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分析异化劳动、剩余价值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时刻体现着劳动正义观。自由劳动、正义分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等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的内涵,对劳务派遣立法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只有在立法上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加强工会建设、发展生产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劳务派遣的发展,最终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对其交换者的价值,也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交换需要的效用,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商品对其使用者的效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广义看即指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在马克思的广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价值论是马克思主要的归宿正义论,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论主要是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财富主要由劳动创造,由于财富之源的生产资料并不会提出分配财富的要求,因此,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正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事实上也是其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从经济正义的角度看,必须坚持、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3.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领域的革命变革关键在于实践观的确立。马克思的实践观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创立提供了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为此,以早期哲学家们的实践观为理论依据,阐述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具体内容,并梳理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发展历程,从而凸显了实践观的重要理论价值,同时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环境观,超越了“生态中心主义”和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环境观的主体性原则。通过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三阶段的动态考察,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环境观贯穿着对“人”的关注,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就是人的主体性不断跃升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重新探讨并梳理了马克思正义分配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的发展问题的核心内涵。结论表明,人的发展问题的本质是人的劳动形态变化问题;人的发展状态可以根据其劳动形态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自发性互助劳动、强迫性独立劳动和自由性联合劳动;正义分配促使人的劳动形态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进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20,(2)
文章通过讨论的方式,探讨了我们不能教条错误地去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要结合马克思当时研究面对的社会状态和时代背景去理解,要清楚马克思集中研究的是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的关系问题、研究的是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剥削问题,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同时,要应用马克思正确的研究方法继续深入地去研究、探讨商品价值在发展运动中的现实问题。为回归马克思主义劳动价理论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去努力。  相似文献   

7.
劳动和休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合规律性样态,自由是人生命意义的最高原则和人的本质体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自然无法摆脱劳动与休闲的交互作用规律,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休闲的异化现实进行批判,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的"劳动—休闲"观,并进而确证:人类必将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经济正义原则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平生 《经济学家》2007,1(2):27-31
本文试图总结西方马克思主义重新构建马克思经济正义原则的理论贡献.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所重构的经济正义原则是一种关注生产活动和劳动过程的正当性的正义理论,表现为"交易正义"、"产品(或收入)分配正义"、"生产资料的分配正义"、"生产正义"和"权利正义"等具体形式.指出这种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风格的正义理论与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主流思想即罗尔斯正义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并评价了罗尔斯关于分配的正义论和"作为公平的正义"论.  相似文献   

9.
经济正义是一个历史性和相对性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其解释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正义观认为其本质是实现人类的全面解放。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概念以来,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经济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正义的价值追求。充分发挥经济正义的作用,构建并加快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把人与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主张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活动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按照人类的需要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然而,资本的扩张本性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正义是为了与生态社会阶段相适应而确立的价值取向,是从环境正义中提炼升华出的新的价值理念体系,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与法律性,仍然是人与人之间在生态问题上所应确立的基本价值观;生态正义实质上是在把人看做生态系统一员的基础上,在人类内部按照责任与能力公正地分配环境权利义务的一种正义观,其核心是环境权利义务的公平分配,目标不仅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人类现有的思想价值观念整体上呈现为延续西方工业思想体系的文化价值观念,在劳动价值观上则体现为劳动功利主义.劳动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强调劳动的物质性和经济性,将劳动当作获取财富、名利、地位的主要手段.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劳动将发生深刻变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当前的劳动功利主义价值观视域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反而可能对人类的谋生劳动造成冲击,进而使人类的生存意义、主体性以及生存本身面临深层次挑战.换而言之,在工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劳动功利主义价值观已经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发展,急需变革.根据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劳动绝不是只有物质、经济、手段价值,劳动具有创造人、成就人的本体价值,人们理应在劳动中感到幸福.因而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应塑造劳动幸福价值观,并充分利用智能革命的发展契机,实现每个人的劳动幸福.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8,(1)
众所周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从未停止,尽管如此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争议,而且通过阅读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研究中,关于列宁对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的研究不够丰富。马克思哲学的基石是实践观,这就要求我们对马克思哲学实践观要有全面正确地认识,从而真正理解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只有活劳动才是形成新价值的惟一源泉,物化劳动不会创造新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非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区别。但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同时,还必须结合变化了的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只有这样才会使它永褒青春和活力。一、从经典意义上看,生产物质产品的生产劳动的概念的外延应进一步扩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研究和认识做了经典性的概括。马克思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生产劳动的。首先是从一般生产劳动的角度考察,只有生产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兴起与发展,人类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数字劳动作为新型劳动形式,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时代的产物。了解数字经济时代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厘清数字经济与数字劳动的内涵,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指导地位,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民生思想是马克思在欧洲近代历史研究中所形成的有关民生问题的价值分析、理念论证和理论创造。在实践形态上,马克思的民生观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在观念形态上,马克思的民生观表现为丰富多彩的理论样式。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理论、女性学说等诸多领域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态,这些不同的理论形态分别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就业民生观和女性民生观等。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是马克思超过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起点.《提纲》 通过揭露和批判马克思之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弊端,以及陈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初步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观这把钥匙,用以打开认识社会历史的大门.《提纲》 在检验真理的标准和人类认识的基础、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宗教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途径、 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作出了科学且经典的表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确立了面向现实的实践理性思维,使哲学成为批判的革命的理论,并使实践理性同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革命统一起来。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坚持传统的无产阶级革命观,中一方面又批判技术理性对人的异化,把实践理性同意识形态批判结合起来,成为向化批判转向的中介。批判理论实现了实践理性同化批判的契合,完成了传统革命观向人性解放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尊严与爱情——论简·爱的独立自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曾被马克思誉为以狄更斯、萨克雷为首的“出色的一派”,评价甚高。小说《简·爱》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具有为正义和原则牺牲的精神,笃信上帝,充满激情,代表那些为争取人的基本权利和实现平等而抗争的中产阶级劳动妇女形象。尽管简不漂亮,但她的性格美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吸引人们去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孟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209-2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在人的问题上,马克思秉承理性主义的人学观,强调人的自由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立足于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一立场,对异化劳动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开始从理性主义人学观向感性主义人学观转变。之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出发,来理解人的生成与发展,通过对雇佣劳动制度的批判,最终指向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