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研究《红楼梦》双译本的人物对话语言翻译,就是通过仔细研读文本,分析原著中对话者使用的词章及所在语境进行话语解读,并同译文本相对照以分析译文本的意义,并判断其是否深入接近文本,展示文本深层潜质。在研究中,我们对原文本和译本的双重视野进行融合和比较,反过来有可能借助译者的力量去唤醒文本中沉睡的或被忽略的意义,发掘和探讨文本的丰富内涵和多重阐释。  相似文献   

2.
恋恋楝亭——楝花楝诗与楝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楝”的资料搜寻及论述,将《红楼梦》置于“明清文学”的文史场域,再使之停格于透露作者曹雪芹家 族信息的《楝亭集》,可以体悟“一种文本,多元解读”的无限可能性,通过突破时空交叉论述的研究方式,进而建立文本 与文本间相互参详、对照对系。  相似文献   

3.
读者反映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第一,读者是文本解读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文本本身;第二,读者同作者一样是文本内容的创作者。从读者反映理论的角度对罗伯特·库弗的《保姆》进行解读,便不难发现读者在文本阐释过程中既是参与者也是创作者,同时该阅读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并且用读者反映理论分析该小说是对文学教条主义的修正,同时也验证了文学阐释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用巴赫金理论解读《沐浴在阳光中》,这部自传体小说是与白人读者群和黑人读者群进行的对话,打破了文本的单一声音,使该文本与黑人文学传统形成对话,从而使读者重新审视探索黑人文化的价值及出路。  相似文献   

5.
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异化翻译的手段抵制通顺翻译,抵制英美文化霸权。然而,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典型异化译本《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在英美国家不尽如人意的读者接受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在文本实践功能方面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修辞性叙事理论重在考查作者、文本、读者等的相互关系及其修辞效果。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一方面缩短叙述距离,使读者对主人公盖茨比产生理解和同情;另一方面,他又拉长叙述距离,使读者对主人公进行审视和批评。作者通过对叙述距离的合理控制,使读者产生多维度阅读反应,取得预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富含江淮方言,展示独特地域文化特征。依据自建"《红楼梦》方言汉英平行语料库",以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以及霍克思、闵福德译本为例,采用文本细读和比较法,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红楼梦》江淮方言误译缘由。  相似文献   

8.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错杂无伦次"是其语言特色,具体表现在遣词用句及标点使用等各层面。《狂人日记》"错杂无伦次"的语用特点不仅奠定了新白话整合多元要素的现代特性,而且贯穿其中的"近语原则"与小说内在的"对话性"精神呼应。  相似文献   

9.
以《红楼梦》西班牙文重译本前后两版序言(李希凡原序和西方改编者新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两序诠释情境及文本视域的差异,考察中西视域之矛盾、对话与融合在《红楼梦》西译本序言改编中的集中体现,探究西班牙作为译本传播的目的语语境对中国经典文学的接受态度,以期助力于中国文学西译事业。研究发现,改编后的序言保留了原序的大部分信息和社会性阐释视角,但更注重对曹雪芹个体生命历程的发掘,将小说的爱情主题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且特意渲染了小说的异域神秘感;改编者视域融入原序文本,主要体现在阶级政治视角解读的弱化、个体生命视角解读的引入以及读者意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的诗歌与主题密切相关,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较《红楼梦》中的诗歌翻译,发现杨宪益译本忠实原著,成功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了西方读者,而霍克斯译本采用归化的策略,注重韵脚,使读者产生阅读愉悦感。  相似文献   

11.
之所以选择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红楼梦》两译本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除了它们是到目前为止造诣很高的全译本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两译本不论在文本选择、翻译目的,还是翻译策略的选择等方面都体现了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总之,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都留下自己的印记,对《红楼梦》翻译特别是对由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等人完成的两个英语全译本的研究对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红楼梦》"第一回"两种译本进行比较,杨宪益多用异化的方法,试图将原文作者的风格和意图充分表达出来;霍克斯以归化的翻译方法,用英文的艺术表达法和熟悉的方式来满足读者。  相似文献   

13.
作为意识流的开山之作,《尤利西斯》出色地展示了陈述的多种可能性。它运用复调陈述、自相矛盾的心灵独白、戏拟经典文本等陈述风格,创建了划时代的现代小说新风格。  相似文献   

14.
《了不起的盖茨比》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冷漠华丽、道德沦丧、拜金主义盛行的美国社会。然而道德的堕落和美国梦的幻灭并不是小说传达的唯一的和主导的声音。菲茨杰拉德赋予了不同社会阶层和生活背景的人物以独立的声音和多元化的意识,呈现出复调的特征。小说不仅向我们揭露了那个时代的颓废,也以不同的声音向上流社会的主流意识发出了挑战。因此,本文尝试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分析小说人物之间和人物内心的对话,从而探索美国"爵士时代"难以解决的社会阶级、意识形态、不同观念和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矛盾。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诗经·关雎》一诗释读的分析,来探讨儒家对文学文本的释义策略及其影响。作者认为,在《关雎》一诗中,通过认定作者和调整诗歌重心这两个策略,文本中原有的以男女情爱为中心的个人体验被置换成了道德训诫。儒家的这种对文本的控制,对文本释义权的控制,实际上决定了对进入体验的通道的控制,最终决定了对读者体验取向的控制。这一释义策略最终又影响了作者的创作倾向和批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历经多年,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仍然广为流传,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其思想内容包孕丰富,博大精深,其中的思想教育观时至今日,艺术化地折射出作者超越时代的颇具近代思想教育观等教育观念,颇具研究和借鉴意义。故本文以《红楼梦》中的思想政治理论为视角,简单剖析其对个体的影响,并对其作用的借鉴以及发挥作出一些思考,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依据Hyland关于"元话语"定义,《红楼梦》叙事元话语是指小说中用来协商语篇互动意义的程式化表达式,可分为交际类和互动类两大类型,以帮助作者建构书场语境,易于与读者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首次提出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研究范式,文本的意义依赖于读者和作者的共同创造;提出文本具有"空白"和"未定性"的特点,召唤读者开放式地解读;强调"期待视野",读者根据自己的前理解来实现文本意义的确定和具体化.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大学英语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两个主体,重新界定教师、学习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尝试构建一个启发式、互动式、开放式的英语学习环境,以此来实现人文主义的教学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方略.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一本文学巨著,从教育学的角度审视,《红楼梦》对创新教育也是很有启示的。作者曹雪芹及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情感、才情、痴性是创造思维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押沙龙,押沙龙!》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一部杰作,是一部典型的复调小说。小说中有多位叙述者,他们独立于作者的意识,不受作者权威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