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郭杰  袁芳芳  赵友宝 《经济师》2013,(10):137-139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能源消耗问题。文章分别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和城市化水平四个方面讨论能源的消耗现状,对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现状进行分析和评述,并对下一步进行能源消耗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能源消耗过多、资源依赖度加剧、碳排放增加等问题。我国正在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在全球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当前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型产业。通过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关系,认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合理化、高度化,在利用技术创新和进一步改善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别从三次产业和高能耗产业两方面实证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第一产业与其能源消耗之间显示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第二产业表现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第三产业能耗与经济之间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GDP增长会引起部分高耗能产业能耗的增长,但各产业能耗的增长幅度有很大的不同,能耗需求增长最多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从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划分来看,上游的金属冶炼加工产业、石油炼焦加工等产业耗能大,但对GDP的拉动作用不显著,下游的纺织业、机械制造业等耗能较小,但是对GDP的拉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修正的宇泽—卢卡斯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R&D、能源消耗和开放水平发挥作用的具体机理,选取1994~2011年人力资本水平、R&D水平、能源消耗水平和开放水平数据,建立了VEC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水平、R&D水平、能源消耗水平和开放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水平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开放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显著但是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能源消耗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于弱化,R&D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著,R&D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浙江省能源消耗基本概况的基础之上,将能源消费增长的因素分解为经济增长导致的能源消费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消费增长和技术水平变化导致的能源消费增长,并通过计算各个因素对能源消费增长影响的大小,为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能源消耗与陕西省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运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对陕西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第一产业结构水平是导致能源消耗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降低能源消耗就要调整产业结构,使其达到一个合理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国际社会开征碳税的呼吁声越来越强。而碳税的征收必然影响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文章选取1991~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数据推算出我国碳排放规模,通过假定征收不同形式的碳税来分析开征碳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征收碳税与我国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1992-2010年全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对全国的能源消耗、节能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耗、节能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和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为了进一步确定能源消耗、节能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上海市、河北省和内蒙古地区作为实例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朝克  刘婧 《时代经贸》2012,(6):42-43
本文采用1992-2010年全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对全国的能源消耗、节能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耗、节能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和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为了进一步确定能源消耗、节能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上海市、河北省和内蒙古地区作为实例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能源消耗的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环境面临压力。运用能源消耗碳足迹衡量指标,计算出京津冀地区1996~2011年的能源消耗碳足迹;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拟合回归,讨论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找出能源消耗碳足迹的影响因素,从而验证京津冀地区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结构一直变化不大,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其中煤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京津冀地区碳足迹呈现上升趋势。再次,京津冀地区人均GDP和能耗结构是驱动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产业结构对碳足迹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最后,脱钩指数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而回归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1)
产业结构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吗?文章在测量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对我国1984—2014年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显著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研究中国各地级市在2001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变化,揭示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性。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源消耗在各个城市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慢慢降低;污染排放在各个城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断增大,特别是在2015年急剧增长,其中东北部地区影响较小,而南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负影响力,其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小。因此,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各地应因地制宜,寻找适合自身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国31省市2001~2005年均衡的平行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各地区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各地区能源消耗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进而通过产能指数测度各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耗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并且产能指数也较高,能源消耗效益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将能源消耗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两个因素,并测算了1994-2006年我国制造业中能源消耗强度中两个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在不断下降,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综合影响。两者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都有正面作用,同时,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作用略大于产业结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分析各种结构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根据Cobb 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经济增长的结构依赖模型,并以我国各省市(区)作为实证对象,分析了2006年、2009年以及两阶段过程中各主要结构因素与我国经济增长关联关系,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对各结构的依赖性。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和国内生产总值项目结构是我国经济系统中的主要结构因素;我国当前产业结构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必须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消费率、劳动报酬率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强我国第三产业投资力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调结构的宏观政策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31省市2001~2005年均衡的平行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各地区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各地区能源消耗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进而通过产能指数测度各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耗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并且产能指数也较高,能源消耗效益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加强生态建设,是一个重大、前沿的理论和现实课题。本文选取大庆市历年相关数据,重点结合大庆“十一五”期间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人口增长等相关资料,对我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产中的能耗是综合反映经济运行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生产领域中的能耗指标远高于国际发达国家,国家把降耗列为“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之一。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能耗地区,降低这一地区的能耗值对全国都有影响意义。该文采用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三项指标来评价长三角地区能源利用现状,探讨长三角内部各省市能源消耗差异成因,发现工业劳动生产率和能源消费构成等因素对能源消耗差异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4~2010年中国各行业不同能源类型的相关统计数据,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中国工业分行业各类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并应用LMDI法对中国工业分行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7年中,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年均增长8.18%,比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5.26%;在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四个因素的分析中可知,经济增长和能源强度的升高是中国能源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导原因,能源结构对减少碳排放有较小贡献,产业结构对促进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减少有很大贡献。通过对中国工业三大行业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增加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是宏观经济重要目标,文章从耦合协调度视角对我国1993—2012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进行了耦合协调性分析,进而基于ARIMA模型对2013—2017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变动指标进行了短期预测,并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未来五年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由低到高趋势明显,但协调度值至2017年前均低于0.7,结构调整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