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玉米醋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去胚玉米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酿造玉米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玉米醋的生产工艺条件。试验表明,玉米醋酒精发酵工艺条件为:玉米液含糖12%、酿酒高活性干酵母添加量0.1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d;醋酸发酵工艺条件为:醋酸菌添加量0.7%、发酵温度32℃、发酵时1.77d。所酿玉米醋具有天然玉米色泽、酸味柔和且有浓郁醋香味.  相似文献   

2.
吉薇  陈懿娴  袁学文 《现代食品》2022,28(1):44-50,54
以感官评定分数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考虑鱼肉添加量(A)、莴笋添加量(B)、生粉添加量(C)和姜粉添加量(D)对莴笋鱼糕的影响,结合响应面法对莴笋鱼糕的工艺进行优化,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探讨各因素对莴笋鱼糕色泽、滋味、气味、组织状态和口感的影响.得到回归方程,预测最佳参数为鱼肉111.92 g,...  相似文献   

3.
以脱脂大豆豆粕为原料,利用乙醇为有机溶剂浸提大豆低聚糖,提取后用活性炭脱除提取液中的色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采用活性炭对大豆低聚糖粗提取液行脱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活性炭添加量1.5%,pH值3.0,时间20min,温度40℃的条件下,脱色率为35.7%。  相似文献   

4.
一、工艺流程大豆→挑选→浸泡→磨浆→过滤→煮浆→混合→蹲脑→压榨成型菜汁或菜泥少量凝固剂二、操作要点1.菜汁添加量以豆腐的色泽及生产成本为指标,确定菜汁或菜泥的添加量。豆腐的颜色随添加蔬菜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分别为红、黄、绿等颜色。本文以青菜为例,其成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组织蛋白基素肉为人造鸭肉基料,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考察单因素对人造鸭肉感官品质的影响条件,建立L9(43)正交试验,确定大豆蛋白人造鸭肉最佳制作工艺.结果表明,当鸭肉香精添加量0.7 g、红曲红色素添加量0.08 g、卤制时间60 min及腌制时间120 min时,制作的大豆蛋白-淀粉基人造鸭肉质地紧致、色泽红润、味道适口及有弹性,整体的可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6.
以壶瓶枣、沙棘混合液酶解后的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筛选出最优果胶酶的基础上,通过果胶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的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优化了果胶酶酶解壶瓶枣、沙棘混合液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其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为以果胶酶1(巧家女)为水解酶,酶添加量0.2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5...  相似文献   

7.
陈俊杰  邓李缘  高绵  方伟 《现代食品》2023,(17):120-125
本文以木姜叶柯乳酸菌饮料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木姜叶柯原液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乳酸菌菌粉添加量3个因素对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优化木姜叶柯乳酸菌饮料制备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从而确定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木姜叶柯原液添加量为2%,乳酸菌菌粉添加量为0.3 g,木糖醇添加量为18 g时,得到的乳酸菌饮料的色泽金黄、口感好、组织细腻,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脱色菜籽油为原料,分析在不同脱臭温度(190~270℃)、不同脱臭时间(40~120 min)下,脱色菜籽油酸值、过氧化值、反式亚油酸、反式亚麻酸、植物甾醇、生育酚、β-胡萝卜素、总酚、抗氧化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脱臭温度升高,脱臭时间的增加,除反式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外,其他指标都是下降的。脱臭温度需要达到230℃,菜籽油的酸值才能达到国家标准;菜籽油的过氧化值在脱臭温度达到230℃后变化显著;菜籽油反式亚油酸、反式亚麻酸在270℃下降速率远大于其他脱臭温度;脱臭温度达到250℃后,菜籽油植物甾醇、生育酚、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以及抗氧化性显著降低;在脱臭时间达到80 min后,继续增加脱臭时间对生育酚、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以及抗氧化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茶陵白芷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茶陵白芷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p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4个因素对茶陵白芷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其最佳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茶陵白芷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因素主次排列顺序为酶解pH值>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超声...  相似文献   

