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如何搞好农村文化建设,笔者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钟业  陈业 《农家之友》2009,(5):29-29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农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春节期间,笔者在农村采访时,发现一股股新风在信都镇农村悄然流行。  相似文献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广大农民在求富心理得玛定程度满足的同时,求知,求乐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但是,目前农村的文化现状却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这种要求,因而出现了农村文化“饥饿症”。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师作为深处农村的知识群体,与农村社会经济缺乏应有的互动,而其他知识力量又难以通向农村,这一直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农村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的角色,我们应该看到农村教师的公共性和社会责任。农村教师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应该和可以为农村创造财富,为农村播撒科技文明,及时表达党和政府的愿望,成为一支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动员农民,组织建设与塑造一个新的农村精神。  相似文献   

5.
遵义地区农村小康进程及对策廖金蓥,梁小飞到本世纪末,实现农村小康,这是90年代农村工作的总目标,是广大农民多年的追求和期望。所谓农村小康,是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农民生活从温饱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  相似文献   

6.
农村是由村庄构成的,村庄是农村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广大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最终必须落实到村庄上.落实到农民生活的空间上。  相似文献   

7.
加强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物质生活基础日益稳固,渴望生活质量特别是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党和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给全国的农民带来了喜悦,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正在各地蓬勃兴起。因此,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问题,成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关心的热点,也是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创造新农村和谐氛围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浙江省义乌市的实际,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呈现出一片喜人景象。农村经济日益壮大,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农村仍需要建立四种市场,以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新村”建设,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三生”的有机统一。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何金铭  桑丛聚 《农村展望》1997,(9):30-30,42
上饶县把家庭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切实加强农村家庭的思想道德、文化、法制建设,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取和效。广大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科学文化素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96年,全县农村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上年下降3.7%,8610名农民脱盲,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净增351元,不少农户的生活水平已达到了小康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一年之内召开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在2003年12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与会一致认为:这次会议集中研究农民增收问题,讨论研究通过的件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反映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2003年12月29日,本刊编辑部主任刘明国、首席记常红晓、《农民日报》记李永生联合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农民利益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当前扬州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是: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运转困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农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改善较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在这种背景下,农民群众对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对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基本保障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和文明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增进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激发了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农村面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因此,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八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陆炜  李彪 《农金纵横》2004,(2):20-21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的出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将“三农”问题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广大农民兄弟欣喜地看到了富民小康的美好前景。不过,目前在农村仍有一个强烈感觉:尽管政府有富民的良好初哀,农民有创业致富的强烈愿望,但农业贷款、农民贷款难,仍是阻止农村发展的一道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的创业激情。为此,江苏镇江农行组织有关人员,对农村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农民收入分析与农民增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全党和全社会迅速达成了共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实现农村的小康,而实现农村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是快速、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因此,农民增收是我国经济工作中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而新疆作为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增收不仅关系到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且还事关边疆的政治稳定和国防的安全大局。  相似文献   

16.
伴随北京城乡一体化的演进和城区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内不同消费群体也转变了生活方式,纷纷向农村涌流,自发参与农业观光采摘、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农耕体验活动,立足在郊区农村填补精神空白,追求生活乐趣。这是城乡融合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体现。对此,作为现代农民,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城区市民的不同消费需求,谋取经济效益。我认为,应从园区内部建设抓起,改变单一的生产方式,进而实施六环联动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宅基地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改善居住条件愿望更加迫切、建房需求更加热烈.按照《土地管理法》和机构改革要求,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农业农村局承担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一年来,涵江区积极主...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们很多地方提出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实际上这是对农民的歧视.在一些人眼中,认为现代化的设施农村就不该有,有了就不是农村;认为只有城里人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而农民的生活无论怎么提高都不是好的生活方式,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就是要以城里人的生活为标准,否则他们的生活就不如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民淳朴善良.广大农村保留着许多良好风气和传统美德。但至今还有一些地方的农民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是当地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农村文化的落后和无奈。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在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的谋划上,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放手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富民强县,减负固基,统筹抓好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早日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