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晓莉  熊熊 《金融研究》2020,479(5):39-58
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关联,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刻画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路径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使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对收益波动的共同波动率成分和特质性波动率成分进行区分。然后,根据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的特质性波动溢出效应,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溢出指数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在分析方向性波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构建起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特征。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净溢出效应绝对值相较于其他市场更大,其受其他市场风险冲击的影响强于对外风险溢出效应,而股票市场的单向对外风险溢出效应强度最大。在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股市波动率指数与其他市场波动率指数进行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权重,计算了波动率指数投资组合的最优组合权重和对冲策略。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机制,对监管机构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已经对多国造成明显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为揭示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机制,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来测度不同时频下期现货市场对我国物价水平(CPI、PPI)的波动(收益)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商品期现货市场均存在时变波动(收益)溢出效应,其主要受到自身波动(收益)的影响;全球性重大危机加剧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总体波动(收益)溢出效应。国外商品期货市场对我国商品期现货市场存在明显的净溢出效应。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在基于波动的连通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会重点对PPI指数产生波动溢出影响。国外商品期货市场在基于收益的连通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会重点对CPI指数、PPI指数产生收益溢出影响。国内外商品期现货市场对物价的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性。不同时频下国内外商品期现货市场对物价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周期频率越长,各市场对物价的波动溢出效应越大,而收益溢出效应越小。在治理通货膨胀上,需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放在抑制PPI过快上涨并向CPI传导上。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义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来测度2001—2022年间不同时频下能源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各国通胀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能源大宗商品价格对各国通胀产生时变溢出效应;第二,能源大宗商品对能源依赖型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影响更为明显;第三,原油和动力煤的波动溢出效应较天然气更为明显。因此,各国可以通过优化能源进口渠道、增加必要的能源储备、寻求替代的可再生能源等方式以缓解这种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4.
结合全球28个股市在2003—2021年的日度数据,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的动态波动溢出指数方法来测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股市波动溢出风险及其连通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面板中介效应模型来揭示疫情对股市波动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全球重大危机事件(金融危机、疫情危机)冲击均会加剧各国股市的极端波动风险且危机发生国成为波动溢出的主要来源;第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加剧全球股市的总体溢出水平和网络连通性水平,使得大部分国家股市面临危机发生国股市的波动溢出风险;第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沪深股市自身波动风险不大,但面临海外国家股市波动溢出风险;第四,从全球来看,总体上存在着"疫情冲击→股市波动率(波动溢出风险)→股市尾部风险"的影响路径和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刻画全球股票市场风险传染的动态路径特征,从波动溢出网络视角分析全球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采用DCC-GARCH动态溢出指数框架来捕捉全球股市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染效应;然后,基于方差分解构建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全球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特征.研究发现,在整个样本期间,全球股票市场高度相互关联,并依赖于极端经济事件;从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期间全球股市溢出整体呈现减弱态势;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开放与国际贸易往来等推动我国股市进程走向新阶段,风险溢出与吸收水平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铁矿石对中国钢铁行业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都非常重要,研究国际国内铁矿石期货之间的风险溢出关系及定价权的转移对中国经济影响深远。通过对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方法和期货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现状的文献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述,总结出现有的国内外风险溢出成果主要集中在股市、债市及银行等金融市场,而对商品期货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研究相对不足。未来的金融市场间风险溢出效应及定价权转移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商品期货市场,尤以铁矿石期货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
研究投资者情绪在股票和商品期货市场的溢出效应,对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资本市场的网络结构以及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百度搜索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的代理变量,可以有效统一两个市场的衡量标准,避免了以往研究标准无法统一的问题。通过对投资者情绪的跨市场溢出效应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投资者情绪对跨市场的资产收益率及资产波动率均存在显著的影响;两个市场的投资者情绪存在着显著的波动溢出现象,且股价下跌后股票投资者情绪对商品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变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和GARCH模型从线性报酬溢出效应和非线性波动率溢出效应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人民币境外衍生市场与境内即期市场间的信息流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报酬溢出方面,境外CME期货市场与境内即期市场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但境外NDF远期市场对境内即期市场仅存在单向的影响关系;在波动率溢出方面,境外CME期货市场和境外NDF远期市场都对境内即期市场存在波动率溢出效应,而境内即期市场对境外CME期货市场存在波动率溢出效应,但对境外NDF远期市场的波动率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沪深300现货指数与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HP滤波分析、Granger因果性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风险与沪深300指数之间不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两市场具有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强于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  相似文献   

10.
