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公司的设立过程中,瑕疵设立现象是实际存在且又不可避免的,若公司的设立存在瑕疵,则即使已获登记注册,其在实质上也不具备稳定的法律人格及与其外观相符的防范风险的能力,在交易活动中,很容易将风险转移到利益相关者身上,从而严重影响到市场交易安全和社会经济秩序.因而对公司瑕疵设立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文章结合我国公司瑕疵设立现状,在此基础上剖析我国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的缺陷,提出一系列制度措施来加以完善.希望本文能为我国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关于撤销公司登记规定的缺陷,认为该规定的本旨并非在于解决瑕疵设立公司问题,其所提供的法律规则也不足以救济瑕疵设立公司。本文认为,对于瑕疵设立公司应推定有效,并尽量采取补正措施修复其瑕疵,以维持公司的继续存在。但在有些设立瑕疵无法补正的情况下,则应由公司登记机关向法院提起撤销之诉,否认公司的法人格。撤销公司之判决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对公司被撤销之前发生的交易关系应维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确定、维持、不变的资本是公司成立并良好运行的基础之一,也是保护股东利益、债权实现及交易安全的重要条件。而股东瑕疵出资则给公司、正常出资人及公司债权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各国在立法层面都或多或少地对此进行了规制。本文在此背景下,借鉴国外立法例,对我国现行《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瑕疵出资的民事法律责任之规制进行评析,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初步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司股东会决议对股东权利和公司利益具有重要影响,为保证其内容和程序均合法、合理、正当,我国公司法构建了公司决议瑕疵救济制度.然而,该制度只是一个框架,在诉权主体、诉权期间、诉讼担保等各方面都还未得到细化.文章以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为视角,探讨股东会决议瑕疵制度中存在的若干缺陷并提出完善的建议,希望能在维护股东会决议效力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公司设立瑕疵是公司法实践中的常见现象,各国或地区对瑕疵公司的救济机制有公司法人格维护机制、否认机制和扩张机制。在这三种机制中,扩张机制对我国而言,法律成本是最高的;维持机制的立法成本和实施成本都小于否认机制,但维护机制的社会成本也不容忽视。因此,我国应实行以维持机制为主、否认机制为辅的“双轨制”,并明确否认机制实行的瑕疵范围。  相似文献   

6.
在公司的正常运转过程中,作为公司血液的股权在公司的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血液的流动即股权转让行为已经屡见不鲜,如果公司的股权出现了瑕疵会直接导致公司经营出现重大困难,有损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随着我国新《公司法》的正式实施,免除了注册资本实缴制度,使得有限责任公司大量的涌现,在司法实践中由股东出资瑕疵引发的股权转让纠纷也呈逐步增多态势,而公司由于出资瑕疵而产生的股权转让现象亦有很多法律及实务问题.这种瑕疵股权转让行为也引发了理论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赵东 《企业技术开发》2010,(10):175-175
采用法律解释建立有序地损害赔偿规则以配合瑕疵的认定和救济方式,可以作为我国品质瑕疵担保责任改进方向。应当在立法中增加当买方于买卖合同成立之时,已经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标的物存有瑕疵时,卖方不负担瑕疵担保责任。  相似文献   

8.
瑕疵股权转让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常态。由瑕疵股权转让而引起的法律纠纷大有增多的趋势。瑕疵股权的产生主要缘于股东身份瑕疵和股东违反出资义务而导致的出资瑕疵。瑕疵股权的转让,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股权转让不能因为股东身份资格和出资瑕疵就确认无效,关键是建立起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建立公平的交易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
论出资瑕疵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资是股东对公司应尽的基本义务,但股东出资瑕疵、侵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现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相当普遍。本文围绕债权人利益保护与平衡问题考察了出资瑕疵股东的民事责任。本文认为,基于法定义务,出资瑕疵股东应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补充责任。  相似文献   

