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征地制度实现了政府对农转非市场的垄断,这一制度造成了许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改变农村土地农转非的方式,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则是人心所向。在现有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依靠征地获取巨额的差价,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支柱。因此地方政府经营土地财政的行为必然成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的一大阻碍因素。本文根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目标以及行为特征,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揭示出在现有财政体制下,征地模式成为地方政府的占优策略,并提出相应的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促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土地财政"急剧膨胀,地方政府依托土地财政作为资本运作和积累方式虽然拉动了GDP增长,但"土地财政"在膨胀的同时也使地方政府患上了严重的经济增长"土地依赖症",直接导致地方经济增长难以持续,更增加了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对"稳增长"目标的实现构成巨大威胁。因此,我们要以"稳增长"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症,消除"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不良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土地资源属性和制度决定,国有土地供应出让中形成了受到土地利用规划约束和上级政府管制,由数百个城市寡头厂商组成的土地一级供应市场,并产生了诸多策略行为和机会主义做法。本文运用2003-2008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单方程和联立方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城市政府围绕土地供应市场份额的策略互动影响、土地信贷融资和土地出让垄断利润的数量关系,并据此构造目标供应量、实际收益和惩罚三者相结合博弈策略选择空间,以形成激励地方政府改善土地供应的财政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土地财政”是我国地方政府用以缓解财政收入不足,以及为募集城市建设发展资金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土地财政升温明显,国有土地出让权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已高达59.8%.但此种方式带来的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不仅缺乏可持续性,而且形成了潜在的巨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处于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时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自分税制以来,地方政府财政缺口逐年扩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财政为城镇化建设进行融资,产生一系列诸如债务风险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亟待寻求一种可持续、规范化的融资方式来替代传统的融资方式。后土地财政时代,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将成为地方政府拓宽融资渠道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现有以土地出让收入为支柱财源的土地财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但土地财政所导致的土地资源代际分配不公、降低城镇化质量及增加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等问题已经凸显,抑制了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随着后土地财政时代的真正到来,为保障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巨额资金需求,应通过改良现行的土地出让批租制、土地确权、涵养税本及规范地方政府的财税金融体制等措施推进现有土地财政的及时转型,以提高城镇化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伴随分税制改革,在财政扩张的驱使下,"土地财政"发展成为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但是,"土地财政"内在的棘轮效应带来一系列发展问题,具有不可持续性,并倒逼地方政府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寻求融资机制的创新。财政部试行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举措,为地方政府未来的融资方式创新提供了方向性导引,地方政府应该在自主债融资框架下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机制,改善财政资金的结构比例。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增强财力的重要来源,与土地财政相伴的是地方政府大规模的征地拆迁行为。按照相关规定,地方政府应将一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补助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事业。那么,预算外土地出让收益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事业的补偿是否带动预算内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呢?文章在模型估计及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虽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存在补给效应,即土地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具有刺激作用;但由于受地方政府自利性与公共性的影响,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的补给效应仍存在诸多问题,未来我国对"土地换保障"的硬性规定势必要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9.
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财政模式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加了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在特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一种选择,具有合理性,但也存在负面影响。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可知,土地财政可以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且对经济结构存在扭曲效应,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土地财政必须从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方面转型。  相似文献   

10.
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在中央财政收入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央政府承担的相对义务大幅度减少,地方政府则承担了过重的财政支出责任。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产生了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地,高价出售,以及推高地价带动房价来增加建筑业税和房地产税等方式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虽然土地财政缓解了地方财政困难,但对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针对土地财政的问题,文章提出了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合理确定土地供应量,理性引导储备土地供应价格;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税体系,推进以房地产税制为重点的财产税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定位地方政府角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是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热点问题,然而学术界对其生成机制尚未有一致的结论。使用动态多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的土地收益函数与战略选择,揭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的内在机理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于土地财政,既与我国的财政体制与税收结构有关,也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变化以及地方政府的目标构成密切相关。改善分税制的制度设计,创新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违法征地的惩罚力度,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是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发展模式,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地方竞争体制双重背景下,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文章试图构建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三因素理论框架,从理论上阐述三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的行为策略。通过对A省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受政府财政能力、配置结构等因素制约.财政分权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大小,地方政府城市偏向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资源配置结构.通过对2004年~2011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的程度客观上会强化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向,而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向不利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实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改变现行官员晋升的激励机制,扭转政府官员公共决策中的城市偏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剖析导致"土地财政"产生的原因,利用新疆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土地财政与一般预算收入、经济增长率、城市化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和逐利行为是促进地方政府向土地财政"伸手"的动力,土地财政的最大风险是危及中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土地分配机制,转换政绩考核标尺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样才能杜绝土地财政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3—200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揭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合理性的基础上,讨论土地财政依赖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地方政府分割土地出让市场(以不同的出让方式出让土地)可以实现地方财政的跨期收入平衡,是财政支出压力下地方政府的理性行为选择。低价协议出让被征农地可以产生长期稳定的增值税收入流,高价招拍挂出让被征农地可以产生短期高额的营业税收入流。与此同时,在非农建设用地供给缺乏弹性以及政绩考核压力的双重约束下,依靠土地财政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财税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的改革将有利于转变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增长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是中国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经济转轨时期直接参与或干预经济发展活动的特有现象。本文分析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从经营企业到经营城市的变迁过程。文章以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为背景,从地方政府企业财政和土地财政两大模式的视角,对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变迁进行了解释。同时,也总结了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得与失,并从财政改革的视角,对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治理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土地财政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我国土地财政的构成,按窄、中、宽三种口径估算土地财政规模,结果表明不同统计口径的土地财政收入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的土地租金和贷款收入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财力来源;总体上看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逐渐趋同;人口城市化水平和中央级税收比重与土地财政规模正相关,而外商直接投资与土地财政规模负相关;人口总抚养比与土地出让收入比重正相关,而人均GDP 与土地直接税收入比重正相关。不同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土地引资效应和土地收入效应是不同的,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宏观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土地出让资金监管,以有效控制土地财政规模,弱化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18.
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一直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诸多因素的推动形成了"土地财政"模式。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通过1991~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与当前财税体制的关系加以实证分析,得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成反比的结论。短期看应该规范土地财政收入的收支、加强监管;长期看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彻底扭转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偏好,构建地方政府稳健的"税收财政"模式,根本转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9.
在地方政府承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负担越来越重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资金供求矛盾,很多地方加大投融资力度,设立了众多投融资平台。随着投融资规模的增加,地方政府融资的风险和问题也随之产生。本文论述了"城投乱象"和"土地财政"这两个地方政府融资困境中的畸形产物,提出了破解地方政府的融资困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城市土地的要素特征和土地批租制度为起点,界定了土地出让金的贴现级差地租收益性质、来源及其在开发企业和政府财政之间的分享结果,揭示了土地出让金管理和土地税费制度安排的缺陷。地方政府财政的土地依赖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出让金管理体制和扭曲的土地税费体系导致的软预算约束所致,据此提出了系统改革完善有关土地财税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