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全面决胜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工作在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和政府出台的相关针对新乡贤返乡参与乡村治理的政策力度更大,这无疑为乡村治理打开了一条新出路.新乡贤是一支庞大的新力量队列,在激活乡村的内在活力以及资源整合利用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2.
新乡贤组织的制度设置与治理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乡村利益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乡村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多变,乡村社会矛盾日趋严峻,乡村治理面临新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作为新兴治理主体的新乡贤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并广泛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新乡贤在化解乡村民众间矛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区域稳定等问题上初步显现其重要功能.本文从理论上对新乡贤治理的法治基础、治理体系和治理过程进行探索和总结,以期为新乡贤组织制度在中国创新乡村治理思路与治理实践中发挥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走乡村内生式发展道路,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国式乡村振兴之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新乡贤”力量的应有之义。以浙江省义乌市H村为例,探究“新乡贤”促进乡村内生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乡贤”在“内生动力支持”下,通过“公共身份嵌入”推进乡村“规则制度营建”,发挥其在自组织实践中的“能人”作用,从而促进乡村内生式发展。具体而言,“新乡贤”能够以“公共身份”引领、突出能力与资源投入表率实现内外部资源动员;能够以正式制度设计与非正式制度合理应用促进社会参与;能够以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与公共事业发展增强村民本土认同。“新乡贤”群体在乡村内生式发展实践中具有巨大的活力与潜力,既助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又不使乡村失去“底色”,这一现象值得更多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5.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两类新乡贤群体作为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根据自身属性与特点,在“五位一体”大布局下凭借自身组织优势与外部资源优势致力开发乡村劳动力资源、商业资源、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引领乡村在开发自身资源的过程中激发乡村自身发展核心驱动力与主体驱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朝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而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生活垃圾三方面,其主要问题在于主体责任缺失、执行不力、生态治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围绕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学者们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内容、治理主体及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等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主要污染源的治理方式、治理主体参与方式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治理有效,揭示治理路径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因素体现在历史与现实两方面,主要特点是情境特殊性、目标多元性和主体民族性。现存问题有治理主线明确性不足、治理主体参与程度弱化、治理技术难以满足需求和企业生态责任履行缺位。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遵循主线—结构—平台—补充的内生逻辑,具体表现为治理意识—治理主体—治理技术—治理责任—治理目标。治理实践路径包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主体参与、开发与应用符合民族实际的数字技术、强化民族地区企业生态责任建设四个方面,从而将民族特色转化成乡村振兴的动能与优势。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社区的出现,是城镇化不断发展的结果。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既迎来了机遇,又面临着新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社区规划和发展缺乏科学性、治理主体依旧单一、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居民参与程度低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的原则;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莹琛  詹绍文 《生产力研究》2022,(10):70-74+160
近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单方面向城市流动所形成的农村空心化现象在我国农村地区已经越来越显著,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文章明确了农村空心化的内涵,运用文献研究法总结出了农村空心化地区所具备的人口空心化、土地空心化、文化空心化及管理空心化的特征。梳理出了农村空心化所引发的弱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突出农村社会问题、农村传统文化逐渐缺失及削弱农村地区自治能力等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以此为根据,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从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农村的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进入新时代后,乡村治理现代化又被赋予了新的逻辑内涵和目标要求。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存在治理观念落后、“三治融合”困难、治理主体缺位等方面的问题,探究其背后的经济、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和相应制度供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解决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应创新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完善“三治融合”新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精准定位各党政机关职能。  相似文献   

11.
12.
探究农户对土地全程托管政策反馈的新命题,客观认识农户土地全程托管决策机制,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乡村振兴。本文基于农户行为理论构建“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认知特征-农户决策”的分析框架并提出假设,选取行唐县作为调研对象,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研究表明:非农就业与风险偏好是影响农户决策最重要的因素,风险偏好对农户决策具有抑制效应,但非农就业能够显著调节这种抑制效应。非农就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兼业化是决定非农就业影响的重要因素,此外家庭负担、农用机械与认知水平对农户托管决策产生促进效应。在推进土地全程托管时,应当考虑非农就业与风险偏好对农户托管决策的影响,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与非农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家关于“三农”问题所提出的重大发展策略。乡村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乡村社会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系统的构建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乡村基层管理团队中缺乏专门的人才,严重制约了乡村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乡村德治能力有待提高,严重削弱了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发展;乡村治理缺乏科学合理的治理制度,造成了乡村治理体系的滞后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乡村的法制建设、德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要切实加强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发展,这是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15.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村丧葬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死后如何安葬,如何被安葬是农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在农村丧葬治理改革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其中主要是在丧葬方式上的冲突;缺乏长期有效的机制和组织,专门致力于丧葬治理工作;移风易俗落实难,丧事大操大办,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17.
首先阐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的必要性,然后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制约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最后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关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相雅芳 《生产力研究》2020,(10):1-6+161
农村生态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的落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生态治理经历从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整治到全面乡村生态振兴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观念滞后、政策制度倾斜不够、监督管控薄弱以及生态治理主体责任缺失等问题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视阈下的农村生态治理路径从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模式、从制度和观念上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完善生态农业经济产业体系及加大农村生态治理公共服务供给投入等方面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的实践,对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增强广大农民幸福感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王俊  邓显石 《经济师》2024,(2):133-135+139
分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加快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文章首先从个人、学校、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影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因素,再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收集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物质、精神、教育和政策,并从这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