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应成为生态城市规划的“第一道工序”.作者将GIS技术、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理论相结合,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城市新区的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和生态网络,从而为新区的景现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山地平原生态交错带城镇生态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指出山地平原生态交错带是我国城镇发展的重要区域,与山地平原生态交错带特殊生态机制相适应的生态格局是城镇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研究山地平原生态交错带多尺度的生态机制与空间模型,认为由多尺度、多层次生态廊道迭合而成的生态廊道网络是山地平原生态交错带城镇生态格局的重要空间体系.在厘清生态廊道宽度与生态功能的尺度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并以湖州市埭溪镇为例,探讨山地平原交错带城镇生态格局的多尺度规划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热力景观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引入城市热力景观这一概念来综合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阐述了一种以城市热力景观为背景对城市进行规划的方法:利用生态廊道的传输作用、切割作用、防护作用,以廊道为纽带,以水、路、风、林等贯通性廊道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疏导,使生态效应由线向面扩展,用线网结构沟通,从而形成城市生态的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关中地区渭河水系支流众多,与城镇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特点,以渭河重要支流灞河流域的典型城镇蓝田县为例,分析了城镇分布与流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河流水系与城镇发展建设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提出与河流相协调的城镇生态化建设理念及对策,针对流域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整体规划与控制,依托河流水系建构生态廊道网络,通过生态区划对不同类型城镇发展予以引导.  相似文献   

5.
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遗产廊道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区域化趋势和绿道思想结合的产物,不仅强调了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而且强调了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性.我国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还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类似于重要遗产如大运河的保护.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既是保护众多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夏仲群  尹伟国 《价值工程》2010,29(27):60-60
城乡与区域规划是当前景观生态规划发展的必然过程,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探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阐述了景观生态思想以及发展状况,基于斑块、廊道和基质模式,分析了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遗产廊道是源于美国的一种针对线性遗产区域保护的方法,追求遗产保护和自然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的共赢。我国拥有大量线性遗产有待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遗产廊道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从基础性研究、专项研究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遗产廊道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遗产廊道的不同类型,总结不同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重点关注遗产廊道构建和保护规划的探讨,为今后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空间生态规划着重于研究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达到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合理配置.辽宁本溪市南芬区属山地资源型工矿城镇,由于空间用地类型配置不合理,中心城区环境污染严重,而广阔的乡村空间资源未尽其用.为此,有比要对南芬全区城乡空间进行生态规划,本文围绕生态优先、整体优化、经济优效和社会持续等方面探讨了南芬空间生态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9.
伴随城市的快速扩张,其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加剧了生态廊道的环境承载和控制压力,目前人们在理论上是高度认同要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但是在具体的城市开发实践过程中又往往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就其实质上来讲,城市的生态廊道的建设问题其实也就是如何对城市带土地进行利用的问题,为此,形成了多方面的利益主体,对土地利用问题展开了博弈.立足于此,文章进一步引入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深入探讨现状博弈存在的问题,将其概括为博弈各方地位不平等、封闭零和博弈导致冲突加剧、博弈规则缺失导致非合作均衡状态三个方面.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及相应的措施、管理方法,以期引导城市生态廊道问题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镇规划是生态城镇建设的先导,英国生态城镇规划是全球的典范,选择"科提肖、福特机场、中部昆顿"三个英国生态城镇规划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其规划编制的思路、体系、重点及基本技术方法,以期对我国生态城镇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中,城镇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城镇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协调矛盾,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挑战。本文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城镇的规划建设,反思当前常有的一些规划建设观念,提出城市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城镇规划建设策略,注重乡土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对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英国城乡规划建设界不仅于20世纪末较早提出以生态城镇化规划建设来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政策导向,也是21世纪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实践的先锋国家。西北比斯特生态城镇是英国生态城镇规划建设实践的典型代表,被誉为英国第一生态城镇。从两个方面开展研究,第一部分为英国生态城镇规划实践的背景与进程分析,主要说明了从1999年贝丁村生态住区试点到21世纪以来英国政府开展生态城镇规划行动,尤其是西北比斯特生态城镇规划建设的进程。第二部分为西北比斯特生态城镇规划重点内容引介与分析,主要从选址、规模、功能体系、绿色空间、空间格局、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等方面,较为系统地引介、总结与分析了西北比斯特生态城镇规划的特征,深度展示了英国生态城镇规划的主体内容与先进水平,体现与落实了城市生态系统内外系统良性运行的方式、技术特征,并归纳其对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协调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效办法,可以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区域的生态安全。本文使用InVEST模型计算了2020年厦门市集美区的生境质量,在此基础上识别出了该区域的生态源地。本文共识别出10个生态源地,面积为89.24km2,以林地为主,集中分布于集美区北部;提取出15条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1.13km,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还有12个生态夹点和15个生态障碍点。这些要素是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重点保护区,能够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果能够为厦门市集美区的国土空间修复和城市生态网络的优化提供研究基础,同时也对地理条件相似的海岛型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模式的管理框架、管理目标、行动策略、运行保障机制四方面对美国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运作机理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然后,将保护工作本身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从保护技术、组织管理、精神理念三层面分别论述了运河国家遗产廊道模式对我国大型线性遗产保护的启示。最后,对我国"遗产保护文化"建设提出呼吁。  相似文献   

