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结合公众预期形成机理,将公众关注度作为一个变量,引入央行预期管理理论之中,发现公众通胀预期偏差是央行信息沟通的二次函数,表现为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这表明"央行信息沟通并非越透明越好"。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旦央行信息沟通不能完全被公众吸收,央行预期引导效应会大幅衰减。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对通胀预期三种形成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不完全理性预期是较为符合实际的预期形成方式;而通货膨胀持久性、经济主体获得信息并进行有效分析的能力、中央银行信誉是影响不完全理性预期的主要因素。中央银行应在货币政策目标上赋予币值稳定更高的权重,并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尽量向公众提供能使其形成合理预期所需的信息量等方式来管理通货膨胀预期。  相似文献   

3.
在通胀预期管理背景下,构建中国2001~2013年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指数,考量中央银行透明化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稳定机制。结果表明,央行增加信息交流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实际干预的效果。因此,我国央行应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并培育规范的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4.
陈建斌 《金融纵横》2011,(10):15-20
通胀预期是指对未来通货膨胀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事前主观估计,它的形成取决于公众能够获取的信息、将信息转化为预期的模型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胀预期对物价稳定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具有重大影响,有效管理通胀预期对于抑制通货膨胀、保证货币政策操作成功极为重要。管理通胀预期的关键是通胀预期锚定,需要综合采取设定货币政策锚、强化中央银行可信度、加强与公众信息交流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胀预期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维持币值稳定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央行经济调查系统中现有的数据资源,从中选取六个指标建立通胀预期指数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通胀预期指数,进而与现实通胀走势作出比较和判断.研究结果表明:通胀预期是真实通胀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有超前预...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各同中央银行为了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越来越重视与社会公众在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决策和货币政策操作方面的信息沟通。由于各国中央银行所处的体制和环境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信息沟通的不同策略。这种差异化的信息沟通方法,既是中央银行对信息沟通所带来的收益与风险进行权衡的考虑,也是为取得更好的信息沟通效果所需要。我国中央银行近年来在多方面致力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但在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习理论逐渐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公众预期逐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适应性学习作为公众计量式学习的一部分,能够较好地反映通胀预期形成过程.公众的感性学习渠道,如央行信息披露和媒体披露也能够影响通胀预期形成.本文系统地对公众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介绍了公众学习的定义、分类及其性质,并基于适应性学习假定,分析了经济主体形成通胀预期的过程,最后总结了央行信息披露和媒体披露对公众通胀预期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居民通胀预期对央行沟通信息的反应,并与常规货币政策操作引导通胀预期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央行的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均对我国通胀预期具有显著的影响,且书面沟通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更有效,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未能较好地发挥管理预期的作用。因此,今后我国央行应更多地采用央行沟通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对通胀预期进行管理与引导。  相似文献   

9.
数字     
《现代商业银行》2010,(6):10-10
央行“五大招式”管理通胀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称,我国管理通胀预期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与公众的沟通和引导工作,增强社会公众对稳定价格的信心;二是通过适当的政策操作切实管理好流动性和货币信贷总量,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成思  党超 《金融研究》2016,436(10):1-15
本文建立含有通胀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基于2001年1季度至2014年4季度居民和专家两组通胀预期调研数据,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决策信息集中是否包含通胀预期变量,以及谁的通胀预期更能影响货币政策。研究表明:(1)央行对居民预期和专家预期均做出显著反应,但对专家预期反应更强:平均而言,专家预期值提高1%,央行当季会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0.4%,拆借利率则上浮0.1%;(2)在长期,央行遵循“逆预期”操作的相机抉择行为模式,表明预期变量是央行决策信息集的重要组成部分;(3)央行对某些机构的预测数据反应较强,其预测信息集可能与央行信息集重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人民银行各期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筛选出有关物价判断的措辞,并通过方差分析方法构建了我国央行信息披露指数。随后利用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产出缺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央行信息披露行为等变量对公众通胀预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物价变动、产出缺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以外,央行信息披露行为同样可以对通胀预期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效果要优于传统的价格型以及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以通过加强与市场的沟通,达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央银行作为我国的清算银行,其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从操作流程、制度建设、信息沟通、外部突发事件影响等方面对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14,(4):75-75
张瑞怀:进一步增强中央银行引导公众预期的有效性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副行长张瑞怀撰文指出,近年来我国央行注重引导公众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是利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释放货币政策信号;二是定期发布有关政策报告和统计数据:三是加强金融政策的宣传解读。为增强引导公众预期的有效性,可从进一步改善信息对称性和信息正确解读的效果入手前者包括保障提供高质量信息和政策透明度;后者包括加强对政策的充分合理性阐释和提高社会公众对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构建基层央行内控监督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勇 《财政监督》2011,(18):49-50
基层央行是中央银行的神经末梢,是货币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宏观调控能否及时有效的关键节点。要保持基层央行的灵活高效运转,首先要做好内部风险控制监督工作,对内部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从内控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内控信息交流、对内部控制的监控等方面,保障央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随着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作用的不断加强,建立符合基层央  相似文献   

15.
建立我国通胀预期管理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胀预期是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事前估计和判断.通胀预期会从需求和供给等方面推动实际通货膨胀水平.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大多通过问卷调查和计量模型对通胀预期进行测量,并采取多种方法对通胀预期进行管理.我国目前尚缺乏针对通胀预期的调查制度和专门的通胀预期管理手段.为了有效管理通胀预期,我国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通胀预期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Svensson(2003)的理论建立了描述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对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及其偏差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参照Heinemann、Ullrich(2005)的研究框架,构建中国2001年1季度~2008年3季度的中央银行信息披露指数,对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影响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央行的信息披露对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及通货膨胀预期偏差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与波动.但央行信息披露工具能够比较有效地引导公众预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央行发布的居民对下季度物价预期数据,构建净差额法、正态分布、均匀分布以及逻辑分布下的通货膨胀预期,实证检验不同分布下通胀预期的记忆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北京、河北、江西、云南等四个省市之间记忆性差异及其微观原因.结果表明:当我国居民通胀预期服从均匀分布时,通胀预期有可能存在记忆性,并且具有"长记忆"特征.其中北京通胀预期记忆性最短,其次是河北和云南,江西通胀预期记忆性最长.这种通胀预期记忆性的差异来源于各省市居民对未来收入信心、金融参与程度以及人均收入等微观因素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央行业务信息化程度已经得到空前提高,日常办公以及重要业务大多通过央行庞大的计算机系统进行运转,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涉密信息,如何避免其被窃取及破坏是当前摆在各级央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基层央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基层的延伸,具有地域的广泛性、人员的复杂性以及信息化高度发达性等特性,要求基层央行保密管理工作科技力量先行,带动传统保密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是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人民银行多次上调和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较好地发挥其调节货币供应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基层央行准备金管理内容进行概述,分析了基层央行准备金管理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基层央行准备金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 WTO,大量外资银行机构的涌入,将给基层中央银行监管带来巨大 的挑战,而目前基层央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并未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本文通过对基层央行监管现状的分析,从深化央行监管体制改革、更新监管理念、调整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法律等多个方面,对如何开展金融监管创新、提高基层央行的监管有效性提出了相 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