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务实勤劳的广东农民,在"七山一水二分田"上,以敢闯敢干的改革精神,谱写出一卷又一卷的新篇章。三十年后的今天,广东"三农"尽开颜,呈现出农村经济欣欣向荣,农业生产勃勃生机,农民生活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3.
4.
新农村新型农民培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培养新型农民则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培养新型农民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只有加大投入;进一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合理规划;重点培养带头人;转变观念;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之核心要义在于发展经济,实现全村人的共同富裕是我终生追求的目标,华宏就是沿着这条道一路走过来的。”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华宏村党委书记、江苏华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士勇在集团略显紧凑的办公室里这样告诉《经济》记者。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之核心要义在于发展经济,实现全村人的共同富裕是我终生追求的目标,华宏就是沿着这条道一路走过来的。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华宏村党委书记、江苏华宏实业  相似文献   

7.
在农民事实上不可能快速转移进入城市,农民收入不可能得到迅速提高的情况下,要建设一种“低消费、高福利”的不同于消费主义文化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用金钱作为生活价值主要衡量标准,却可以提高农民满意度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长期战略.但新农村建设应以谁为主体,是理论界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文认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谢莉 《经济师》2008,(8):64-65
要保证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股市基本功能的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建立股市新文化与股权新文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蔡亚林 《经济》2007,(12):107
培育创业型农民,积极推进创业型新农村建设.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杂志社与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建设创业型新农村培育创业型新农民"论坛于近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之新     
对于我国农村的发展,过去曾有过种种不现实的想法。我们以为农村发展的未来就是要消灭农村。或是农村人来到城里成为市民;或是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农村人就地变成城里人。现实证明这些做法效果并不好,或者说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的根本生活面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养新型农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琳 《发展研究》2006,25(8):86-87
本文试从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和培养新型农民的意义、方法等角度出发,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探讨建设新农村和培养新型农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法制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传统法律文化深厚的影响,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农民法律意识与现代市场经济和砚代法治不和谐的现象,这直接阻滞着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培养新型农民,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陈沈慧 《发展研究》2007,(12):38-40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调动农民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而当前影响农民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农民权利特别是政治权利的缺失.因此,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民政治权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以农业为生存根基的中国,对于“农民”这一称谓及其由此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里的形象与地位,尽管在时空界限下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依然在不同程度上留有传统的印迹。但在全国上下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培育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民,就成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努力解决的几个极其重大的现实问题之一。具有主体地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形象,应是新农村视阈下现代农民的身份标签。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主体性是新形势下农民的基本特征,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基本区别。从人的主体性的涵义及特点,回顾了我国农民主体性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唤醒农民主体意识、扩大县域农业发展自主权、保障农民参政的主体权利、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五个方面论述了实现农民自主性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党中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农民是农村的主人,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必然要依靠农民,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当家作主的主体作用.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经贸实践》2006,(7):1-1
时光流入“十一五”.中国农民的生活再次呈现前所未有的美好憧憬: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省委、省政府结合全省到201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冠以“全面”二字,作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一个“新”和“全面”包含了农民渴望幸福生活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企业家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农民企业家,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农民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是农村中的“能人”,是连接工业和农业的纽带,是农业企业化的经营者;农民企业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农民企业家成长的因素,对农民企业家培育重点应是依靠政府支持,市场引导,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施农民企业家创业与管理培训、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实现家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