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习近平劳动观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厚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生逢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世界处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劳动观的三重维度分别是劳动价值观、劳动认识观、劳动实践观,三者分别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劳动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劳动、怎样认识劳动以及怎...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人民观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的人民观主要包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为了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个方面.研究毛泽东的人民观,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核心要义。习近平人民观以鲜明的人民性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人民主体""人民至上"的理论品质和精神实质,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主要包括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的经济伦理意蕴,以保障人民平等享有权利为追求的政治伦理意蕴,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导向的文化伦理意蕴,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伦理意蕴,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环境为依归的生态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的内容。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依靠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观;树立群众观点的公仆观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主要是围绕人民群众来讲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观重视以人为本,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进行了现代化的运用,不断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应用研究,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珍爱生命的同时又要发扬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生和死都是自然的规律,而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为人民服务,其价值在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毛泽东的生命观是科学的生命观,它为当今社会人类思考和解决生命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本质要求,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系统哲学的科学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导向,实现了认识论、重点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同时中国奉行的生命共同体思想正在逐渐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在人民观、规律观、生态观、天下观等方面的契合构成其结合的逻辑依据。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稳根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和自信自立,把握和引领时代潮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准确掌握发展规律;坚持绿色发展,全面落实生态理念;坚持胸怀天下,推进理论成果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的劳动观深刻阐释了人民、劳动与历史发展、时代进步的内在逻辑,明确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是劳动人民一员的执政信念,赋予了劳动新时代的内涵和价值判断,把劳动与成功、幸福以及中国梦结合起来。面对黑龙江要全面振兴的发展大势,需要深刻领悟习总书记的劳动观,激发黑龙江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是对马克思经典作家粮食观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粮食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升华,更是对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问题的精准把握。围绕着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地位、形势、目标、方法、机制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工作赢得了主动权,为新时代粮食安全战略规划提供了新思路,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对文明作出系统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意蕴丰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其理论渊源,推动人类文明前进是其首要意旨,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是其本质属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提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自信,昭示了东方文明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化解人类文明交往困局的中国方案,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和引领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毛泽东监督问责法制思想和司法实践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毛泽东"人民本位"的监督问责观,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思想和监督问责"官员",反对特权,平等适用法律的思想是对"民为国本"、"道德教化"、"刑过不避大臣"等优秀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人民群众和传承中华文化,围绕国家和党的伟大使命与历史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在"十四五"期间,重温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光芒,对于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具有重要启示,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和以扩大中外文化交流为革新等路径,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及思想家,他的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对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人民当家作主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分析理论依据包括马列主义的人民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现实依据包括跳出历史周期律,防止干部队伍腐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毛泽东文化观的核心内涵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劳动人民创造了文化,文化是人民群众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形象应当是"主权在民",文化要服务于人民,文化要成为动员人民,团结人民,激励人民,给人民以力量的精神武器。毛泽东着眼文化的战略是伟大的,伟大的战略造就了伟大的中国文化形象。在改革开放,复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的文化观能给人们以极大的启迪,从而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哲学意蕴深厚的群众观。习近平新时代群众观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群众的基本观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本的重要思想。其核心要义是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获得感,强调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习近平新时代群众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宝贵的精神财富,改进了党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开创了中国现代政治生活新气象。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出发点,而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是马克思民生观的题中之义和根本归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3次提出"美好生活"概念,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关心,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生问题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美好生活"概念与马克思民生观的主要内容和价值取向存在契合,因此在马克思民生观视野下讨论"美好生活"建设是必要且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始终致力于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的社会主义中国,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思想,主要概括为:公有制思想、商品经济思想、统筹兼顾思想和对外经济思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毛泽东经济思想仍然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人本",就是以人为本。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党要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让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群众路线、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人本"思想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党的以人为本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在继承发展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中,致力于倡导和构建以人民利益为本位的社会价值观。由于历史任务不同,从根本内容、发展思路、实现途径、对待矛盾的态度和价值评价等方面分析,时代赋予了邓小平人民利益观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