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和交流各种信息。针对校园事件或社会热点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的网络舆论也在不同程度影响到其思想和行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及运行过程,探讨其特点及影响,并从高校管理角度提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络舆情的兴起给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如何利用网络舆情及时把握和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动态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文章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把握当前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引导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随着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入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事件频发,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活跃、热衷参与,网络舆情事件在高校传播迅速并造成严重后果。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在一定的原则下,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正确处理网络舆情事件,保障高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网络舆情成为影响和导致大学生群体事件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研究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通过网络舆情的特征,分析其与大学生行动的联系,并探讨有效的阻断机制,这对于维护校园秩序和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当下网络舆情背景,阐述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及网络舆情的归因,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并梳理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困境,提出通过畅通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优化网络监管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思维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为例,互联网道德舆情思维就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作为信息传递最快的媒介之一,对价值观树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道德舆情具备情绪化、多元化、冲突化的特点,这给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难题。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道德舆情成为时代考量。本文以网络道德舆情为切入点,探析网络道德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讨如何在网络道德舆情中推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四年的努力,陕西已构建起了以党政部门为主体,新闻媒介、社会中介组织、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为辅助的舆情汇集机制的基本框架.但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管理的一项新工作,陕西舆情汇集的主体建设尚存不少障碍,舆情汇集渠道还不够畅通,今后须重点加大舆情汇集工作力度,尤其加大舆情汇集机制建设的人、财、物的投入,重视社会中介组织在舆情汇集中的独特作用,同时应加快信息汇集研究的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注重分析网络舆情”。鉴于当前应对网络舆情的诸多误区,地方政府应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理性面对网络负面新闻,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不能把网络表达等同完整民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重特大校车事故频发,校车网络舆情展现出爆炸性、指向性、互动性、传染性、周期性等特点,对政府的校车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果校车网络舆情得不到妥善处理,极可能诱发网民的不满情绪及不测行为的发生,进而破坏和谐的社会生活,影响社会的稳定。对此,政府有必要建立一套相应的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包括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和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舆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影响,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舆情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能有效引领高校网络舆情健康发展。强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要构建校园网络监控机制、网络舆情解读辨析机制和快速干预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舆情,需要构建覆盖融入机制和理论创新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们只关注大学生的学历教育和知识教育,而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水平的关注,在面临因大学生道德缺失、心理危机而引起的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时,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预警的应对能力考验着高校的举措能否经受得起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检验。"传播阈值"概念的提出,对加强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研判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开始通过网络进行传播,高校师生是网络信息传播最为活跃的群体,高校网络舆情的出现不可避免。本文包含了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种类、特点和成因,并对如何正确引导处置网络舆情做出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校园里,以微博为突出代表的自媒体(We Media)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我表达场域,它是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交互式媒体,催生大学生话语权的彰显,以及新型师生关系博弈的形成,使得大学生网上叙事及维权成为可能,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舆情引导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在自媒体视域下,对大学生网络维权的现状以及舆情引导的对策都应值得认真研究和对待。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热点事件的不断涌现,非理性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分析高校中非理性网络舆情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教育体系、信息处理等方面建立健全高校非理性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机制,为建设和谐校园创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快速普及,促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更多网络信息。社会网络舆情热点正上升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而这些热点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研究网络舆情来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有助于把握两者之间的关联,以网络舆情为有效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推动大学生形成逻辑理性。加强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舆情演变规律之下高校如何规避不良舆论侵扰、引导大学生确立“真善美”的人生追求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7.
浅析高职大学生身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给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了解高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针对性工作。本文通过对高职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他们在自我意识发展、班级建设、人际沟通、学习动机、诚信意识等五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群体心理主要有从众心理、去个性化心理、失衡心理与不合理归因等。对于高校网络舆情,要鼓励积极舆论,反对消极舆论,做好"前舆情"时期的工作,掌握舆情引导的主动权;同时要因势利导,引导群体心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进而使舆情向有利于和谐稳定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是现实社会中舆情的反映,它既可以通过正面的宣传引导广大网民共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也可以由于负面的喧嚣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安定。应通过建立应对处置机制、网络评论员队伍、培养意见领袖等对策,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监控与引导。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安全阀”的一种具体形式,在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网民与政府的互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由于网络舆情匿名性强、言论自由度大、影响范围广、即时性强等特征,它在作为社会“安全阀”发生作用时,容易出现“乌合之众”的倾向、被反动分子利用、影响政府决策等弊端.需要完善舆情出口,建立问政平台;加强普法教育,建设网络文明;建立相应机制,督办舆情事件,趋利避害发挥网络舆情的社会“安全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