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经济师》2019,(11)
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五项总要求之一,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与灵魂,如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不足之处,通过调研了解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做好思想引导、示范引领、加强文化建设、激发村民主体性等方面提出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实现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方略,其中,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持和重要保障。乡村文化治理是凝聚乡土精神文明、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方式,将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结合起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布局。推进乡村文化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步骤。在厘清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治理关系的基础上,探寻乡村文化治理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继而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寻求乡村文化治理的创新路径,对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相正 《大陆桥视野》2021,(3):91-92,95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意见》,提出:“统筹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乡村要振兴,文化必先行。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乡村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乡风民俗,剔除恶风陋俗则是重中之重。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特别提出要对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本文对南通市通州区乡村社会不良社会风俗习惯的危害、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探究移风易俗的有效路径,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了2050年前农村农业的发展建设纲要。而在实现各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各地区必须明确当地资源优势,在充分发掘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更快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在我国近现代史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这一阶段形成的红色文化包含着各位先辈优秀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以乡村振兴战略简析为入手点,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明确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传承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化的现实选择,同时也是守正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融合型内生型发展模式。台州、宣城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亟待探索出赓续红色文化基因助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赋能路径。基于“赋权增能”理论视角,分别从赋权实现和增进福祉着眼,探究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价值、内在逻辑与增进路径。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9,(7)
乡村文化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乡村文化振兴,就是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使广大农村焕发文明新气象。文章立足濮阳市文化发展现状,总结成效、分析问题,提出来未来实现文化振兴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希望对于今后濮阳市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复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重点,也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基石.鉴于此,笔者期望能够以传统文化复兴为契机,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血脉和最广大的农村地区和最广大的农民群众的发展、改革结合起来,以优秀传统文化来指导文明乡风建设进程,探寻新时期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质量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对2020年福建省64个县域单元的乡村振兴质量进行测度;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乡村振兴质量的障碍因素。基于评价结果,识别乡村振兴类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结果表明:(1)福建省乡村振兴总体质量处于中等水平,空间上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从5个维度而言,生态宜居指数值最大,其次为生活富裕指数,乡风文明有待加强。(2)产业兴旺和乡风文明对乡村振兴总质量的影响较大;对乡村振兴总质量影响较大的五大障碍要素依次为:医疗服务、生产产出、资源设施、产业融合、生产条件。(3)福建省乡村振兴类型分别为弱发展型、单维主导发展型、双维驱动发展型、多维综合发展型4种。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和障碍诊断结果,提出不同类型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而现有研究未能有效地消除无关干扰变量的影响,导致学界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旅游效应研究的结果大相径庭。文章运用资本资产框架构建乡村旅游净效应评估理论模型,并在借助准自然实验“时间差异”进行“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的基础上,准确地剥离出旅游路径对乡村振兴产生的“净效应”。研究发现:乡村旅游是一条有效的乡村振兴路径,其净效应为3.23%;是否发展旅游乡村之间最大的差距体现在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乡村旅游能够更好地促进乡村文化的复兴与繁荣,但未发展旅游的乡村却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受到重创;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收入漏损”和“劳动力报酬低廉”等问题。文章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路径优化策略:突破乡村旅游路径依赖的限制,推动乡村产业兴旺;跳出乡村旅游“收入陷阱”,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突出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优化乡村生态宜居空间;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品牌,促进乡村乡风文明建设;保障乡村旅游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乡村治理有效格局。  相似文献   

11.
蔡晓婷 《经济师》2022,(5):160-161+163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漳州市漳浦县借助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培育了一批乡村红色旅游景点,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需进一步从发挥政府机制作用、创新全域旅游模式、深化文旅融合等方面探索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测度与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发展不仅要全面发展,更要各方面协调发展,所以各方面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文章基于耦合协调的视角对湖南乡村振兴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协调发展构建适当的指标体系,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994—2016年,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这五方面之间存在着正向交互效应;"产业兴旺"是五者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生态宜居、生活宽裕"对生态宜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影响相对较弱,但仍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据此,给出推进湖南乡村振兴建设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乡风文明建设的推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全国各地都深刻地认识到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而积极推进落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同样坚持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完备的对策,将兵团连队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4.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涵,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乡风文明建设体现了人们在文明演进中的主体性,而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要遵循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文明生成的深层逻辑。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生产工具系统对乡风文明的生成形态起决定作用,生产对象的拓域有利于乡风文明发展的扩容增效,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是乡风文明建设塑型铸魂的关键因素。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乡风文明的宽度,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农业生产的分配方式和利益结构直接影响到乡风文明建设的高度和厚度。立足于生产方式的整体性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一要注重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二要有机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积极发挥党和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也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蓝晓植 《经济》2023,(12):62-63
<正>江西省会昌县紧扣“打造新时代‘风景独好’人才港、聚贤庄、康养地,人才创业福地和产才融合基地,建设赣南东部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定位,围绕乡村人才振兴的前沿趋势,以“和君+”为驱动力,积极探索用教育改变乡村面貌、用文化再现乡风文明、用旅游提升乡村品质的新路径,打造“研学+教育+文化+旅游+培训”于一体的人才小镇,让小镇成为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样板,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又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充分显示了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其中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世界优秀文化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因此,明晰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挖掘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价值,对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乡贤文化,作为根植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培育新型农民、助推美丽乡村、涵育文明乡风、创新文化发展、加强基层治理这五个方面着重阐述了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利用熵权TOPSIS法从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分析其时态演变规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影响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1年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是影响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相关政策建议,为扎实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颇具发展潜力的关键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是促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开发乡村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与衔接性。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对赋能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分析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提出具体的深度开发对策,即乡村政府提高重视,进一步加大投入;打开思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并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从实现“人”的现代化视角探讨了农村居民消费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作为乡村振兴分项指标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均产生促进作用,但对生态宜居不存在显著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振兴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乡村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