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3,(10):240-242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城乡间流动加快,必然对正在实施的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对这一问题认真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是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张爱荣 《活力》2010,(14):29-29
近几年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正在逐步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优势,促进城乡发展。把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成为牡丹江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作为一个拥有众多文化资源的城市,毫无疑问应该是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以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形成一个城市独特的个性品位,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是牡丹江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人口流动受到限制情况下城市化和交易效率之间的关系.在本文的模型中,我们假定人口流动除了受到工资率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公共品消费的吸引,同时流动人口因为受到限制从而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之外形成了介于其间的劳动力市场,且人口流动达到均衡时三个劳动力市场需达到均衡,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效用也应达到均衡.这对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消除农村人口流动的限制、促进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4.
开展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就是要在农牧民相对居住集中的区域通过完善农村牧区公共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建立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实现城市人口有序合理地向农村牧区流动,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和产业化的发展,让广大农牧民在农村牧区致富,同时享受和城市人一样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逐步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尽管中国的人均资源严重短缺,而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不均衡、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和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制约了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为此,中国建设部制订了促进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为中心的建筑业发展基本方针,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重要进展,而城市规划领域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城市作为资源集结和资源消耗的集中地,既消耗资源又生产资源,如何综合利用城市的各项资源,提高城市资源使用效率是城市规划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必要对城乡协同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综合开发等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重新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基本 内涵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总结城镇化的实践经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与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相适应,以功能互补的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导向,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城乡统筹为主线,实现城市与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以区域主体功能为基础,实现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城市和城镇的承载能力,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的转移,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形成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张钰 《乡镇论坛》2011,(14):34-34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老龄人口规模远远高于城市,近年来,随着城乡社会深刻变革,外来思想观念的冲击,农村“空巢家庭”大量出现,而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正受到严峻挑战,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快速的发展,城乡结构差异的明显,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突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已迫在眉睫。目前农村教师队伍主要存在着年龄结构失衡、学科教师配置不均衡、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从创造条件促进农村智力回流、加大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加快引领农村文化建设三方面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城市化条件下,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发展战略的调整和体制制度的创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创建城乡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运行的协调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社会结构.核心是要造就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人口自由迁徙、劳动力自由择业,城乡地位平等、互通开放、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经济社会新体制.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不是把所有乡村改造成城市,更不是把城市变为乡村;也不是只修几条公路、建几幢房子、搞一些农村设施建设,而要从发展阶段、体制机制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协调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2002年提出"城乡统筹"以来,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主导作用,表现为"以城统乡"特征,本质是对农村土地、水资源、空间等资源索取之上,产生大量失地农民,形成半城市化形态,加剧农村问题.本文从"以城统乡"转向解决"三农问题"角度,论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应注重"减少农民、建设农村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文化产业化."在与城市资源互补的经济发展中提高农民收入,在均等的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中提高农村生活品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快速、均衡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兴城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80%的欠发达市,如何发挥好城市在经济、文化、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沿海地区城乡人口流动制度屏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我国城乡人口流动制度屏障的形成与松动新中国成立到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受旧体制下工业布局和国家强大的行政干预的影响,我国城乡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刚性迁移,人口迁移的主体是农村人口,主要流向是从农村到城市。随着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大起大落,在这几十年间,还出现过几次人口大规模、有组织地从城市向农村倒流的现象。这种刚性的人口流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理想,使国家在经济、社会、政治生活中都付出了难以补偿的巨大代价。我国城乡人口流动的另一特征是建国三十年来自发性的人口流动几乎处于停滞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是我们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就是要在就业、社保、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把城市、农村视为一个整体,使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城乡差别逐渐消失,最终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新一轮农村改革,提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迈出重大步伐,必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机制体制,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5.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但客观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应该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下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解决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为城乡教育公平提供强大的支撑。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保证义务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乡一体化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意义、目的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  相似文献   

17.
李泉 《企业活力》2013,(3):101-106
反思和检讨中国城乡发展的实践不难发现,中国城乡发展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城市发展模式粗放、城乡区域空间结构不尽合理、城市要素集中度与发展效率不高、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矛盾突出、城乡统一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发展与公共服务不均衡、乡村综合竞争力薄弱、城乡社会管理创新与社区治理难度大、城乡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凸显等不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的诸多问题。面对新时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环境变化,中国必须更加重视发挥城镇(群)与新城区成长的辐射拉动作用,更加强调新农村建设的内生驱动特征与产业化组织化进程,明确不同类型区域新型城乡形态的特殊发展状态及其对于不同区域城乡一体化顺利推进的趋势性重构作用,进而以科学支撑机制与多元制度创新体系,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彻底改变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根据现代化指标体系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测度和分析,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达到基本实现代化目标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同时保持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指出应通过形成新的增长机制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自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良好局面。其中,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配套措施,对于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抚养压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生态的视角,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对制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丁涛 《乡镇论坛》2008,(26):18-18
社区,本是具有浓重城市色彩的专用名词。而今,正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红红火火开展的以农村社区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村民活动场地建设、生产生活环境治理、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体育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为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却让城乡一体化变为现实。目前,作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的兰山区,积极用城市理念建农村,市民标准育农民,初步形成了城乡社区联动建设的新格局,缩小了城乡差距,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文明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