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的开通,我国各地开始了建设高铁的热潮.我国不仅走在了世界高铁建设的最前沿,而且投资规划同样为世界第一.毋庸置疑,高铁可以缩短空间距离,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接踵而来对高铁安全、融资以及资金投入产出方面的忧虑,也引发了高铁投资热的降温.因此,中国需在科学论证,确保高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高铁投资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铁建设有很大程度地发展。高铁运行所产生的列车空载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呢?文章认为在新媒体时代下,解决此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加强高铁的营销,最大限度的解决高铁空载问题,从而有效地开发高速铁路这一巨大潜力资源,促进我国高铁的发展。文章将对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有效地进行高速铁路客运营销这一问题展开详细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12月1月开通运营的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京哈高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上第一条高寒地区长大高速铁路,营业里程921公里,全线设23个车站,线路纵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哈大高铁对促进东北三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流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和京广高铁北京到郑州段的即将开通,我国高铁里程累计近1万公里,约占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高铁路网的一半以上。十八大报告中将高速铁路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高铁逐渐成为旅客的首选交通工具,高铁出行具有快速、方便、安全等诸多优点。目前,我国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不断推动我国高铁智能化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高铁列车运行的自动控制,提高驾驶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列车运行速率。近几年,国内外逐渐开始研究干线铁路自动驾驶技术,但在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过程中,自动驾驶系统会面临多种安全风险,评估高速铁路自动驾驶系统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能为高铁自动化驾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路作为中国经济的大动脉,其发展前景是影响着中国海外市场经济的重大因素。文章首先概述"一带一路"政策的内涵、高速铁路的特征以及"一带一路"政策与高铁国际化发展的关系;进一步论述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发展机遇,并分别从中国的自身因素、出口对象国因素等方面深入分析,提出中国高铁走出去将会面临的风险,文章最后促进我国高铁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一直处在世界的前茅,拥有全世界领先的技术,中国高铁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高速铁路隧道作为高铁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施工难度大,存在的缺陷多一直引起高铁行业的重视。整治高速铁路隧道存在的缺陷已经成为高铁建设中重之又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贵州至广州高速铁路的建设为背景,通过对贵州沿线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的分析,探索贵广高铁建成后对贵州沿线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间的经济影响。分别从辐射效应,经济融合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快贵广高速铁路发展的建议与,为贵州沿线以城市各区域合作互补,共同发展,更好的融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以来,发达国家的高铁建设就风起云涌。进入21世纪,欧盟又编制了欧洲高速铁路网计划,美国也公布了构建全国高速铁路网的计划,英国甚至推出以高铁替代短程航空运输的计划。可以说,世界高铁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探讨了社会资本在台湾高铁建设中的重要性。讨论了台湾高铁的运营模式及台湾当局在BOT模式实践、土地开发利用方面给予高铁运营公司的支持和优惠政策,总结了台湾高速铁路吸纳社会资本投资高铁基础设施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晓蕊 《特区经济》2011,(2):169-170
20世纪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序幕,21世纪的新农村建设又全面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而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如何?又怎样实现新的发展?本文就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基本原则、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罗芳  刘泽文 《科技和产业》2021,21(8):170-174
中国高速铁路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高铁的建设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产业联系.基于河南省2005—2018年17个地级市的数据,将高铁建设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将高速铁路开通影响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相结合.构建高铁建设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的实证模型;并进一步探讨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及大小.运用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正向影响、且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邹毅 《沪港经济》2011,(3):34-35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铁路大发展的时期,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16万公里高速铁路,基本连接国内主要城市,形成到达省域经济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到达邻近省份经济中心的三小时交通圈,以及到达国内各省会的八小时交通圈。显然,高铁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城  相似文献   

13.
卢平 《发展》2017,(10):61-62
一、甘肃省股权激励政策综述 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今,股权激励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股权激励政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2005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了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2010年起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针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股权激励政策试点,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国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十五年来发展迅速,但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从环境保护、农业产业化、绿色贸易等方面分析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必要性,并从产品质量、品牌、流通监督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政策扶持等方面详细探讨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台湾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贫富差距的控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9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一直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本文对台湾和大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贫富差距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了台湾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三个阶段贫富差距得到控制的原因,提出了台湾经验对大陆贫富差距控制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四纵四横”升格“八纵八横”,京沪、京广、京哈、京津冀城际高铁等高速铁路专线的开通,沪昆高铁、云桂高铁的年底开通,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相邻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网络连接后,铁路在我国高速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高铁的运营模式创新发展速度与其商业开发模式创新发展步伐呈现高度的不一致性,人口红利被航空分羹,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地铁、高铁贯通,向高铁两侧和中心城市周边依次扩散的圈层+轴带状区域空间网络未完全架通,铁路局运营的市场主体不明确、战略格局不清晰,铁路局之间缺乏模式沟通协调等.高铁网络未全面覆盖,高铁票价定价政策不灵活,仅以运输作为产品,未脱离传统商业运营模式,由此也为今后的高铁发展带来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招标》2011,(25):52-53
随着备受关注的高铁投资争议渐趋平静,我国高铁建设的"大盘子"开始浮出水面。据近日出炉的一份高铁投资明细报告显示,目前全国高铁里程为8358公里,2011年将有12条高速铁路线建成使用,新增  相似文献   

18.
吴昊  王晶 《改革与战略》2015,(3):26-32,59
高速铁路运价水平直接影响高速铁路作用的发挥和使命的实现。文章通过比较方法揭示我国高速铁路运价水平存在偏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和未能充分体现时间价值等问题。铁路运价管理权力集中、运价形成机制不灵活、运价目标不明确、运价制定缺乏科学性、高铁企业市场意识不强是主要原因。应下放高速铁路定价权、全面实行政府指导价;高速铁路运价制定应体现效率与公平目标,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加快推进铁路企业化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的社会效益研究——以京广高速铁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坤 《天津经济》2013,(4):44-46
京广高速铁路近日实现全线通车,高铁效益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研究高铁社会效益特征的同时,以近日全线贯通的京广高速铁路为例,分析了高速铁路不同层次的社会效益,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可操作性强的建议,为以后高速铁路效益问题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交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网络的日益完善,高铁沿线城市纷纷步入了高铁新城的建设之中,为城市发展开拓了新区域,但能否选择最适宜的发展模式和功能定位是高铁新城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鉴于国内高铁新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在深入分析现有高铁新城的建设背景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其选择发展模式时应着重考虑的因素,力求为高铁新城的开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