10.
<正>一瑕疵股权概述当前,我国法律对于股权质押制度的规范存在着诸多不足,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物权法》第223条虽然规定:"可以转让的股权可以出质",但对于瑕疵股权作为质物的效力问题未有明确的规定,其可操作性不强。本文就瑕疵股权的效力认定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希望能对我国当前形势下保障股权质押交易安全,维护交易人权  相似文献   

11.
公司作为现代经济生活中运行最为有效的组织体,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公司的规制也成为各国立法的重点。公司设立无效制度,就是针对公司设立过程中出现的瑕疵所采取的得力措施,它对于规范公司行为,维护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理论认识及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我国2006年1月1日施行的新《公司法》上没有确立此项制度。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司设立无效制度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制度价值和对在规范公司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并具体提出立法时的制度设计,以求对我国的公司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股权作为社会财富的重要载体,在市场交易和流转中颇受投资者的青睐,随着股权流转的与日俱增,在市场经济中,瑕疵股权转让造成的纠纷也屡见不鲜。瑕疵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亦成为法学界长期争论的主要焦点之一。但是法学界和实务界对瑕疵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众说纷纭,各学说之间甚至大相径庭、互相抵牾。本文以瑕疵出资股权为研究视角,初步分析了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合同的特征、合同效力,并进一步作了深入细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着重研究董事表决瑕疵的表现、效力以及对瑕疵的法律救济模式,为能更好地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制衡董事会的职权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曲杰 《企业导报》2012,(6):137-138
股东出资瑕疵,指股东在履行出资义务存有缺陷,违反法律及公司章程的规定,为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楚认识,本文从股东出资瑕疵的形态、内涵、瑕疵股权及转让、出资瑕疵股东的资格认定等方面对于瑕疵出资的相关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希望可以对于我国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曾寅 《企业经济》2007,(3):178-180
本文从分析出资瑕疵股东与公司之间的民事责任的基础法律关系入手,认为公司章程存在股东与公司之间“对向契约”关系,但在新《公司法》里,“对向契约”被资本充实责任制所掩盖,资本充实责任的制度功能被误用。本文围绕两者的归责原则、责任主体、责任对象、责任范围等分别作了阐述,以揭示“对向契约”违约责任和资本充实责任的各自不同功用。  相似文献   

16.
瑕疵出资股权转让纠纷近年频发,引发了不仅包括瑕疵出资股权转让纠纷双方当事人也包括公司、其他股东、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尽管2014年2月出台的《公司法解释三》第18条以及2016年4月出台的《公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40条均对此类纠纷有相关的规定,但仍旧无法使纠纷处理取得更大的突破,究其根本源于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合同效力认定仍显模糊,因此解决这一困局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裴绪胜 《价值工程》2010,29(14):239-241
本文界定了公司归入权制度,指出这种制度设立的目的是防止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忠实义务的违反,以及防止内幕交易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归入权行使的条件和行使的方式,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归入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出资瑕疵是公司领域比较多发复杂的问题,出资瑕疵股东可以具有股东资格,但其股东资格的取得并不意味着可以行使所有的股东权利,相反其股东权利的行使必须受到一定合理的限制。从程序与内容上来说,公司立法应该对与出资瑕疵股东自身利益关系密切的比例股权的行使予以强制性的直接限制,同时给予股东可以通过章程和股东会决议排除立法限制适用的权利,以充分体现股东权利为私权的本质特征,但对非比例股权的行使不应受到不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19.
沈萌 《企业导报》2012,(15):19-20
本文从税务行政职能、程序违法、行政侵权及不当的角度对税务行政调查瑕疵的表现形式予以归纳,并深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从事后救济和事前防范两个方面着力,尽量减少税务行政调查瑕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暇疵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波 《企业经济》2006,(2):185-187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在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远未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标,致使这一制度的积极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笔者从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内涵及价值出发,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瑕疵状况,并就完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