采用GARCH、谱聚类方法、独立成分分析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的全球主要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间的协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间具有双向协同波动溢出效应。相对而言,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间的协同波动溢出效应更明显,协同波动溢出程度与相应国家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有直接关系。因此有关当局进行监管时不仅做要到全球不同国家间的相互协调,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和防范风险在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间的相互传染。另外,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双循环背景下防范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所产生的风险传染和价格传导是维护国内物价稳定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国内外大宗商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来测度全球大宗商品对我国物价水平(CPI、PPI)的波动(收益)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大宗商品之间均存在时变波动(收益)溢出效应,其主要受到外部波动(收益)的驱动;国内外大宗商品在波动溢出和收益溢出层面上对我国物价(CPI、PPI)产生冲击并形成差异化的连通网络。在波动溢出连通网络上,矿产现货会重点对PPI产生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溢入效应;在收益溢出连通网络上,金属期货会重点对PPI产生较大的价格传导效应;国际原油期货均处于全球大宗商品连通网络的中心地位,重点对我国CPI产生较大的正向溢出影响。不同时频下国内外大宗商品对我国物价的溢出效应具有趋同性和持久性。周期频率越长,大宗商品对物价的波动(收益)溢出效应越大。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要根据我国CPI、PPI在宏观调控中的不同定位,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强大的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已有的文献多是通过脉冲响应来刻画溢出效应,该方法得到的溢出效应不具有连续性,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缺陷.而本文则是通过构建溢出指数的方法来衡量我国股市行业间的收益与波动的溢出效应,它能够从溢出指数走势特征中提取股市对信息的反应,可以辅助投资者预判市场走势,做好资产配置准备.研究发现我国股市行业间的收益与波动溢出指数的突变特征明显,收益溢出指数的突变点多是局部高点,而波动溢出指数的突变点多是局部低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信息传递与波动溢出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关系是监管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采用我国股指期货上市以来1分钟级高频数据,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多元T-GARCH等,考察期现两市信息传递、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尽管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之间短期内存在相互引导关系,但股票市场价格变动更多来自于自身影响,起主导作用,而且两市长期均衡收敛也是以股票市场占主导地位;两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强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两市场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效应,期货市场对坏消息更为敏感,而现货市场对好消息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高扬  李春雨 《金融论坛》2021,26(1):59-69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与传统固定收益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多种类型的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绿色债券市场与包括国债、高收益企业债券以及公司债券市场在内的传统固定收益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与股市和外汇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微弱;绿色债券市场的对外溢出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BEKK多元GARCH模型对国内外期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性特征以及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国内期货市场对国外期货市场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与此同时,国外期货市场也对国内期货市场有着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期货市场的概况,分析了波动溢出效应的概况,重点阐述了国内外期货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利用双参数AR-EGARCH(t)模型及有关数据,证实了国内外期货市场之间存在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经对比显示,国际期货市场的影响力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李政  刘淇  鲁晏辰 《金融研究》2020,483(9):59-77
本文从国家间主权债务风险溢出的持续期角度出发,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谱表示的BK溢出指数方法,首次从频域视角对短期和长期下的主权债务风险跨国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短期和长期下的主权债务风险跨国溢出效应均较为显著,并且时域下的总溢出主要由短期的风险溢出主导。第二,14个国家的短期和长期风险输出水平呈线性关系,但对于风险输入,不同类型国家出现分化并形成两个聚类,新兴市场国家的短期风险输入水平远高于长期,其具有较强的“短期脆弱性”。第三,风险输出国的自身风险越大,对他国的长期溢出水平越高,风险输入国的自身风险越大,接收他国的短期溢出水平越高,并且两两国家间的进出口规模、金融市场一体化水平和经济周期协同性与其长期风险溢出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短期风险溢出水平的关系并不显著。第四,短期和长期的主权债务风险溢出网络都呈现明显的区域聚集特征,并且各国在短期溢出网络中主要与同区域以及经济金融环境相似的国家连接,在长期溢出网络中则通过经贸关系将连接范围扩大至不同区域甚至经济金融环境差异较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李政  刘淇  鲁晏辰 《金融研究》2015,483(9):59-77
本文从国家间主权债务风险溢出的持续期角度出发,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谱表示的BK溢出指数方法,首次从频域视角对短期和长期下的主权债务风险跨国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短期和长期下的主权债务风险跨国溢出效应均较为显著,并且时域下的总溢出主要由短期的风险溢出主导。第二,14个国家的短期和长期风险输出水平呈线性关系,但对于风险输入,不同类型国家出现分化并形成两个聚类,新兴市场国家的短期风险输入水平远高于长期,其具有较强的“短期脆弱性”。第三,风险输出国的自身风险越大,对他国的长期溢出水平越高,风险输入国的自身风险越大,接收他国的短期溢出水平越高,并且两两国家间的进出口规模、金融市场一体化水平和经济周期协同性与其长期风险溢出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短期风险溢出水平的关系并不显著。第四,短期和长期的主权债务风险溢出网络都呈现明显的区域聚集特征,并且各国在短期溢出网络中主要与同区域以及经济金融环境相似的国家连接,在长期溢出网络中则通过经贸关系将连接范围扩大至不同区域甚至经济金融环境差异较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有偏项的VECM-CCC-GARCH等模型来分析投资者情绪对上证50指数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动态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分析发现,首先,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期,指数现货市场交易量增加显著强于指数期货市场。其次,较高的投资者情绪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要强于对股指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最后,投资情绪高涨时期,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且现货向期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015—2022年的日度观测数据,采用AS-CAViaR模型和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我国10种商品期货间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探究影响其溢出水平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大风险事件爆发期间,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尾部系统关联水平明显提升,但不同商品的尾部溢出水平对风险事件的敏感度存在差异。在整个样本期内,化工、软商品和有色期货为系统中极端风险的净输出者,非金属建材和油脂油料则是主要的净接收者,且产业属性相似的商品期货间的尾部关联更为紧密。就驱动因素而言,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会对我国商品期货的尾部风险溢出产生显著影响,且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同样为重要的驱动因素,但我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并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