值的上升来源于其附着的意义.通过叙事赋予商品意义,从而提高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内涵.通过讲故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中国经济碳达峰和碳中和最主要的途径,也是中国经济从数量扩...  相似文献   

19.
应用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近30年的经济增长和波动进行了研究分析。中国经济近30年的较快增长与总量资本、总量劳动和技术进步的贡献推动了经济增长因素的持续加强呈正相关,也与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增长动力有关。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与总量资本、总量劳动的下降以及结构转型、技术贡献率相关,但是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新常态的正常结果,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在未来,中国经济将会在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下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怎样找到实现碳中和的政策最优组合?如何更好地把握碳中和“破”与“立”的关系?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两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易纲先后发声,多位业内人士就推动碳中和过程中的国际合作、减排政策、转型金融等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