10.
油用牡丹是安徽省铜陵市特色经济作物,牡丹籽壳是牡丹籽油压榨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对牡丹籽壳的开发利用可提高牡丹籽油的工业附加值.本文通过在栽培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牡丹籽壳,研究平菇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以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中添加10%的牡丹籽壳可明显提升平菇中蛋白质、精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这也说明牡...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黑豆油。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对黑豆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黑豆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rain,提取温度58℃,料液比1:9,超声功率110W,在此条件下,黑豆油得率达到83.83%。对黑豆油进行GC—MS分析可知,黑豆油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19.24%、亚油酸46.28%、油酸18.62%和硬脂酸7.3%等,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8.98%。  相似文献   

12.
探讨泔水油水解工艺,直接用水作催化剂,适应成分复杂的餐饮泔水油,污水处理简单,从酸析、水洗、压力、温度、水解等条件进行研究。采用的工艺条件是:压力,3.2MPa;加水量,30%左右。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加水量一般是根据中性油的含量来计算,因为游离脂肪酸不需水解。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以冷冻萃取结晶法分离混合脂肪酸中亚油酸,用气-质联用测定含量,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冷冻时间6 h时,脂肪酸∶溶剂=1∶1,结晶温度梯度:0℃、-25℃、-35℃,亚油酸含量为85.33%,得率为68%。  相似文献   

14.
以茶叶籽油和甲醇为原料,KOH为催化剂,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茶叶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11∶1,KOH用量(占原料油质量的百分比)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酯交换率为98.64%,并对所得生物柴油进行红外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茶油中的Pb、Cu、As、Zn、Se和Mg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优化样品消解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选择同位素187Re、103Rh、45Sc、72Ge作为内标元素来校正基体干扰.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26~1.291μg·kg-1,加标回收率为83.81%~111.00%,精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营养强化维生素AE"菜籽油中维生素A(VA)与维生素E(VE)的稳定性,本研究重点考察了高温加热、光照及烹饪对"营养强化维生素AE"菜籽油中VA、VE含量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高温加热对VA、VE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损失率越大;光照条件下储存VA、VE均有明显损失,避光条件下几乎无明显变化;烹饪过程会导致VA、VE的流失,但低温短时烹饪过程中VA、VE的损失量是可控的。综上可知,"营养强化维生素AE"菜籽油在日常食用过程中最好选择避光储存,避免高温长时间加热,由此可以减少VA、VE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为制得一种高结晶率的浅色结晶麦芽,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结晶麦芽的焙焦工艺。实验结果显示,浅色结晶麦芽焙焦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焙焦温度110℃,焙焦时间35 min,此条件下制得的浅色结晶麦芽水分含量能达到5%以下,色度在50~80 EBC,结晶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低温长时间发酵搅拌型酸乳品质较优,但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直投式发酵剂性能稳定但发酵时间较长.本文通过直投式发酵剂低温长时间发酵搅拌型酸乳工艺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的接种量、发酵温度、牛奶蛋白质含量等发酵条件对直投式发酵剂低温发酵搅拌型酸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投式发酵剂Y436A低温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气相色谱、质谱条件以及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测定菜籽油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结果表明,优化后最佳测定参数为初始温度80℃,进样口温度280℃,称样量1 g,氮吹温度60℃。优化后分离分析时间缩短,峰响应值加大且17种PAEs有较好的分离。在0.02~1.0μg·m L-1的浓度范围内17种PAEs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 8。检出限为0.002~0.02 mg·kg-1,定量限为0.005~0.06 mg·kg-1,远低于国家标准。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9.6%,平均回收率在80.6%~118.3%,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优化后的方法高效、简单、快速,可为菜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残留溶剂的基础上,对影响残留溶剂测定的条件进行研究。方法:在恒定环境中,在不同的变量参数下,运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依次进样分析,对色谱柱温度、进样口温度及载气流速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顶空气相分析的灵敏度与色谱柱温度、进样口温度、载气流速所决定的气相提取效率有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组分的塔板数随载气流速的增加呈规律性递增,适当提高载气流速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色谱柱温度和进样口温度的变化对检测效率影响显著,应选取最佳条件。结论:通过实验得到优化的气相分析参数,色谱柱温度为150℃、进样口温度为140℃、载气流速为5 mL·min-1、回收率为98.2%~99.6%、精确度为3.04%~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