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博议论     
《金融博览》2010,(18):11-11
苏培科: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应更彻底一些 随着《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即将启动。但从“征求意见稿”来看,这一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仍是在小修小补,根本性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新股发行过程中的一系列弊端仍然很难避免。  相似文献   

2.
黎阳 《中国金融家》2012,(5):125-126
期盼已久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终于在"五一"小假期前尘埃落定,证监会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始施行。这意味着,投资者熟悉的IPO规则将有所变动,5月份开始排队上市的新股将遵循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李宁 《金融博览》2014,(1):54-55
近期我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是对注册制的预演.是我国新股发行体制市场的又一次进步。  相似文献   

4.
冯伟 《证券导刊》2013,(33):59-62
2013年6月7日,证监会发布第四轮新股发行改革征求意见稿。本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为:新股发行、定价进一步市场化,进一步理顺发行、定价、配售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新股发行制度是证券市场最基本的制度之一,也是A股市场修改最频繁的制度。今年10月12日,证监会再次发布《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拉开了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8月20日.就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正式实施一周年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从即日起到9月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此,新股发行体制第二阶段的改革就正式鸣笛启航了。  相似文献   

7.
2013年11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新股发行体制第四阶段改革拉开了序幕,是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重要步骤。本文则基于我国新股发行体制自1990年至今的整个建立及改革发展历程,分析该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所承担的责任、面临的风险,进而提出应对策略的建议,以期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2013年11月末,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2014年1月份将有50家公司陆续上市。消息发布暂停了14个月的新股发行重新开闸。2014年6月,新股发行继1月份之后再度开闸。2014年5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召开会议。  相似文献   

9.
2013年11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新股发行体制第四阶段改革拉开了序幕,是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重要步骤.本文则基于我国新股发行体制自1990年至今的整个建立及改革发展历程,分析该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所承担的责任、面临的风险,进而提出应对策略的建议,以期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春生 《金卡工程》2010,14(10):227-227
2009年6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新股发行出现了高价、高市盈率以及超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完善累计投标询价发行定价方式、实行存量发行、促进再融资(再发行)的市场化、加大发审透明度和完善保荐制度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银行家》2012,(5)
新一轮IPO改革正式开始 证监会于4月1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剑锋直指新股发行的“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额”及“炒新”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明确了市场化的方向和注册制的目标,导入了存量发行、券商自主配售、市值配售等举措。然而市场表现不佳,"炒新"不止,各种观点争执不下。对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进行评述应以理性中立的立场,通过评述和分析新股发行体制改制的方向、目标及举措,以求坚定改革的方向、目标,促进改革举措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国内     
《证券导刊》2011,(21):7-7
新股发行改革后续措施择机推出 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两周年之际,不少业内人土建议,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变,研究推出发行体制改革后续措施。消息人士称,监管部门正在修订首发和再融资管理办法以及相关配套规则,研究主承销商配售权和存量发售等措施,待市场条件成熟时择机推出。  相似文献   

14.
4月末推出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措施"泻火"效果已初步显现。数据显示,5月14日、5月15日共发行6只新股,其中3只执行新规。3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分别为25.95倍、25.08倍和22.81倍,大幅低于最近一个月30.48倍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浙江美大是证监会4月底发布的《关于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先列举了创业板高市盈率发行的表现,并从2009年6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视角探讨了创业板发行市盈率不断升高的原因,提出以美国式招标确定新股网下配售价格、机构投资者在初步询价中要缴纳保证金、分期支付超募资金所产生的保荐费、让主承销商持有部分新股并设定锁定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新股发行体制的变迁,探讨本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对市场的影响,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发现,本次新政改革只是部分解决了主板新股定价高,中小板和创业板高价发行状况没有有效改变,首日涨幅整体有所回落,但是资金申购效率提高,新股申购收益明显上升,可能会进一步助涨"打新投机"。建议取消对一级市场发行价格的限制,促进投资人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并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和发行定价过程的监管,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配置。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一个探路者的身份站在了关于注册制与核准制的争论中,通过对这两种发行审核制度进行辨析,指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注册制虽能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但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进度如何,则取决于与之配套的法律基础制度和环境是否完善。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新股发行法律责任体系和诚信监管制度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治理IPO“三高”现象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表面上看,IPO“三高”现象虽然出现在新股发行环节,但并不能因此而归咎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本身,放眼整个资本市场,必须从体制变革与制度创新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由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和博士后李伟杰联合发表,本刊从曹凤岐的博客中节选,并略有编辑。曹凤岐按:我最近指导了我的博士后李伟杰的出站报告《中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究》,在出站报告中回顾了我国新发股行体制及办法的历史演变,分析了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此报告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际参考价值。征求李伟杰的同意,以我们共同的名义,将报告的部分内容和章节,陆续在我的博客上发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众多学者基于我国特有的制度和市场背景对于我国长期居高不下的IPO上市首日高抑价现象提出了各种观点。新股发行定价的理论及方法探讨在我国已逐步兴起,但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历史较短,研究文献较少,系统性不强。国内关于公司的新股发行定价的文献较少,尤其针对本文所涉及的最新发行体制改革后的新股定价研究,尚无其他专门性的文献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