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家著名的大公司招聘清洁工,一位年轻人经过考试和示范,被录取了。第二天,这位年轻人准时来到公司上班,他被分配负责清扫卫生间,工作又脏又累,他并不情愿,只是为了生计不得已而为之。他换上工作服,戴上大口罩,弄湿抹布和拖把,很快就把卫生问清扫一遍。经理看了看他,转身拿了一只玻璃杯,打开洗手池  相似文献   

2.
    
深圳人才市场上,王飞已经呆了一个星期.这几天,他自己都数不清面试了多少人."今年尤其忙.生产部、市场部、开发部、质理保证部等等.各个部门都催着向我要人."作为行政部经理,王飞的工作繁杂、琐碎,但是他知道人事、薪酬,质量管理、生产安全……他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人才培养能“加速进行”吗?在一家大型跨国公司举行的一个内部高管人才遴选和培训项目中,一位年轻人在评估中脱颖而出。参加人才评估的基本上都是手下管着成百上千人的高级经理,这位年轻人是加拿大纽芬兰一个很小的业务单元的财务经理,手下只有3名员工。其他人大多毕业于世界顶尖的商学院,而他连大学的门都没有进去过。由于在评估中的优异表现,公司送他去参加哈佛商学院的E M B A课程,对他进行特别培训,给他升职,让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到世界不同的地方去完成不同的重要任务。年轻人也不负众望,在每个岗位上的表现都超出了期望,几年之后…  相似文献   

4.
那个下午,对许威的采访,像是和一位熟识很久的人喝下午茶,从用车谈到年轻时的理想,从炎炎午后聊到日暮。采访中,许威时时提起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经济政策对运输行业的影响。短短几个小时的谈话,记者能感受到许威是一个有追求、有见地的年轻人。听着许威的谈话,记者不禁想到,如果这位车队经理一直做着他的第一份稳定工作,生活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也许一切都源自当年这个年轻人不安分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正在送变电公司,有这样一个皮肤红黑、身材瘦弱的年轻人。"70"末出生的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一名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项目经理、公司技术及项目管理骨干、广西建筑业企业"优秀建造师"、广西电网"青年岗位能手"、南方电网公司技术能手,只用了12年时间。在他参加工作的16个年头里,他参与建设的线路工程有20多个,而其任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完工的7个工程中,有2个荣获"广西优质工程"奖,1个工程荣获"中国电力行业优质工程银质"奖,其主持研究的不少QC科研成果多次获得自治区级、国家级荣誉。这个年轻人不少人都认识,因为他在送变电已小有名气,他就是500千伏美玉线的项目经理黄荣科。  相似文献   

6.
2001年10月,新改制的陕西化建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公司成立大会上,一个年仅35岁、精明能干、富有朝气的年轻人走向主席台,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气概和富有强烈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施政纲领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就是陕西化建工程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恺颙。张恺颙是从基层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上来的。他985年大学毕业以来,先后担任过基层技术员、技术科长、分公司副经理、经理、项目经理、总公司副经理等职务,从走出校门到担任总经理,每一步脚印都留下了他不平凡的经历,每一个不平凡的岗位都…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走在前面一个推销员因为丢了饭碗而怨天尤人。朋友问他道:“你是不是推销不力?”“不,”他答道,“我逢人便说:我公司的产品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你推销什么东西?”“手表。”我第二季度来上班一位求职者问人事经理:“我的工资是多少?”“开始每月2800马克,一个季度后是3500马克。”“那好,我第二个季度来上班。”他不在此做工某经理想出奇不意地下去检查工作,他走进属下一间仓库,一眼看见有个年轻人正懒洋洋地斜靠着包装箱不干活。“你拿多少工钱?”经理愠怒地问。“每周100块。”经理掏出100元交给他:“滚吧!”年轻…  相似文献   

8.
倔犟头儿     
某高铁建筑项目姓屈的经理,因为性格倔强,职工在左边加个单立人成了“倔”经理、还有位姓蒋的队长,他认准的事九头“骆驼”拉不回,时间一长大家都叫他“犟”队长.“倔”经理和“犟”队长经常因工作锁事,不是争得面红耳赤,就是吵得横眉竖眼。  相似文献   

9.
管理上级     
做经理者大多都有上级,即更高一层的经理。即使是总裁,也要受到董事会的制约,董事会可算是他的上级。每个经理都希望管好自己的下属,但不知道有多少经理想过如何管理自己的上级。也许有人认为管理一词用在这里不合适,但是如果把一个人的所有有关的人、财、物都看作是此人的“资源”,而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他管理其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有关,那么他的上级也就可以被看作资源的一部分或一种,再来说管理就顺理成章了。 管理上级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让上级信任。一位朋友说,他远在英国的老板要求他每个星期写一份  相似文献   

