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由于原有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应用沿袭了原有的城乡差异,形成了新的不平等现象:"数字素养鸿沟".本文以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视角进行质性研究,发现城乡家庭文化资本中"数字素养能力"的"使用接入"和"技能接入"存在差异,对城乡中小学生的"意识接入"产生影响,以文化惯习的方式代际传递.弥合"数字素养鸿沟"需要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数字化转型",搭建全民信息化能力提升教育平台,提升农村信息化教育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2.
3.
中国扶贫治理战略已经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化为治理相对贫困,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治理相对贫困已成为新的工作重点。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治理相对贫困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3-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村多维相对贫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因数字鸿沟会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深入则会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状况。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影响农村创业机会与人力资本水平来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教育投入的增加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缓解数字经济发展初期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突破口,技术创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1—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渠道。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且这一积极影响还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创新动力和强化集聚效应是数字经济促进创新的重要渠道。本文还发现数字经济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企业、行业与区域三个层面都表现出较强的“数字鸿沟”,而非普惠性的“数字红利”。因此,一方面应当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克服数字经济在制造业创新中产生的“数字鸿沟”,避免强化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创新出现的“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农村老年人”和“数字鸿沟”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农村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成因及表现的分析提出解决措施。老年人要跨越数字鸿沟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因此从企业科技助老和家庭子代反哺两个角度探究弥合农村老年人数字鸿沟的路径,以期为建设数字乡村、提高农村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的自我效能感,在帮助农村“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的同时助力实现城乡老年人共同发展,提高老年人数字化社会融合程度,不让老年人成为数字时代的“失语者”,促进尊老敬老等优秀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8.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推进带来了困扰世界各国的“数字鸿沟”问题。简要分析了数字鸿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并剖析了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破解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问题对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有积极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鸿沟对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老年人口的多维相对贫困,但是数字鸿沟的存在加剧了多维相对贫困,并且数字鸿沟削弱了数字普惠金融对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的减缓作用。不同维度的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老年人口在收入、健康、社会保障以及生活环境维度的相对贫困,但是对教育维度的相对贫困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能够显著减缓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但数字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数字鸿沟的使用沟对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最大,并且使用沟的负向调节作用最大,其次是知识沟和接入沟。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越完善、家庭数字反哺越好以及社会互动越活跃,那么数字鸿沟在数字普惠金融减缓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中的负向调节作用将越小。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委托代理问题和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期探究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数字使用鸿沟的弥合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数字使用鸿沟弥合程度整体上为中低水平;区域层面数字经济对企业数字使用鸿沟的弥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是以提高公司绩效、增强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为部分中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革命的爆发以及数字经济的勃兴,为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从全球贸易发展史来看,每一次重大技术创新都会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抓住数字革命机遇,充分发挥数字赋能的潜力,对推动我国文化贸易发展至为关键。本文在分析数字技术发展给文化贸易带来新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贸易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数字文化贸易规则谈判、推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缩小我国国内“数字鸿沟”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之间,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之间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缩小数字鸿沟,需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大幅度提高公共机构、社区、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率,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积极发挥企业在缩小“数字鸿沟”上的作用,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开展信息经济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开拓城市老年文化消费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人口结构老龄化促进城市文化消费需求升温。需分析城市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特点,多方面开发适合城市老年人消费特点的文化产品,开拓城市老年文化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与“数字鸿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前言2000年11月16日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孕育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和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化进入加速期,一种新型的两极分化数字鸿沟随之诞生并呈扩大趋势,它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发展领域最严重的不平衡问题。OECD和ORBICOM提出数字鸿沟模型以测量国家间信息化发展的差异。依此模型可以测度中国信息化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信息化的差距并探究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信息化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探讨了农村老年贫困的成因与反老年贫困的对策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发生了断裂。文章采取了过程与行动的分析框架,从过程的视角分析了农村老年贫困的多元成因,既有正式制度的缺失与排斥又有非正式网络的缺乏等结构层面上的原因,也有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文化层面的原因,还有家庭与个人方面的原因。从行动的视角看反老年贫困的实践,提出了从政府、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不同层面协调起来共同化解农村老年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小农户因自身禀赋劣势面对新一轮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占有和应用程度的“知识分隔”时边缘化程度加深,造成的“数字鸿沟”更日益影响稳定脱贫成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小农户弥合其与“信息富有者”间的“纵向数字鸿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田野调查,提出了面向稳定脱贫的小农户分类模型,利用该模型选取多个案例,结合数字包容理论剖析和挖掘了信息赋能小农户实现数字包容背后的过程机理并探讨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赋能小农户、培育数字农民、建设数字乡村的途径。研究发现,信息赋能小农户的过程主要分为信息意识萌发、信息技能掌握、信息成效变现三个阶段。信息意识萌发阶段,应着力唤醒小农户信息使用意愿及主动性;信息技能掌握阶段,要开辟多种渠道增加获取信息使用技能的机会;信息成效变现阶段,要通过广泛参与发挥信息效能。三个阶段应采用不同策略进行信息赋能,才能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包容,促进稳定脱贫与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民族地区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存在会员综合素质不高、带动力不强、资金不足等诸多的问题,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做到正确的认识,其中文化因素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制约作用很大。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壮大,须从文化视角出发去分析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