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研究》2008,(7):I0049-I0052
当前,大量的农村居民选择离开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而进城务工,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对农业生产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值得高度关注。人民银行张家界市中心支行选择辖内桑植县为样本,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索质,增加农民收入,为进一步加大农村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的投入、宽裕农民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民数量的减少。进而为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劳动力索质低,后续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公平的就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建立,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待进一步加强和保护等。  相似文献   

3.
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不仅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还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然而近年来,农民工欠薪和权益保护逐渐成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一问题呢?我们对吉林省延边地区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步,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也有所改进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农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农村出现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这些剩余劳动力开始去城市打工,参与城市经济建设,一个新的词汇“农民工”便由此诞生了。去城市打工固然有效的利用了剩余劳动力,也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这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本文立足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个点探讨了农民工进城的利弊.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其中农村劳动力有4.8亿人,富余劳动力有1.5亿,而且每年还要新增600万。近年来虽然约有9000万人跨地区进城务工,但因有相当一部分人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难以在城镇稳定就业,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并已成为阻碍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一、务工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近年来,我市农民进城务工队伍不断壮大,务工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市总人口861万,其中农村人口686万,占总人口的80%,农村劳动力205万人,外出务T人员超过129万人。从我们问卷调查的1200户农民工家庭样本来看,  相似文献   

7.
江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也带来了江西省城镇化率的不断攀升。本文首先对江西劳动力人口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对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再剖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难题,最后就如何合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农民离开了土地,进城务工,谁来种地,怎样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维护农民承包权、搞活经营权,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近几年,安徽省淮南市在"土地托管服务"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一、淮南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状况近两年淮南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依托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的为  相似文献   

9.
关于免征农业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决定五年内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并从今年起在黑龙江、吉林两省率先免征农业税。这一战略举措,事关农村发展稳定大局,牵一发动全身。仅从黑龙江省双城、兰西、讷河、富锦等县市的试点及面上暴露出的一些情况,就已证明这一问题的举足轻重。一是土地纷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增加。过去由于负担重、土地效益低,致使一些农民放弃土地,进城务工。税费改革  相似文献   

10.
《金融研究》2008,(4):I0079-I0084
南阳市是农业大市,现有人口107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达913万人,占总人口的85.33%,富余劳动力已达260万。近年来,外出务工已成为该市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渠道。据调查,目前该市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人数已达163.4万人,人均收入年增加300多元,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立迎 《山西财税》2007,(11):44-46
在发达的宋代商品经济中,农村经济商品化是亮点之一,而作为联系农村与城市经济纽带的市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草市发展而来的市镇本身就是城乡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市镇经济服务于农村也影响着农村,在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促进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生产;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安置农业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高中昊  曲长祥 《中国外资》2009,(10):177-177
土地和劳动力是财富创造的两大基本要素,土地资源短缺和农村劳动力过剩这两大问题的同时存在.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压力。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如何加快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对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从而提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各地对土地流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为激活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土地和劳动力是财富创造的两大基本要素,土地资源短缺和农村劳动力过剩这两大问题的同时存在.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压力.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如何加快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对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从而提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加速的态势,土地流转面积逐步扩大,流转形式不断丰富。土地流转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可持续生产对于保障农村、农业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调查发现,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外流以及青年人口的"城市偏向"等原因导致耕种土地的农民老龄化趋势严重,直接引发的后果是农民耕种负担过重、劳动生产率低、新的生产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变慢,间接的后果则是危及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等。基于此,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出台惠农政策吸引农民返乡,推进农业机械化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非农开发利用规模日益扩大,农村土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加之农村亿万农民进城务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能承接流转的土地等原因,土地撂荒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对我国粮食供给安全构成威胁。本文在分析农村土地撂荒原因的基础上,从财政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上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会对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资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从农村金融资本的视角出发,分析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带来了输出地农村金融资本的整体增加,并且通过资金在农业生产要素、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农村民间金融市场资金注入等途径,从而促进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即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先后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高效农业、壮大二三产业等举措, 拓展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产业支撑和奠定物质基础.尤其是通过发展市场商贸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吸纳了大批农村劳力进城务工,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增值,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近年来,即墨市先后培训农民 21万人,向二三产业转移15万人,其中市场、商场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达5万个,围绕市场从事餐饮、住宿、运输等服务人员达8万人,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兴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