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东盟税收协调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欧盟税收协调的功绩、东盟税收协调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税收协调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比较了中国与两大区域经济集团——欧盟和东盟的贸易特点,然后通过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与欧盟和东盟贸易的因素,并就各个因素所带来影响的不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GDP弹性较大,而中国与欧盟贸易的人均GDP弹性较大。本文认为,前者的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贸易更具潜力,后者主要是因为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互补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东盟将会成为继美国、欧盟之后中国纺织品的第三大阵地。进军东盟纺织市场时一定要制定长期战略计划、完备的东盟营销方案,力求做大做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林锡星 《国际经贸探索》1999,15(2):39-41,48
东盟对缅甸采取“建设性接触”政策,顶住美国和欧盟的压力,把缅甸拉入东盟。在缅甸加入东盟之前,与东盟诸国之间的往来频繁,东盟对缅甸的投资占外国对缅甸投资总额的一半,大有发展趋势。缅甸加入东盟后,恰逢东南亚发生金融风暴,东盟各国无法到缅甸进行新的投资,外资流入停顿,缅甸自己也跟着陷入了危机。缅甸不仅受到外围环境的影响,自己本身也存在许多内在问题,今后一两年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或许会在中国与东盟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定》实施来,江苏省与东盟整体贸易呈快速增长态势,阶段性成效十分明显。据海关统计,2006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86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1.8%。其中,江苏省对东盟贸易总额达164.1亿美元,增长37%,超过上海,由去年的第3位升至第2位:江苏省与东盟贸易总额占江苏省进出口总额的10.9%,使东盟位列欧盟、美国、日本和台湾之后,成为江苏省第5大贸易伙伴。出口总额73.7亿美元,增长45.6%,占江苏省出口总额的8.8%,位列美国、欧盟、日本、香港之后,成为江苏省第5大出口市场;自东盟进口总额90.4亿美元,增长30.7%,占江苏省进口总额的13.5%,使东盟位列台湾、韩国、日本之后,成为江苏省第4大进口市场。  相似文献   

6.
东盟宣传话语权 中国与东盟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预计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额将达到1.2 万亿美元,贸易区人口20亿,GDP超过3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开拓东盟市场的机遇与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近十几年来,东盟一直是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日本、美国与香港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往来对象。尤其在2001年我国与东盟决定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CAFTA)之后,双方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都步人了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构建标志着全球正在形成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国际贸易新格局。东盟逐渐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并在气候变化领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贸易保护下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与东盟的碳定价主动权、能源结构转型的主动性、绿色低碳领域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产生了影响,试图以碳关税形式重掌国际气候变化话语权。基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要点及本身的适配性冲突,探讨中国与东盟绿色低碳合作的基础与前景,从坚定多边主义、完善法律及相关配套制度机制、提高绿色低碳合作战略定位、积极同欧盟进行减排义务磋商、发挥资源互补优势、探索绿色金融合作前景等方面找寻中国—东盟合作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减少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冲击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覃磊 《现代商业》2014,(5):83-84
区域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从欧盟到北美自由贸易区,再到后来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本文将在东盟的基础上,阐述相关建设措施和发展理念,致力于探讨中国和东盟的发展关系,以及中国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2005,(2):58-58
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会议中心举行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东盟10国、中国、韩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联合国、欧盟、世界卫生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马来西亚与东盟的关系,可以管窥到东南亚地区主义发展的特征与走向:未来发展摇摆于东亚地区主义与亚太地区主义之间,更倾向于向东亚地区主义方向发展;东盟不可能象欧盟那样高度机制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仍在发展之中,充满着很多变数。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实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雪  吴优翔 《市场周刊》2004,(5):118-119
中国与东盟将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目前,CAFTA的筹建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因此,中国与东盟应如何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实现双赢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建立CAFTA的理论分析出发,对建立自贸区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区域经济组织的比较分析,为CAFTA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并提出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91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建立对话关系;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2020年,东盟超越欧盟,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三十周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未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潜力将更大、合作范围也将更加广泛。本文从进口贸易的视角,系统性地分析了中国对东盟的进口规模、进口结构、进口环境,从进口贸易规模扩大、进口贸易结构优化、双边贸易竞争加剧三方面揭示了我国对东盟进口贸易的前景,最后从加大进口贸易、促进数字经济的建设、拓宽贸易合作领域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 -- 东盟 FTA,是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大国与一个自由贸易区组成一个全新的自由贸易区,其成员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巨大,又有着复杂的历史条件,所以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机制,以确保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顺利的建设。 一、组织机构的建立 欧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其有四大主要机构:作为咨询和监督机构的欧洲议会、立法决策机构部长理事会、作为执行机构的执委会、以及负责解释和实施欧洲法律的欧洲法院。欧盟具有较为严密的法律体系,从性质上讲欧盟是一个高度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分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中国与东盟近年来的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障碍分析,根据双边合作的实际情况提出深化双边合作的途径与思路。并举例说明中国与东盟在农业和金融业方面的合作及开展地缘经济区合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与东盟十国,或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都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或目的地,自古就有通商的传统,水果贸易更源远流长。2010年成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区。通过对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竞争互补特性研究,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自贸区的机遇便利,有效应对东盟热带水果的冲击,对促进双方贸易良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给中国与东盟双方的发展带了机遇,也带了挑战,而如何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持续发展是我们未来一段时期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欧盟的成立及发展的经验,寻找到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启示,并提出了一些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总值亚洲东盟中东海湾六国香港日本韩国台湾非洲南非欧洲欧盟德国俄罗斯拉美洲巴西北美洲加拿大美国大洋洲澳大利亚358055.5090851.9510240.994933.221863.8313852.6427195.0523560.962807.854080.30823.10226437.2829696.549409.77191729.477253.032514.2025255.842164.9423090.904177.083460.1438.7228.3129.02-7.47-9.95167.1114.186.374.18-0.648.0138.759.59-12.2245.79140.6266.2167.9329.0372.81113.43147.19183358.1659477.095280.674341.621638.6013620.7815224.8012750.431012.133720.31803.72107893.079019.082184.4496516.52265…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有关单位:我国外贸在经历了2013年上半年增速明显放缓后,进入7月份有所回稳。7月份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的出口增长都比较明显,特别是对欧盟,之前一段时间对欧盟出口一直是下降的,7月份有明显增长的。这是否会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拐点?当前出口企业的现状如何?未来的国际经济形势又会有怎样的发展?2013年进  相似文献   

20.
经过10年努力,惠及19亿人口,覆盖1300万平方公里、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今年正式全面启动,将在贸易额上堪比欧盟(EU)和北美自由贸易区(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而在人口覆盖方面甚至超过了这两个组织,中国和东盟十国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