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倡地摊经济符合当前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需求,既能改善人员就业状况,又能给地方经济注入活力,但是倡导地摊经济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于如何落实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考验,也是对各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检验。对于地摊经济的新老问题,需要本着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关怀的管理规范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地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解决民族地区居民就业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针对性很强的民族就业政策.这些就业政策对民族地区的就业率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出台的民族就业政策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陈金华 《经济地理》2008,28(1):131-135
居民的环境与发展感知是评估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章对福建省东山岛居民进行环境与发展的感知调查显示:当地居民意识到教育、医疗卫生、就业、自然环境保护等是海岛环境与发展的主要问题,但对其认识存在不确定性,而持续的能力培训、环保教育和必要的经济措施是改善居民环保意识、参与海岛发展的主要手段;政府应当实行与大陆不同的海岛发展政策,制定相应法规,如海岸带综合管理、景区环境容量控制,重视教育、医疗和公共环境卫生,并监督其执行。  相似文献   

4.
遗产地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原住民流失、文化衰败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遗产保护与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原住民是物质空间与文化内涵的纽带,研究居民空间质量感知是应对遗产地内涵流失问题的关键切入点,开展步行环境分析是塑造高质量人居环境的有力抓手。以鼓浪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居民步行环境属性满意度及整体质量评价,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有序概率模型,测度街道各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判断影响居民整体感知的最重要因素,再通过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确定最需要进行改进的属性,增强对居民步行环境需求的理解。结果表明,连通性和舒适性是影响居民整体感知的最重要因素,连通性需要优先提升。将文化、景观与空间相联系,从居民感知出发进行空间分析,以期为居民提供理想生活环境,同时为遗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把职业教育的优势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积极为“三农”服务,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区建设理论作为社会学若干重要理论之一,在解决保障性用房社区问题以及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建设的内容包括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服务和社区经济建设。保障性用房社区文化建设的改善应当以“经济简约、实际适用”为主要原则;物业服务企业对于保障性用房的社区服务则应以提供常规性服务为主导;社区经济的建设则应从解决保障性用房居民的就业问题和减轻居民经济负担入手。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5,(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所居住的环境正在不断变化、发展和创新,因此必须有能够提供高标准服务的物业管理与之相适应。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人居环境、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大连市部分社区物业管理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大连市物业管理的模式,分析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大连市物业管理企业与社区居民的矛盾,改善物业与社区居民间的关系,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的建议以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服务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事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新形势下,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对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发展社区服务、拓宽就业渠道为主题,谈几点认识。 一、发展社区服务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1、发展社区服务业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市绝大多数市区居民生活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压力来自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但从中国当前的情况看,试图从扩大需求入手来解决就业问题存在着很多困难。中国劳动力供给过剩除了短期内无法控制的人口规模因素外,还和中国的劳动参与率水平、城乡隔离的就业政策、家务劳动模式、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些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政策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商品服务、解决居民就业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金需求程度的提高,其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和风险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且有日益严峻之势。本文就中小企业在不同融资渠道特点及其选择应对问题进行浅显的交流探讨,以期能对化解中小企业融资管理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论公平分配对扩大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分配是影响需求和就业的重要因素,我国收入差距过大是造成市场需求是旺和就业难度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继续采用其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扩大需求和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应该启用公平分配政策,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与就业不断扩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赵满华 《经济师》2011,(4):40-41
目前城中村居民就业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中包括多数城中村居民处于一种不充分的就业状态,多数城中村居民创业精神不足,村里就业不规范,村办集体企业就业人员比较少,城中村改造中存在"轻就业安置"、"重拆迁补偿"的现象等。在今后城中村改造中,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城中村居民就业问题,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城中村发展集体经济和鼓励城中村居民自我创业,建立就业安置与拆迁补偿并重的机制,加强技能培训,规范就业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已成为做大我国经济总量、解决城乡就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推进国有资产与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总体发展环境良好,但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困难、信息不对称等。不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在  相似文献   

14.
受限于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政策易于满足产出需求,但难以满足就业需求。明斯基等人提出的最后雇主就业理论认为政府可通过直接雇用劳动力和营建劳动力缓冲储备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劳动力缓冲储备作为宏观经济稳定器在逆周期的扩张和收缩中可起到稳定需求、改善供给的作用。最后雇主计划设计了一种政府与市场互补、互动的二元就业模式,使需求管理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就业需求,它对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提高劳动参与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双创"、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信息技术时代的新经济形态,即共享经济模式.而共享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灵活就业岗位,满足了更多人的就业需求.但新生事物总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与当今社会不符的问题.本文从共享经济概述、共享经济环境下新型就业特点和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三个方面对共享经济模式下新型就业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是国家和各级政府执政的核心要务,近年来一直受到高度重视.而民生问题有涉及到关乎居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具体问题,可以说居民的生存环境问题,也是民生的重要方面.以黑龙江省环境民生工作为视角,分别从饮水、大气环境、农村环境、环保产业支持力度、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会环保意识和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环境民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黑龙江省环境民生问题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廷朝 《时代经贸》2013,(13):88-88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既有客观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不足的原因,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及择业观也是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顺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以及大学生本身共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北京市创业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就业压力日益增加,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但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而且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而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创业资源,塑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成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北京是全国创业活跃度较高的地区,但北京各郊区县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建立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北京10个郊区县创业环境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北京各郊区县创业环境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创业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学利用产业兴衰和转化增加我国的劳动力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中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关键是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总量。劳动力是企业必需的生产要素之一,对劳动力的需求会随着产业兴衰和产业转化而变动,劳动力需求与产业兴衰和转化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本文通过对劳动力需求与产业兴衰和转化的理论关系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分析,认为科学利用产业的兴衰和转化是增加我国的劳动力需求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建立我国长效就业促进机制的重要基础。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增加我国劳动力需求的几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谢健 《经济与管理》2004,18(5):26-27
本文阐述了我国就业的现状,并通过对西方经济学中就业理论认识,研究我国就业现状的特点。提出了要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仅仅增加“有效需求”是不够的,长期投资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