15.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概念起源于欧美,是一个确保城乡生态系统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网络体系,是城乡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框架。基于大量规划案例的研究,总结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原则、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管理,并辅以英国剑桥亚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案例详细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过程,将其分为准备与规划目标确定、景观资源特征识别(数据查证),识别并评估网络中心和连接廊道、确定绿色基础设施格局与规划、综合评估、规划实施与管理六步骤。最后,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指出我国借鉴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与难点,并针对我国实际城乡生态环境问题,指出进行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适宜性,提出我国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应向政策化、制度化、优先性、规划标准化、综合评估与验证的方向发展,提出我国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建构与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连接度评价——以哈尔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景观生态学中景观连接度理论研究应用到城市生态用地格局研究中,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以2011—2020年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关数据为数据源,运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科学识别研究区的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构建基于三者关系结构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连接度评价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各个生态源形状指数、生态源度数或生态节点度数以及各类景观廊道的γ、、α指数,对研究区生态用地空间网络连接度进行评价,利用自然裂点法对研究区生态源、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进行分级,系统地分析其空间上连接度的强弱分布情况及作用。评价结果显示,各类生态源地形状简单化,各类生态源中均存在没有生态廊道连接的现象,生态廊道连接度强弱呈现不均衡分布;对于一级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其与外界联系较密切,应保护好现有发展态势;对于二、三级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并确定相关控制指标,加强城市生态景观空间连接度,最终提高城市生态景观内部整体生态效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加,资源与环境失衡等问题突出,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区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开发适宜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凭祥市为例,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技术指南,以GIS技术为支撑手段,构建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网格尺度的双评价,并将“双评价”结果应用于三类空间的划分,从而构建农业、生态、城镇空间的“一张图”。结果表明:凭祥市生态保护空间、农业生产空间以及城镇建设空间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可看出整个凭祥市以生态保护空间为主。  相似文献   

18.
城镇体系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在区域整体发展、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城镇发展的现代化目标体系、强化区域协调的手段和措施、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机制等方面,通过“城镇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由生态敏感区和绿色开敞空间概念的建立而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群生态空间管制的“四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诊断城市群生态系统状况出发,按照培育城市群共同价值体系、开展生态资源调查与评价、制定区域生态网络格局和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技术路径,提出制定城市群生态网络格局的要点;基于生态学的尺度理论,优化城市群区域生态空间的构成: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单元、区域生态廊道、生态保育区、城镇建成区绿地;提出"按需划片—按片定类—按类划区—按区定级",分级管制的规划管制路径,探索出我国城市群"生态需求分片管制、生态系统分类管制、生态功能分区管制和生态用地分级管制"的生态空间管制的"四分模式",得出了该模式有利于保障城市群生态空间数量,提升城市群生态系统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雾霾和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困扰我国城市的典型环境问题之一。而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则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和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风景园林师,在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研究视角下研究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将充分发挥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多重功能,进一步提升绿地作为通风廊道的实际效益。采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技术与空间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手段,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在分析研究城市通风潜力格局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优化的通风廊道布局选线方法和建设内容。研究成果为充分利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整合城市现有通风廊道和建设潜在通风廊道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