10.
老工人于师傅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这天他接到了退休通知,却坚持要把没做完的工作做完再走。问其原因,于师傅说:“在制丝车间这么多年来,自己当过班长,后来岁数大了让给年轻人。很多人都觉得老同志难管,什么班组的事都不参与。我也对班组的工作懈怠过、对班长的管理消极对抗过。新班长小毛上任后,我觉得我的工作热情又被唤醒了。他来班组第一天就找到我,  相似文献   

11.
赵阳 《现代班组》2011,(8):28-29
老工人于师傅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这天他接到了退休通知,却坚持要把没做完的工作做完再走。问其原因,于师傅说:“在制丝车间这么多年来,自己当过班长,后来岁数大了让给年轻人。很多人都觉得老同志难管,什么班组的事都不参与。我也对班组的工作懈怠过、对班长的管理消极对抗过。新班长小毛上任后,我觉得我的工作热情又被唤醒了。他来班组第一天就找到我,  相似文献   

12.
蔡映秋同志,7月3日我不是在你们车间见过您吗?您当时还告诉我您正在抢修一台160KW的电机,怎么只二十来天时间,您就躺在鲜花翠柏之中了呢?与您遗体告别出来,泪眼濛濛的于汶秦经理声音低沉地对我说:写写老蔡吧,……说完,他把手伸向了我。您可能不知道,这是他向我郑重交待工作时的习惯动作。从殡仪馆回厂,路过你们车间,老工人冷伏保见到我劈头便说:部长同志,要好好报道报道蔡映秋,他一辈子守纪律,没有迟到早退过;一辈子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有十分力不出九分半;一辈子没拿过国家、没拿过武钢、没拿过电气公司一分冤枉钱!真是个好工人、好党员啊。老蔡,从公司经理到班组工人,都要我写您。其  相似文献   

13.
一家著名的大公司招聘清洁工,一位年轻人经过考试和示范,被录取了。第二天,这位年轻人准时来到公司上班。他被分配负责清扫卫生间,工作又脏又累.他并不情愿,只是为了生计不得已而为之。他换上工作服,戴上大口罩.弄湿抹布和拖把,很快就把卫生间清扫一遍。  相似文献   

14.
正"豪言壮语我不擅长,只是想尽自己一份力,把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把宽城县的电力建设好,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是国网宽城县供电公司经理郭中山的工作准则。在职工眼里,他是一位值得信赖的老大哥,在家人眼里,他是忙得连家都没空回的"稀客"。工作37年来,他勤勤恳恳,始终跑在一线,为职工树立起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5.
秀梅 《现代班组》2011,(3):39-39
一名员工自从进入公司后,一直谨小慎微,从没犯过任何错误,本指望能引起上司的注意,得到晋升。然而,六七年过去了,眼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升职,自己却总是原地踏步。在一次公司提升了一名新进员工后,他爆发了,找到经理质问:"为什么提升他,论资格,论经验都轮不到他,我样样不比他差。"经理说:"那你为公司作了多少贡献呢?"  相似文献   

16.
增值批评     
经理们恐怕没有不批评下级的,批评是因为下属犯了错误,至少是经理认为他(她)犯了错误,批评的目的当然是让他改正,以后不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批评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因为批评和被批评的过程通常不是在平心静气中进行的,经理可能因为事情没有办好而恼火,下属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委屈,甚至反感和拒绝。  相似文献   

17.
近日,有位重卡经销商向《商用汽车新闻》记者感叹,公司的销售经理流失严重,在招聘时难以找到符合公司要求的营销人员。"把手头工作处理完后,我打算回我的老家去招人。"他表示。《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何招人、用人、留人是不少商用车经销商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期柠檬茶座邀请了3位卡车经销商,其中既有资历丰富的公司一把手,也有刚刚辞掉销售经理岗位、自己开公司的经销商,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思考结果。  相似文献   

18.
陆敏大学读的是工科,进入公司后,一直在研发部工作。一开始,部门经理简直把她当个勤杂工来使唤:保管器材、作会议记录;加班时去给大家买盒饭;忙的时候,大家在一起攻关技术项目,经理却让陆敏去打扫办公室卫生。他明显不把陆敏当技术人员使用,明显是看不起女生。大家都劝说陆敏向老总反映。她笑了笑,什么话也没说,杂务活照样干,本职工作也没放松,没闹情  相似文献   

19.
《现代班组》2012,(9):47
相对完善的培训机制是德国在欧债危机中仍维持其低失业率的关键所在。德国的多数企业每年都会向年轻人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包括全职工作等。这一由企业向年轻人提供实习岗位的职业培训机制已经延续数十年,被视为保持德国低失业率的  相似文献   

20.
良性竞争     
一个朋友,是一家民营公司的总经理,这家公司全部由年轻人组成,从事电脑及软件业务。由于他们正确的市场方向选择,合理的管理方式,艰苦奋斗的精神等原因,公司发展很快,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公司从十来个人发展到百多人,生意也红红火火。因为公司里都是年轻人的缘故,公司管理层特别强调团队精神,以各种方式加强大家相互的交流,每个人工作得都很愉快。 然而有一天这位总经理老兄对我说他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