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拥有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两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国际投资学、全球化与大国经贸关系、国际经济合作五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两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一个本科专业;学院设有辽宁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经济全球化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杨奕 《全国商情》2011,(Z3):72-73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市场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有了比较大的增长。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传统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总是与高职院校为市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格格不入。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重点阐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信息沟通能力的现状及其成因,从交际学的角度概述了信息沟通能力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信息沟通能力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演变是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内含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文章立足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阐述了高职院校旅游业“专业思政”育人模式的重点;立足“专业思政”育人模式的现实不足,阐述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专业思政”育人模式的难点。最后提出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包括基于核心素养价值体系开展“专业思政”课程教育、基于校企合作推动“专业思政”人才培养、基于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创新“专业思政”课程建设、基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大赛、文化活动”四大平台完善“专业思政”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5.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取得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一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要性,以及高职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如何引导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证观",处理好"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搞好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绿色食品方向)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逐步探索形成了“岗位引导,学做合一,模块培养,循环递进”的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文从这一模式提出的背景、内容、实践和保障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推动高职教育其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人类消费模式转型与国际贸易转型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不难发现可持续消费全球化正在导向可持续贸易国际化的一般规律。本文在揭示21世纪时代特征与国际“消费与贸易双重转型”的关系、分别探讨人类消费模式转型与国际贸易转型之后,进一步探讨国际消费与贸易“双重转型”的动力条件,探析推进可持续贸易发展的政企协调“分工”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构想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阐述了三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思路,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核心,构建合理教学体系,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创建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夯实为办学条件,培养出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IT”高级蓝领人才。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伴随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制度的建立,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用管理人才成为急需人才。高职院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在中国乃至世界均属首创。本文就高职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宋金龙 《企业家天地》2011,(12):133-135
全球经济衰退对外贸进出口影响持续,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加大。提高专业学生综合技能和素质,是提高学生就业力的重要保证。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从专业外语教学、实践教学、课程开发等角度探索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开展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从规范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校内外练兵基地建设与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对高职类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订单培养”模式在国际金融专业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是困扰着高职院校的大问题。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实现高职教育向“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育机制的根本转变,对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重中之重。“订单培养”,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生培养模式,其推行以来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勃勃生机,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条可行之道。该文从金融企业的用人机制、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办学实际出发,探究在我校金融专业实施“订单培养”教育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既具备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而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能力的体现。本文通过实践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的研究,从知识教学与技能、能力、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以及产、学、研合作来实现二者的对接。  相似文献   

14.
教研室或专业是高职学院重要的教学基层组织,是教学、科研、挂职服务的重要“生产”单位。给教学基层组织以足够重视是高职学院发展的内生需要与必然要求。针对高职学院教学基层组织的运行模式与弊端,提出创新高职教学基层组织的途径:建立以科研为纽带的专业服务工作室,建立跨专业的教授研究室,建立教研室和专业并存的三维矩阵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当前的“订单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的完整性与个别企业的“急需”之间、教育的针对性和专业通用性之间、就业的针对性和人才合理流动的要求之间存在的急需解决的矛盾,并阐述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涉外企业是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的最大就业出口,因此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高校该专业有两种培养模式:“通用外贸专业”和“英语外贸专业”,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无论采取何种培养模式,该专业都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两个“普遍性能力”和三个“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急需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本文从时代需求出发,探讨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我国高职国贸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进中国高职国贸专业英语教学走上一条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教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需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文章从市场人才需求特征、高职办学的特点和优势、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政策扶持等方面对高等职教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专业建设中应尽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东亚IT产业发展的贸易模式有如下特点:第一,东亚IT产业的技术来源于美国。通过承接美国计算机企业的“外包”业务,东亚在IT硬件设备制造领域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第二,东亚与美国的IT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与电子部件。反映了美国企业将IT中间产品“外包”到东亚区域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了全球IT产品的国际外包浪潮。第三,东亚区域内贸易模式不同于东亚-美国之间的贸易特征.日本、韩国和东盟通过向我国出口集成电路及其电子零部件获得了巨额的贸易顺差,而我国则将进口的集成电路和电子零部件装配成电子产品出口到美国和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难题及其破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内涵建设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本文从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教类型被确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偏差和高职院校生源特点等情况出发,提出基于“工学结合”的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高职院校加快内涵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着重分析了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高职专业多学科支撑和集群等六大难题,最后结合我院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重构专业群(链)、创新产学合作模式等六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