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递延收益核算的演变 递延收益最早出现在《企业会计制度》之中,虽然该制度并未将“递延收益”列入统一的会计科目表,但该制度在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说明时,允许企业针对售后租回、申请人会费和会员费收入、特许权费收入、高尔夫球场果岭券收入、包括在商品售价内的服务费涉及的递延收入增设“递延收益”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2.
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改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在收益法下,对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需要在以后期间确认损益的与收入相关的政府补助,需要通过递延收益来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政府补助准则")规定,企业在会计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该将"递延收益"列入非流动负债科目下的其他非流动负债中。但笔者认为,不能将"递延收益"列为负债类,因为严格来说它并不符合负债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而被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项目,都已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归纳分析"递延收益"科目核算内容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递延收益"项目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列报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确认及计量的理论基础 (一)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确认收益,将期末、期初净资产的变化作为收益的计量。收入费用观以利润表为核心,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确认收益,而后将确定的收益分摊至相应的资产和负债。这两种理论应用到所得税会计中,产生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首先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及其差异的计算确定人手,定义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概念,并规范其相应的确认和计量,然后根据有关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变动来确认计量本期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债务法关注的是利润表中所列示的收入和费用在列支的时间、范围、标准等方面与税法的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并按照会计所得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与按照应税所得计算的当期所得税之间的差额确认递延税款。  相似文献   

5.
当前使用的权益法规定,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然而对于被投资单位明确不发放现金股利的这部分收益,很难让人相信这部分收益"很可能流入"投资企业,即不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将其确认为投资收益有违谨慎性原则。对策是:引进递延投资收益概念,投资企业应当按照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收益的份额,确认为递延投资收益,待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或者当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时,用以弥补应分担的净损失的份额。实际操作方面,可在资本公积账户下设置"长期股权投资收益递延"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的递延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6.
企业接受材料存货捐赠是通过"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还是通过"递延收益"科目核算,目前尚有争议.笔者分析,通过"递延收益"科目核算不仅和业务处理的事实相符,而且不需要进行任何纳税调整处理,简化了会计核算手续,也使捐赠利得完整地构成了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利润总额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确认及计量的理论基础(一)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确认收益,将期末、期初净资产的变化作为收益的计量。收入费用观以利润表为核心,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确认收益,而后将确定的收益分摊至相应的资产和负债。这两种理论应用到所得税会计中,产生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8.
吴清 《财会月刊》2013,(12):45-46
积分销售是商场常用的促销方式之一,企业应依据收入递延法,将积分销售分成积分配送、积分兑换及积分逾期三个环节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同时结合现行税法规定进行增值税、所得税等的相应处理,积分逾期时应采用减法计算应结转的递延收益。  相似文献   

9.
一、会计确认原则及税务确认原则比较分析1.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司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长期应收款,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和未实现融资收益。同时,按照该商品所有的账面价值结转销售成本,未实现融资收益在以后会计期间按实际利率法冲减财务费用。新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3条规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递延收益"科目被划为负债类科目,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存在不妥,递延收益应该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同时,文章提出了加快利得与损失会计理论研究,在政府补助会计方面体现中国特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于政府部门对企业科技项目的财政专项经费补助,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一般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但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有的通过"递延收益"科目核算,有的则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笔者现根据在科技项目财务验收方面的一些实际情况,就执行《企业会  相似文献   

12.
融资租赁在会计上的处理主要考虑是如何根据配比的原则,将租赁收益合理地分摊于租赁合同中包括的各会计期内,属于收益的递延。配比概念是传统会计理论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收益的地位日趋重要,配比就是为收益计算而服务的,但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成为一堆待结转的余额,即被认为是为获取未来期间收入而预付的费用,从而使资产负债表从属于利润表;同时,过分重视利润表(实际上就是配比问题)就会出现递延损益项目,但这一项目的揭示与披露历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拟就上述项目在会…  相似文献   

13.
常法亮 《财会月刊》2012,(16):72-73
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到政府的土地出让金返还款或奖励款时,一般计入营业外收入,但是根据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有关规定,此款项应冲减土地成本,这对土地增值税清算结果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结果有着较大影响。正确的会计处理应该是,收到土地出让金返还款时计入递延收益,并在销售期内分期转入营业外收入,但每年年终进行所得税汇算时,该款项不构成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4.
在新准则下,财务部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而用“递延收益”科目代替,但对该科目的使用方法,准则并未详尽说明。就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对新准则下“接受资产捐赠”的案例分析,对“递延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填列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选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通过设置"递延税款"账户核算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递延税款"与"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均属于负债类账户,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用来核算本期发生的且纳税义务发生在本期的所得税费用,而"递延税款"账户用来核算本期发生的但纳税义务发生在将来(或抵税权益在将来)的所得税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时,可选用债务法或递延法.无论是采用债务法或递延法,均可采用如下的列式计算所得税费用和递延税款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笔者将该方法称为所得税费用及递延税款的列式计算法(简称为"列式法").列式为:本期税前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本期应纳税所得额×本期所得税税率=本期应交所得税±时间性差异×相应的税率=本期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6.
薛洪岩  张悦  刘宁 《财会月刊》2014,(10):54-56
本文在归纳分析“递延收益”科目核算内容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递延收益”项目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列报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是指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一般为三年以上)的商品销售。该销售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收入确认方式、确认时间和确认金额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给企业带来了烦琐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8.
递延所得税费用核算内容是确认、转回递延税款而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它与当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不一样,当期所得税费用确认一定在借方,递延所得税费用确认既可以是借方,又可以是贷方,在借方时,习惯称为递延所得税费用;在贷方时则成为所得税收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收益计量观念逐步由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在此形势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项目,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决策依据。本文对递延所得税确认原则,及其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际上对负商誉的账务处理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全部列作递延收益,并在规定期限内分摊计入各期损益。在这种方法下,将负商誉作为递延收益分期摊入各期损益,粉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会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盲目乐观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