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龙少波  丁露  裴红霞 《改革》2020,(2):57-7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技术变迁采取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以加快国内技术的追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进式技术进步以资本为载体,具有资本偏向和技能偏向的特征,导致资本报酬挤占劳动报酬和劳动报酬内部分配不均,致使消费需求增长乏力。中国式技术变迁具有强制性特征,使得技术引进更多地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工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导致生产力结构不平衡,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均衡和消费支出下降。在当前国内外技术差距缩小、国外对核心技术封锁的现实条件下,中国式技术变迁路径需要从引进式技术进步转向原发式技术进步,在实现增长动能转换的同时,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乡村治理有其深远的历史,不同时期分别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村庄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有比较大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人口流动的差异性要求不同的治理模式.文章从人口流动的角度来分析乡村治理的模式变迁.  相似文献   

3.
刘月兰 《特区经济》2008,(3):202-203
本文对兵团当前和未来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人口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制约兵团人口安全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论是维持适度人口规模依然是当前兵团要解决的主要人口问题,针对兵团存在的人口安全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大力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4.
5.
文章构建了居民消费增长潜力理论模型,并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为例,测算得出“十二五”时期浙江居民消费支出将增长近50%,对增长潜力的贡献大小依次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和人口增长,其中,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超过80%,城镇化率每提高1%,对居民消费增长潜力贡献率为2.14%。“十二五”时期,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在交通通讯、文教娱乐、衣着和家庭设备等发展型或享受型消费方面支出增加较多,优化了消费结构,但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占比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乡村振兴战略来统领乡村发展,其中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一个好的机遇。民族村寨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良好的民族风情,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贵州省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对贵州省民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常欣 《开放导报》2006,(4):23-26,66
本文主要从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互补性关系出发,提出政府支出结构调整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教育和健康服务等优效品的支付以及加大社会保障和收入支持的支出,以此促进居民消费快速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拉动转变。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与人口老龄化同时作用于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研究表明这种双重作用在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消费差异辨识,城镇居民差异辨识度则较低,需要针对城乡差异采取不同措施。可支配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性,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主体收入决定了消费中的主要方向和层次。  相似文献   

9.
叶园园  殷红  吴超林 《南方经济》2021,40(4):106-122
在全球经济形势愈加严峻及中央实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驱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基于常参数计量经济模型的研究忽略了不同经济时期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异质性"效应。文章采用DAG递归预测的方差分解法,对于税收政策与居民消费间的动态因果关系进行识别,并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税收规模和税制结构视角出发,探究税收总量、不同税系、不同税类以及不同税种对居民消费的时变效应。研究发现:(1)不同时期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经济萧条时期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危机后影响程度大幅提高并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2)从税收规模来看,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极为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从税制结构来看,直接税的扩张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商品税及其内部消费税、增值税的扩张显著"挤出"消费,关税轻微"挤入"消费,近年来增值税的"挤出效应"大幅增强;个人所得税对消费的"挤入效应"显著强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的总体扩张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但占比相对较高的房产税、契税和土地增值税并未"挤出"消费。因此,政策当局应适度降低商品税税负水平、逐步下调个人所得税税率、完善财产税制。  相似文献   

10.
贺青 《中国城市经济》2010,(9X):275-276
从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实践来看,循环经济还是一个幼嫩的新生事物,没有坚固的理论基石。本文在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内涵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循环经济视角下分析了人口城市化的内涵和特征,以及目前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城市人口容量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1.
12.
农业转移人口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兴劳动群体.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受到各方的关注.作为创新型发展理念的包容性增长是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新思路.本文将包容性增长内涵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相结合,利用Ordinal回归模型对山东省禹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并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从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设和增强城市归属感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正>一、前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扎实推进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最新的奋斗目标。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在“富裕”和“共同”之间做出合理的推动,既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要解决其规模和效益问题;不仅要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还要解决社会的公平性。同时,由于个人所得税其本身的特性和功能,又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有着内在的内在联系,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视角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兵  胡丹 《乡镇经济》2007,(11):42-44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文章从乡村旅游的视角,具体分析了这类旅游开发方式在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价值体现和体制环境,提出要在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农民利益维护和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制度建设三方面,积极有效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的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进入21世纪,中国的乡村发展步入转型新阶段,面临着国际贸易竞争、经济全球化、加速城市化等重大变革和挑战,在新形势下有必要从乡村地理学视角对浙江乡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回顾总结与深入思考。乡村地理学是研究乡村范围内人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从区域的角度,着重研究乡村地区经济、社会、人文、资源与景观的形成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化经过近十年持续发展,以城镇论城镇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已开始呈现下行趋势,越来越多的乡村建设达到了城镇化标准,因此新中国的乡村建设已进入到一个新的乡村振兴时代。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以乡村建设为基点,以点带面,辐射周围,以发展县域、村域城镇化的内生动力,形成城镇化与乡村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从成本的角度上分析,巨额乡村债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成本及农村公共产品成本在中央与地方的不合理分担、乡村行政运行成本过高、“形象工程“导致的沉没成本过大以及债务利息成本过重等几个方面.减少或合理分担债务形成成本是化解乡村债务的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新时期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策略,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的制度与政策启示。研究表明,我国东北地区乡村目前存在产业化水平低、农业所需的政策保障不足、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在对韩国新村运动的工农业融合、农科教结合、农民自主性和政策金融的做法进行总结后,提出了我国东北地区乡村要积极实施促进有关产业融合、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完善产学研融合机制、鼓励金融支持以及政府引导激发村民自主性的乡村振兴策略。从韩国新村运动中吸取经验,丰富了乡村振兴方面的相关研究,对我国东北乡村地区振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手段之一,有助于推进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善农民的生活。基于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乡村旅游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促进了不平衡不充分领域的发展。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当地居民获得感提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