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完善我国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我国第一次建立起刑事立案监督制度,它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应当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来完善我国刑事立案监督制度: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对刑事立案进行监督的对象、内容;赋于检察机关对自诉案件和公诉转自诉案件立案监督权;人大应制定《刑事立案监督条例》。  相似文献   

2.
最新的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从自诉案件扩大到部分公诉案件,作为特别程序专章作出规定,这对于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作为妥协性司法办法之一的刑事和解制度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处罚政策,促进了社会和谐。但通过解读发现法律对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规定较为概括,这势必在运行和效果等方面出现缺陷,为此必须从明确刑事和解协议效力和公安机关参加刑事和解程序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肖良平 《企业家天地》2010,(10):191-193
两大法系的刑事审判认证制度各具特色,表现在认证主体、认证模式、认证标准及认证方式等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的目的在于借鉴其成功立法经验,完善我国刑事审判认证制度:即我国刑事审判的认证主体为审判人员;确立法定认证与自由认证相结合的刑事审判认证模式;设立"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审判认证标准;建立以当庭认证为主、裁判认证为辅的"双轨制"认证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但是关于可以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案件类型,法律的规定并不尽善。本文首先介绍了刑事和解制度及其适用案件类型,通过对我国现有规定的分析,探究当前刑事和解制度在适用案件类型的规定上不尽完善之处,并对如何确立我国刑事和解的适用案件类型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诉转自诉制度实质上是被害人对公诉机关公诉权的制约问题,我国选择的制约方式是公诉转自诉,即在特定条件下将公诉案件转化为自诉案件的一种制度。1997年以后的司法实践证明该制度的司法程序不能顺利进行,被害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所以笔者建议以被害人司法审查制度代替公诉转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旨在提高司法效率,使被害人能够借助国家的力量及时弥补其在刑事犯罪中所遭受的损失。但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憾,致使作为民事原告的被害人及其亲属在刑事诉讼中民事赔偿难以实现。此类案件的执行越来越成为法院案件执行难的一个重要方面。被害人及其亲属因此缠讼、上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我国司法实践出发,适时完善这一制度,建构符合我国国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刑事损害赔偿制度,以实现刑事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不断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刑事和解"这一带有"和谐理念"色彩的制度开始备受关注。我国目前探索的刑事和解虽然与西方恢复性司法理念还有着较大差距,但是核心观点和价值取向上的共同之处为我国刑事和解的摸索指明了方向。通过比较法写作方法,介绍目前各国关于"刑事和解"的相关规定和做法,进而为我国刑事和解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争议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8.
少数意见公开要涉及到三种范围,即主体范围、内容范围和案件范围。在借鉴国外少数意见制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少数意见公开的主体应该限定为终审法院,内容只能针对法律问题,案件可以涉及民商、行政、执行以及刑事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刑事审判没有明确区分定罪阶段和量刑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量刑的公开透明性以及量刑调查与辩论的充分性,难以保证量刑的公正性和裁判的说服力。囚此,在立足我国现行刑事司法政策、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借鉴英美等国量刑程序制度的合理内核,确立“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在全国的试行,标志着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在我国正式确立。该司法解释对刑事庭审案件有区别地设置量刑审理程序;确立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制度、被告方和被害方量刑意见制度、裁判方说明理由制度等等,但这一改革方案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刑事和解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新方式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逐渐兴起.对于一些轻微的刑事犯罪案件以灵活恰当的方式,依法进行轻缓处理,产生了积极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同时应看到,刑事和解制度在适用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也日益严重.然而刑事诉讼法学界对如何帮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并保护其自身权益的问题,并没有给出完美的答案.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吸纳了这一实践经验,将其作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重要内容.通过重点探究附条件不起诉的内涵,厘清其与其他类型不起诉的区别,阐释了我国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内容及其适用,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现实需要入手分析了行政诉讼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出行政公诉的概念,进而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和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提出建立以人民检察院为起诉主体,以维护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公诉制度,并据此对行政公诉制度的建立提出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地以犯罪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犯罪率的剧增,积案也日益增多,司法机关面临的压力随之增大。同时,《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作用得到体现,控辩双方在庭审中的对抗程度愈加激烈。随着与联合国人权保障公约的接轨,被告人权益的保障要求将会增多,对控方的要求也会更高,使得司法机关控制犯罪的难度加大。在我国目前司法资源短缺、控诉风险逐渐加大,缺乏疑案解决机制,存在重复追诉等弊端的现状下,建立控辩协商制度是必要的。而且,我国移植辩诉交易制度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念和制度上的支撑,因此在我国建立控辩协商制度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更是普遍现象。虽然近年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所发展,但仍有很多不足;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地区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已经具有集群化的趋势。通过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民营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的研究,指出应该强化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背景下检察机关的价值具有多元性,但当其多元价值发生冲突时,检察机关应当以法律监督作为基本的价值。以其作为检察机关的基本价值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体现在检察机关的具体制度中。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不健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不力以及法律监管存在漏洞造成了整个经济的不稳定,引发了民间借贷危机。这不仅造成中小企业财务危机,而且还将风险波及银行系统和实体产业。为解决民间借贷危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必须建立健全正规金融体制,消除融资“双轨制”,完善民间借贷监控体系,从适度干预的角度促进中小企业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全国经济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金融业在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改造最先从金融开始。而私营银行由于长期通货膨胀和战乱影响,大多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况。为了谋得自身发展出路,同时也顺应历史潮流,大多私营银行对改造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通过论述具有代表性的私营银行——金城银行的改造过程,借以回顾这段历史,并从中透视当时整个私营金融业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8.
农村私人借贷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新区相继实行了减息和土地改革政策,对旧的高利贷债务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革命,长期压在农民头上的高利贷剥削大大削弱乃至彻底废除.但与此同时,也普遍发生了农民借贷的严重停滞,乡村借贷活动陷入僵局.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恢复与发展,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来活跃农村金融,但是当时农村民间借贷停滞的局面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