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首先以李商隐《无题》诗的用意作为切入点,结合其感怀诗、政治诗篇及政治命运,指出《无题》决不是简单的爱情诗,而有更深的思想旨趣,即寄托了作者高远的怀抱与深广的忧愤。其次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作者为何以及如何曲折言志。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诗学方法,聚焦于一个典范的新诗文本,以闻一多全部新诗为研究对象,分类描写了闻一多新诗叠句:闻一多全部新诗中,有8首诗运用了原形叠句,有15首诗运用了变式叠句,作者还举例说明了闻一多运用叠句的方法及其在作品中产生的诗歌效应。此外,作者依据闻一多使用叠句的新诗作品,并上溯《诗经》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了诗歌叠句的基本特征和韵律功能,肯定了闻一多刷新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3.
此诗是唐朝的诗人张籍的作品。作者以一名女子对丈夫的忠贞之情比喻其对朝廷之忠贞,另辟蹊径,虽然是拒绝,但是却很委婉。这里有HenryHeart的英译和许渊冲先生的译本。许先生一直主张以诗译诗,本文拟通过探讨两种不同的对比来讨论在翻译这首诗的时候应该选择哪种方式才能比较好的显示出诗歌的韵味。  相似文献   

4.
趣谈陡转诗     
风柳 《新智慧》2008,(3):I0001
在诗歌园地中,有一类诗起句平平,甚至让人感觉十分粗俗,可后半部分语意陡转,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有人把这类诗叫陡转诗,这里介绍几首,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诗经·关雎》一诗释读的分析,来探讨儒家对文学文本的释义策略及其影响。作者认为,在《关雎》一诗中,通过认定作者和调整诗歌重心这两个策略,文本中原有的以男女情爱为中心的个人体验被置换成了道德训诫。儒家的这种对文本的控制,对文本释义权的控制,实际上决定了对进入体验的通道的控制,最终决定了对读者体验取向的控制。这一释义策略最终又影响了作者的创作倾向和批评态度。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对诗歌专辑《双蝶飞》的文艺评论,作者分别从诗集中诗的情感表达、文字特点、音韵特色、诗歌朗颂等方面进行赏析和评论,视角独特,笔调清新.  相似文献   

7.
《再别康桥》作为新月诗派的领袖人物徐志摩的代表作,以其真挚的情感、圆熟的技巧、流丽的音调、浓郁的诗味而风行于世,并备受研究者关注。从康桥与诗人的关系来论述《再别康桥》抒写的是作者的一段幽曲的爱情。  相似文献   

8.
《第一枚无花果》和《第二枚无花果》是美国女诗人、普利策奖得主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蕾(Edna StVincent Millay)最负盛名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创作受时代、社会以及作者生活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背离和反叛,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兴于13世纪的藏族经典文学体裁格言诗以其丰富独特的比喻和深刻智慧的哲理在古今中外都颇负盛名。其中,《萨迦格言》是格言诗奠基之作,亦是格言诗不朽的丰碑。作者萨班·贡嘎坚赞从不同角度用大量笔墨塑造了智者和愚人的形象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指导人们分辨智者和愚人的方法,教导人们近于智者,见贤思齐。论文选取次旦多吉汉译的《萨迦格言》,对比分析了智者和愚人的形象和差异,探究了人生智慧,对于培养个人的高尚道德和优秀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谢灵运之前,东晋诗坛上“玄言诗”占统治地位。谢灵运凭借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出众的才华、别具一格的语言和新颖的内容,打破了诗坛上的沉闷滞浊状态,给诗歌注入了清新气息。他把山水当做一种独立的美来对待,歌唱、赞美山水。自然山水成为其诗的主体,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了作者的视野和艺术表现领域。谢灵运使两晋时初见端倪的山水诗,发展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实现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关键性的演变。谢灵运的山水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梅尧臣“平淡”诗论是宋初反对浮华浅切的模拟诗风的背景之下出现的,它以关注现实和针砭时弊为主要内容,梅的诗歌创作鲜明地体现了其平淡风格。他的“平淡”诗论,是宋人以“平淡”论诗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从宋人别集新辑录大晟府乐章50首,这些当为赵鼎臣任秘书少监时所作,又新补楼钥乐章1首,以及从《全宋诗》所收乐章考得有姓名者93首,略作校订,以助《全宋诗》之完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盛唐江西诗人刘昚虚的交游、诗作及其诗歌风格,表明盛唐江西诗坛初步打破唐以前的封闭低靡状态.刘昚虚的诗歌深受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影响,这既是诗国高潮向东向南扩展的绮丽余波,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南下的又一次佐证.  相似文献   

14.
王安国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后世却少人问津,以致于文集散佚。现在我们只能从《瀛奎律髓》的选诗和方回的评价来分析王安国的近体诗,由此得出王安国的律诗融合了宋初昆体的雍容富丽和白体的畅达闲适又参以杜诗的句法,形成了自己富丽闲雅的诗风。而从其几首古体佚诗中,又可看出王安国长于议论的宋人格调,及其反映现实的一面。总的来说,王安国是宋诗从新变到成熟的历程中一个过渡性人物之一,通过对其诗歌的分析为宋诗的发展史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广西青秀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代时许多骚人墨客在青秀山放歌长啸,赋诗联句,流传至今大约有70余首名篇。这些诗篇是青秀山开发建设的重要史料,对挖掘青秀山的历史人文价值以及打造青秀山国家5A级风景区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金发是象征派诗歌的先驱和代表人物,他不仅开启了大陆现代主义诗歌的先河,也推动了台湾50-70年代现代诗歌的创作和发展。由于海峡两岸种种异化背景的暗合对接,台湾诗人对李金发诗中的虚无思想、悲观情绪以及丑恶意象产生了共鸣;再加上台湾诗人覃子豪与苏雪林关于诗质“颓废”还是“丰盈”的论争,促使台湾现代诗走向成熟。所以台湾现代诗无论从创作理念,还是从诗歌情绪、审美意味及语言策略都可以看出其与李金发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秦观诗的创作成就被其词的光华所掩盖,文章试从把握秦观文学创作整体面貌、领会宋代文学“诗词分工”的创作习惯和体现文学发展中历史继承关系的重要性等角度来分析研究秦观诗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弗罗斯特走了一条与同时代诗人决然不同的创作道路。他是一位公认的乡村诗人,同时又是一位公认的民族诗人。他的诗歌是通俗的、大众化的,但决不媚俗;他的诗歌是简洁的、朴素的,但决不肤浅。他的诗歌中那些简单而淳朴的形象,那些真切而平静的情绪,全都构成了美的元素。  相似文献   

19.
北宋庆历前后,由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倡导一种清新自然、言之有物的新文风。梅尧臣的"平淡"诗风,契合欧阳修的诗歌精神,即被作为一种对旧诗风革新的典范,为当时诗坛所推崇。而梅尧臣的诗歌从自然到拗峭,再回归平淡,其完成的过程,正是在庆历前后,同时也是在"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映照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广西北部湾文化的研究形成热潮,钦州作为广西北部湾的重要城市,在唐宋时期就有许多官宦文人流放至此,他们从中原带来的先进文化为钦州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一直以来却没有对这些流放的官宦文人进行考究,笔者根据《新唐书》、《旧唐书》、《舆地纪胜》、《建炎纪年要录》、《全唐诗》、《全宋诗》等文献,爬梳考究后认为唐宋流放至钦的官宦文人共30人,相关诗歌34首,希望本文所得之结论给钦州文化研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